二月天 > 港台言情 >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 第一千一百七十章 郑和水师万岁

第一千一百七十章 郑和水师万岁(2 / 2)

因为他们带来了新的谷物,带来了高产粮食,他们超越了开疆拓土的功臣名将,因为他们的功绩关联着天下所有人的命运,关联着大明百姓的饭碗,关联着大明国运!

马欢擦了擦眼角,可眼泪不争气地又流了出来。苏庵不断眨眼,想要忍住泪珠,可怎么也忍不住。匡愚、郁震含泪笑着,所有的牺牲与苦难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万岁”,是不褪色的尊崇与永恒的铭记!

“大明万岁,郑和水师万岁!”

声浪不知卷过多少重,长江水滚滚而下,似乎将这些消息带到大海,带至无尽之地。

朱允炆肃然:“郑和,将你们历经生死取到的农作物拿来,让天下人看看是何等之物!”

郑和领命,转身对军士安排:“取玉米、土豆、番薯、花生……”

一个个从未听闻过的名字,传入众人的耳中。

郑和也清楚,朱允炆摆出如此大的阵仗,并要求直接在码头之上,在无数人的眼皮子之下进献新粮种,是想要告诉天下人,新粮种是真实存在的!

编成一串串的金黄玉米被提了出来,大大的颗粒紧密地生长在一起。

水师带来的玉米数量超出了朱允炆的预期,郑和直接让三百军士扛着玉米出来了,看他们轻松的样子,估计还有不少库存。

“这玉米就是那传说中的第六谷?金黄金黄的,看样子不错啊。”

杨士奇很是好奇。

解缙连连点头,这种子是造不了假的。许多百姓更是垫着脚尖看着,很渴望弄点新型粮食种种,但又不知这东西如何种植,更难的是,就这点种子,估计还不够皇上家、官员家用的,还能轮到百姓家吗?

有军士将玉米送给朱允炆,朱允炆摸着熟悉的玉米,脸上充满了笑意,掰下一粒种子,对一旁的马恩慧与太子、官员等人说:“这就是玉米种子,结出的果实就是这纺锤状,玉米可以和小麦一样,不过碾出来的是黄面,可以做窝窝与馒头吃,还能作为战马的精细饲料,日后少不了它啊。”

“竟能作战马的精饲料?”

朱棣十分感兴趣,徐辉祖已经手上,准备当着皇上的打劫一点点玉米种子,回头给自家的地里种上。

“来人,邀请耆老们看看。”

朱允炆下令。

在这个时代里,耆老是备受尊重的人,他们年纪大,经验多,威望高,对民间百姓与乡邻等有着巨大影响力。

他们认可的事,他们说的话,对许多百姓而言是需要听的,需要信的。当年老朱登基时,必须找的一群人就是耆老,????????????????只有这些人也认可,才能算是得民心。

围观的百姓有不少耆老,被军士请了出来,看着金灿灿的玉米,一个个激动不已,还有几个取了玉米粒往嘴里送的,也不怕把剩下的那两颗牙齿给崩掉。

老玉米粒入口咬碎,咀嚼,散发着醇厚的香味,说不出的味道,却可以肯定,这是一种谷物,和麦子、稻谷一样。

“好了,别吃了,这可是种子!”

水师将士有些心疼,连忙劝说。

耆老讪讪然才放下,连连点头,更有耆老说:“皇上,这玉米之物果是谷物,此乃郑和水师不朽之功,是我大明万民之福!”

朱允炆满意地笑了,让其退至一旁:“土豆何在?”

骆冠英已抬起一大筐篓土豆跑上前,筐篓里满是大个的土豆,献上之后还不忘记喊一声:“姐夫,这是你要的土豆,我们取来了!”

朱允炆看着皮肤变得有些黝黑,一脸沧桑却精神饱满的骆冠英,满意地点了点头:“冠英,好样的,你们都是好样的!”

骆冠英嘿嘿笑着,如同一个孩子,享受着此刻的夸赞。

朱允炆伸手拿起一枚土豆,在手中掂了下,个头有些大,少说也有三斤多。

杨士奇连忙凑上前问:“这就是那亩产十石的土豆?”

“十石,哪个混蛋瞎说的,咱们在山里挖来的时候,亩产可有二十石!”

骆冠英生怕水师的功劳被人抹了,瞬间怒了。

话刚说完,脑袋就挨了一巴掌,气呼呼的朱允炆喊道:“老子就是那个混蛋,滚一边去!”

骆冠英张大嘴巴,站到一旁,想起什么,不由地哈哈大笑起来。

朱允炆看了看骆冠英,也没追究,只摇了摇头,欣赏着土豆,盘算着晚上要不要炖个土豆尝尝……

杨士奇、解缙都呆住了,骆冠英的那一声怒吼也惊住了许多人。

二十石?

建文报上明明说是十石,就这样无数人都不相信,可谁想过,水师取土豆的时候,竟然高产到二十石!

天啊,骆冠英疯了,要不然就是我疯了!

最新小说: 重生后白月光渣了所有人 万历小捕快 九州立志传 江边的月亮 穿越大唐当股东 大明:让你当锦鲤,你去当老六? 嫡女重归 江山风华录:开局从卖驴开始 归藏 自驾到大唐,开局救助长乐公主

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