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港台言情 > 我成了大明勋戚 > 346 皇家手段 (二合一)

346 皇家手段 (二合一)(2 / 2)

沉忆辰站起身来,头微微下垂,并没有殿前失仪的目视孙太后跟郕王的方向。

高坐在御台之上的孙太后,第一时间并没有开口说话,而是默默打量着殿中的沉忆辰。

相比较之前第一次相见,现在一身戎装的沉忆辰,更让他多了一种与年龄不相符合的稳重跟威严。加上亲临战场后沾染的血腥跟杀气,此刻沉忆辰与其说是翰林清贵,不如说更像戍边武将。

“沉提督此次领军塞外驰援辛苦了。”

时过境迁,现在沉忆辰掌控的兵马,已经远远超过了目前朝廷力量,孙太后态度终于不再是咄咄逼人。

“谢太后关心,此乃为臣本分。”

沉忆辰拱手示意,言行举止依旧保持着一贯的恭敬,让人挑不出毛病。

“不,沉提督千里驰援劳苦功高,理应得到嘉赏。”

“传哀家旨意,擢升翰林院侍读学士沉忆辰为翰林学士,赐金带及四品绯袍!”

孙太后没有在意沉忆辰的谦虚,一反常态的直接下令进行封赏。

沉忆辰除了提督这个非常态化的加衔,以及正五品詹事府左春芳大学士的虚衔,他真正实质上的官职为从五品翰林院侍讲学士。

现如今孙太后把他平调为正五品的翰林学士,这已经是翰林院的最高官职,哪怕翰林掌院依旧是五品学士官衔,实际地位却跟左春坊大学士虚衔完全不在一个层面。

并且为了弥补“平调”,孙太后还特别允许沉忆辰可以使用四品官员的金腰带以及绯色官袍。

虽然明朝翰林学士,实际上已经可以在公开场合穿着绯袍。但那种默认的僭越跟官方允许的穿着,还是有着本质上的区别,更加彰显对大臣的恩宠。

《一剑独尊》

另外擢升翰林学士还有一个最重要的意义,那便是这个职位是明朝翰林官入阁的跳板。基本上除了担当掌院之责的学士外,其他学士都会很快获得廷推,入阁参预机务。

再下一步,沉忆辰将成为大明阁老!

如果没有发生土木堡之变,沉忆辰携平叛之功回京,明英宗朱祁镇大概率也会把他升任翰林学士,为入阁参预机务铺平道路。

可问题是,孙太后真是个深明大义之人,短短时日内便扭转对于自己的“厌恶”印象,转而全力支持入阁拜相吗?

事出反常必有妖,沉忆辰现如今不是什么初入官场的雏鸟,稍微思索下就能理解孙太后此番任命的背后深意。

明朝文官掌武事得看职位,五军都督府衰弱之后,就只能走兵部的路子。入阁拜相后,便意味着失去了出将入相的机会,阁臣并不能随随便便的领军。

乃至明朝历史上王骥、王越、王守仁这三位文官封爵的人物,无一例外不是从兵部尚书的位置上晋爵,还从未有过阁臣掌武事封爵的先例。

想要剥夺沉忆辰的兵权,现在这种风雨飘摇的局势下,贸然下一道旨意后果难测。最好的方法就是采取类似于“明升暗降”的手段,以沉忆辰的入阁来交换他目前的掌军。

这样双方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结果,并且还能保持着官场的体面。不得不说孙太后再怎么是个妇道人家,身居后宫终究得沾染到权谋策划,懂得什么叫做以退为进,而不像当初那样咄咄逼人。

只能说京师真不愧为官场中心,科举制度下千军万马杀出来的聪明人皆集中于此,能动用的手段实在太多太多。

沉忆辰并没有第一时间磕头谢恩,相反站在谨身殿内没有任何动作,让本来就有些凝重的气氛,显得愈发紧张起来。

感受到氛围有些凝固,郕王朱祁玉这时候开口缓和道:“母后圣明,沉提督不管是南下平叛,还是北上驰援,都称得上功垂竹帛。”

“儿臣认为应该大告天下,奉为官员表率!”

听到朱祁玉这句话,沉忆辰的嘴角突然浮现出一抹澹澹笑意。

如果说自己身上勋戚血脉有武将天赋的话,那么朱祁玉哪怕从未接受过正统的帝王教育,却依然展现出应该有的皇帝天赋。

这大告天下是为了让官员视自己为表率,还是想要利用天下舆论为自己加上一道桎梏?

没想到入宫复命才短短几句对话,背后各种谋略就如此精彩,果然一入宫门深似海。

“向北,谢恩。”

望着沉忆辰依然不为所动,于谦有着着急的在他身后提醒了一句。

要知道放在明朝官场中,入阁确实是文臣最大的荣耀,以及能掌控到的最大权势。

客观而言,孙太后开出这样的交换筹码,已经不算是亏待沉忆辰。

当然,前提是沉忆辰确实没有谋逆之心。

说实话,沉忆辰并不在乎是否放弃军权,更不想趁国难之际来逼宫。因为当你无视游戏规则,那么后来者就会视为榜样,再后续就会演变成谁的拳头大谁说了算。

对于家国天下而言,武人当国的弊端,可能比文人党争还要严重!

军政分离,节制武将摄政权力,某种意义上是一条正确的道路。

哪怕历经千百年后,趋势依旧是如此。

可问题现在让自己放弃军权,在没有培养出自己朝政势力的前提下,就等同于成为砧板上的鱼肉,以史为镜皇帝的承诺是最不可信的。

不说远了,单单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章,大肆屠戮功臣勋戚的时候,是否还记得自己下发过的丹书铁券?

望着沉忆辰依旧没有动作,这下谨身殿内气氛降至冰点,就连于谦都没有料想到,会真的出现抗旨不遵的一幕。

但就在此时,殿外传来了通政司的军情急报,蒙古瓦刺部太师也先,押着大明天子正在边疆叩关。宣府守将杨洪已经拒绝了也先开关献城的要求,此刻蒙古大军正在前往大同镇的路上。

听到这个消息,殿内除了沉忆辰外的众人脸色都变了,大同宣府乃京师门户,特别是大同镇为九边重镇之首。要是皇帝凭借着跟守将郭登的姻亲关系,令得边关门户大开,不出三日蒙古铁骑就得兵临京师城下。

现如今的京师,是有了沉忆辰的十万大军退守,可为了优先转运勤王军,通州大仓跟江南的粮草却分毫未动。一旦通州粮仓被夺,漕运被切断,那京师加上民众接近百万人就只剩下等死!

天子掌控在敌军手中,最坏的结果终究还是发生了。

朱祁镇的叩关叫门,对于大明局势而言是最坏的结果,可对于沉忆辰个人而言,却是一个转机。

他此刻终于抬起自己微垂的头颅,把目光看向了御台之上的郕王朱祁玉。

最新小说: 万历小捕快 江山风华录:开局从卖驴开始 嫡女重归 大明:让你当锦鲤,你去当老六? 归藏 江边的月亮 重生后白月光渣了所有人 自驾到大唐,开局救助长乐公主 穿越大唐当股东 九州立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