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港台言情 > 三国第一狠人 > 第917章 加强荀彧和东宫的联系

第917章 加强荀彧和东宫的联系(2 / 2)

做官的事他不考虑。

曾经在大汉的朝廷中,他担任尚书令,要平衡汉室皇帝的利益,要平衡曹操的利益。

被这样的事情,弄得他精疲力尽。

治理地方在荀彧看来,是很轻松很简单的事情,可是平衡这些利益,让他太耗费精力,更让他疲于奔命。现在,不掺和朝廷中的一切,只管自己做事,这就挺好的。

荀彧想通后心中透彻,开口道:“陛下,臣已经过了四十岁。都说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臣到了四十不惑的年龄,渐渐知天命。”

“如今臣对加官进爵的渴求,没有欲望了。”

“因为经历过。”

“臣希望能追随陛下,跟在陛下的身边做点实事,让地方的百姓过上好日子,仅此而已。”

“更多的,臣不去考虑。”

荀彧微笑道:“我荀家的人不愁吃穿,臣跟着陛下也不愁吃穿,能做事,每天都充实,这非常好。”

陆玄微笑道:“你没有什么奢求的,朕却不能不安排,否则,岂不是让人笑话。”

荀彧说道:“陛下言重了。”

陆玄说道:“朕记得你的长子荀恽,有十三四岁的年纪了吧?”

荀彧道:“今年十四岁。”

陆玄点头道:“这个年纪不小了,让他去东宫陪太子读书,做太子的侍读。太子跟着朕一起游历,等天竺拿下,游历就差不多结束,回转后方南京坐镇。到时候,荀恽跟在太子身边,你意下如何?”

“臣,谢陛下隆恩。”

荀彧站起身行礼。

他清楚陆玄听了他的话,知道他对权势没有什么奢求,依旧留下他做事。

荀彧不需要权势,不意味着荀家的人不需要。

所以,转换到荀恽的身上。

荀恽是荀彧的嫡长子,在东宫跟着太子,就是陆裕的班底。等太子陆裕登基,未来荀恽必然要进入核心。这样的安排,让荀彧没了后顾之忧。

荀彧知道是陆玄的收心之举,知道归知道,他依旧感激莫名。

陆玄沉声道:“你来了蓝氏城,就抓紧时间安排。虽然奉孝主持大局,可是出谋划策上他擅长,具体的治理,很多的细节还得你来安排。你直接在城主府办公,朕两天后起程南下。”

荀彧说道:“臣遵命!”

陆玄摆了摆手,荀彧起身离开,陆玄又安排了人把陆裕喊来。

陆裕进入书房行礼道:“父皇!”

陆玄招手让陆裕坐下,微笑道:“这段时间一直在蓝氏城,看到了地方的情况,感受天竺的情况,有什么感想?”

陆裕回答道:“回禀父皇,儿臣这一个多月,全方位的了解天竺蓝氏城。耕种土地上,天竺人完全不懂耕种之术,很粗糙的耕种。”

“商业发展上,没有我大明一样的钱币体系,商业也不够繁华。”

“军队划分上,虽然天竺也有象兵、骑兵之类的,可是天竺人对军队的训练,以及兵法韬略上差了很远。”

“文化诗赋上,虽然天竺佛教盛行,天竺佛门有一些有用的道理。可是,天竺的文化仅仅是少数人的自娱自乐,是用来禁锢百姓的。”

“其它种种,都有很多的问题。”

陆裕侃侃而谈,很有见地。

他这些日子下过田,见过耕种的情况,也深入军队了解士兵,再去了解百姓底层,知道百姓的疾苦,更知道治理的不容易。

治理说起来是两个字,可是,牵扯到了千头万绪。

陆玄对陆裕很满意,点头道:“多看多思是好的,有收获就很好。可是,千万不能妄自尊大,不能自以为是,须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儿臣明白!”

陆裕点头回答。

陆玄话锋一转,继续道:“荀彧到了蓝氏城,他即将治理地方。你如果有什么不懂的,可以去请教,荀彧在治国上的能力相当的厉害,张昭是比不了的。现阶段放眼天下,没有能和他媲美的人。”

陆裕说道:“父皇,在它乾城时,儿臣就时常向荀总管请教。贾先生在儿臣的身边,他清晰为儿臣指出了哪些人应该尊重,哪些人应该多接触,儿臣受益匪浅。”

陆玄嘱咐道:“有贾诩的指点,自然是最好的,能少走弯路。可是,你必须有自己的思路。放眼治国也是如此,要有自己的想法,否则,就只能被人牵着鼻子走。”

陆裕道:“儿臣明白。”

陆玄继续道:“朕让荀彧的儿子荀恽,到你的东宫去陪读,作为东宫侍读,作为你未来的班底。等你回到东宫,他会跟在你身边。从这一层面,也拉近你和荀彧的关系,你多去请教。”

陆裕再一次郑重点头,心中却是感动。

他读史书,发现皇帝和太子关系都存在很多的问题,可是父皇对他却不断的提携,不断的培养。

之前,父子二人交心谈了一番。

如今,陆玄也一直在不断的加强东宫的权柄。

陆玄摆手道:“去准备吧,后天一早,我们起程南下。”

“喏!”

陆裕就起身离开。

陆玄想着南下的事情,没过多长时间,许褚再一次进来,禀报道:“陛下,有礼部尚书诸葛玄派人送来的书信,请陛下阅览。”

最新小说: 九州立志传 嫡女重归 自驾到大唐,开局救助长乐公主 万历小捕快 穿越大唐当股东 归藏 江边的月亮 重生后白月光渣了所有人 大明:让你当锦鲤,你去当老六? 江山风华录:开局从卖驴开始

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