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港台言情 > 青阳镇 > 七十二

七十二(1 / 1)

?

蝗虫俗称“蚱蜢”,具咀嚼式口器,为植食性昆虫。它的触角呈短鞭状,拥有强而有力的后腿,可利用弹跳来避开天敌。体色有绿色、褐色或黑色、灰色,是生活环境的保护色。蝗虫口大、下巴发达,以植物叶片为食,蝗虫喜食芦苇、稗草、白茅、狗牙草及蒿类植物,虾须草和海蓬子。

第二天,程有才通过秘密交通线将一封亲笔信捎给王致虞,但是,这封信由于日军的围攻在二十几天后才辗转到了王致虞的手中。王致虞赶紧写了回信,派专人亲自越过封锁线,到达“九县垴”,告知程有才:完全赞同程司令建立、巩固、发展根据地的原则;完全同意程司令内外线作战粉碎日伪军“清剿”的战术;建立“九县垴”根据地是石邑县抗战工作的重中之重,所有敌占区的人力与物力资源完全由程有才调动;两个根据地今后要做到相互帮助、互为犄角、守望相助等等。打发走信使之后,迎着初秋的风,王致虞开始忙了起来----上天又派来蝗虫考验多灾多难的石邑县了。

立秋这一天,青阳镇的群众看到从西南方向飞来黑压压的乌云。这黑云遮天蔽日,呼呼作响,霎时间整个天空就失去了光亮,彼此只能影影绰绰地看到身边几步远的地方。人们一下子惊呆了,以为是“天狗吃月亮”,于是在田里耕作的人毫不犹豫地抓住身边的铁器坚定而毫无节奏地敲了起来;而在村中的人们也急急忙忙地将铁钟、铜盆、牛皮鼓甚至锅碗瓢盆惊慌但不失措地敲起来。但敲着敲着就感觉出不对劲了,天空开始放晴,再定睛细看,不是乌云是蝗虫!先前认为是乌云,那是飞蝗盖顶隔离了天日的缘故。就在人们惊诧的同时,蝗虫开始降落,落在庄稼地里,发出“沙沙沙”的咀嚼声,不一会玉米、谷子、高粱、花生、红薯、绿豆等作物就变成了光杆;落在树上像大鞭子一样,把粗大的树枝压得一闪一闪,几乎要断折下来;落在地上和建筑物上像下了一场黑雪似的黑压压一片,活蹦乱跳,令人毛骨悚然。

蝗虫是石邑常见的天灾,对付它还是有办法的:全家老少齐上阵守在自家地边严阵以待,飞蝗一落地,人们便敲锣打鼓,摇旗呐喊,点燃烟火,鸣枪放炮,造成恐怖气氛,惊吓蝗虫不敢落地,将蝗虫从南地赶到北地,从西村赶到东村,只要不祸害自家的庄稼就是了。虽然有点以邻为壑的意味,但实在是别无他法,这是天虫,是上天派来惩罚不善之人的,若能驱离,自然自家就不在被惩罚之列。蝗蝻降临自家庄稼地后,虽然心里不服,但上天的面子还是要给的,自愿放弃自家的一块地,只是在自己地边挖出沟壑,将蝗蝻赶进沟内,任其自生自灭;如果数量太多,也只有扑打烧杀或放水溺死的,这是不得已,菩萨也不会怪罪的,或者边灭蝗蝻边念佛,毕竟人也许要活命的。还有些人视蝗虫为神虫的,虽然悲愤不已,但依旧自认罪孽,听任蝗蝻啃噬自家庄稼的,认为自家命里有此一劫,此时了结了因果,今后便不会受到果报,心痛之后尚还心安,至于无粮过活,那是以后的事,大不了一死嘛,“生死有命富贵在天”。更有巫婆神汉烧香祷告,到张猛庙里求蚂蚱神保佑自己的庄稼不受侵害,宣称灭蝗吃蝻是逆天的行为,要遭到报应的,而受到报应的往往就是自己。而这时候,在是否灭蝗保家上,大户人家和巫婆神汉便有了小小的嫌隙。

中国早有蝗虫为灾的记载,灭蝗的历史也很悠久,但灭蝗的手法依旧故老相传,而灭蝗、食蝗、用蝗的思想似乎反倒有所倒退,不能说不是一件悲哀的事。“田祖有神,秉畀炎火”记载的就是周代“夜里以火诱捕蝗虫以消灭之”的情况;到了汉代灭蝗发明了“沟坎法”,先在地头、路旁挖沟,然后众人一字排开,手拿树枝、木片之类的东西,挥动呐喊,把蝗虫赶进地头的深沟里去,再加土掩埋;到了唐代又出现边烧边埋的方法,方法是夜间在挖好的沟旁点上火堆,蝗虫见亮飞入火堆被烧死,落于火旁的再扫进沟中掩埋,还有人把捕到的蝗虫扔到水里淹死;到了宋代捕蝗新出“掘种法”,将挖出蝗卵毁掉,可免来年再生,是釜底抽薪的办法,显然是捕蝗技术的一大进步;到了元代用沟坎法灭蝗又有所发展,不仅在地头路边挖沟,而是到处挖沟,且沟沟相连,纵横交错,被后世的学者称为“像是在打一场‘地道战’”。在食用蝗虫上人们习惯将蝗虫洗净用油炸,佑酒食用,蝗虫的肉质松软,味美如虾,而油炸蚂蚱、陆地飞虾、飞蝗腾达等还被列为名菜。蝗虫入药可止咳、降逆、平喘,用于治疗百日咳、支气管炎、哮喘、破伤风和小儿惊风等症。而到了近代,在农村思想界占举足轻重地位的巫婆神汉,则视蝗虫为神虫,影响所及,对待蝗虫只能赶跑不能捕灭,更遑论食用入药了,于今思之,真是可悲可叹!

面对铺天盖地的蝗虫,面对上天降下的灾害,要说谁没有敬畏之心,那是不恰当的,就连穷凶极恶的日本鬼子,也乖乖地停止了对根据地的扫荡,返回驻守的据点或炮楼;深入敌后的武工队骨子里就是农民,也就亲身投入到灭蝗的洪流。日伪县政府和抗日县政府都把灭蝗作为最重要的工作,动员起来的群众奋起抗击,从蝗口夺食,整个石邑县夜间火光四起,那是烧灭蝗虫的;白天男女老少齐上阵挖沟、掘渠、扑打、填土,忙个不亦乐乎。在与自然的对抗中,作为敌对势力却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同一办法,日伪县政府依托维持会和家族耆老的号召,大户人家还破天荒地送饭到地头;抗日县政府则依托各级党政组织,收一石蝗虫奖给一升小米。说到效果也大体相似,经过近半个月的日夜奋战,大片蝗虫终于被消灭。而在第三道封锁线为中心的东西十里地带的蝗虫,由于鬼子时不时的冷枪而没有得到消灭,其直接后果是,封锁线东西十里视野开阔,光秃秃的树林连狐狸也无所遁形;光秃的山岗寸草不生,量蚂蚁也开始搬家;光秃秃的田地片稼不留,连麻雀也不再驻足。间接的后果是,零星的蝗虫到第二年春播时还能看到,接连几年的小蝗灾的兴起,这里就是发源地。

蝗灾过后,养精蓄锐的日伪军又开始向抗日根据地发动进攻,军队后面就是赶着大车的民夫,于是,抗日县政府又号召军民开展武装保秋收工作。一方面,缺少枪弹的独立营、区小队、民兵小组以血肉之躯拼命阻击来犯之敌,另一方面掩护群众开始抢收并不成熟的庄稼并加以坚壁。日伪军则抢占一处就地驻守,强迫民夫收割庄稼,然后用大车拉回敌占区;接着就继续前进,抢收庄稼,运回敌占区。抗日县政府则改变战法,一方面采用袭扰的方式,在民夫收割庄稼时在旁边放冷枪,民夫则一哄而散,等日伪军将“土八路”驱赶走后,民夫再接着收割,而“土八路”又从天而降,迟滞民夫收割;另一方面,“土八路”在通往敌占区的必经之路上打埋伏,将日伪军抢夺的粮食连同大车抢回来,日伪军就分散兵力前来押运。而在敌占区,敌后武工队也就是“子龙团”也开始了晓驻夜兴的袭扰战,围据点、攻炮楼,闹得日伪军风声鹤唳草木皆兵。而最终迫使日伪军撤出的是“九县垴”根据地的威逼鄗县县城。

一个多月的保秋收工作结束了,一个没有中秋节的中秋也恍惚而过了,而将莽牛从老根据地拉回的新根据地“九县垴”则迎来了血雨腥风。

;

最新小说: 江边的月亮 九州立志传 重生后白月光渣了所有人 自驾到大唐,开局救助长乐公主 大明:让你当锦鲤,你去当老六? 嫡女重归 穿越大唐当股东 归藏 江山风华录:开局从卖驴开始 万历小捕快

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