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收购报纸(1 / 1)

何舟在忙完交割的事宜之后,便悠哉悠哉的回到租住的别墅,开始思考明天的事情。

如今他已经不缺资金,拥有雄厚的资本,是到了该布局产业的时候了!

虽然现在看来股市赚钱更快,短短几天时间,就从一千万资金变成三千多万资金,比墨国的毒枭们的赚钱效应都不差,但何舟非常清醒,那并不是常态,只是运气好遇到了这么一个机会罢了!

很多时候香江的股市都会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而产生较大的动荡,一旦遇到黑天鹅,他这种大散户,或者说是游资,除了被活埋,也没有什么回旋的余地。

况且,按照正常情况,散户炒股,资金想要成功实现翻数倍的成绩,需要很长的时间,光是前期的耐心蛰伏,就是许多人无法忍受的。

即便是交给何舟来操作,在现实的因素下,正常来说也需要十天半个月。

“该弄些什么产业呢?”何舟的手指头有节奏的敲击着光滑的茶几。

三千多万港元的资本,即便是放在这个年代香江,也可以说是一个微型的豪门了,至于上亿资本的,那都是声名赫赫的大型豪门了。

即便是最顶尖的香江豪门,明面上见得光的财富,也不过区区几十亿港元。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刨除英资!

现如今英资还是主宰香江的绝对力量,拥有数百年历史的远东四大家族,资本极可能至少在上千亿港元之上,稚嫩的华资跟老牌英资比起来,无疑是蚂蚁与大象的差距。

这个年代,香江总体赚钱效应都不错,可如果说前途与潜力的话,归根结底还是落在金融、地产、娱乐业。

思忖了一番之后,何舟还是决定率先从娱乐业上打开一个口子。

现如今他还没有构建起牢不可破的人脉,在政治层面也没有什么资源可言,还不适合去碰房地产,至于金融的话,那就是他的口袋,需要用钱了再去掏。

一番思索之后,何舟决定从娱乐业上开始落子。

港片当然要拍,但电影这个行当同样鱼龙混杂,光靠砸钱,没有门路的话,可能大笔的钱砸下去,连个水花都溅不起来。

因此,何舟将目光瞄准了报纸!

香江的报业界可谓是空前的繁荣,弹丸之地,养育了一大批的报纸期刊杂志。

更何况,随着他的身家逐渐丰厚起来,也需要具备一定的自保能力,而渔轮显然是一张不错的护身符,可以替他抵挡来自香江上层的倾轧压力。

既然决定要办报纸,何舟心中便逐渐有了定计。

对于何舟来说,从零开始建立一家新报纸,非常耗时,偏偏他又最缺时间。

与其如此,倒不如直接收购一家公司!

香江的报纸星罗棋布,但一般的中型报纸的话,花费了不起就是几十万。

不过,像是《明报》、《信报》、《星岛日报》的话,这类顶级报纸的价值是无可估量的,即便砸个上亿乃至是数亿港币,也大概率是无法收购到手的。

所以,只能从中型报纸想想办法。

一家中型报纸可能玩不出什么大阵仗,可倘若是一堆中型报纸的集合呢?

十有九能聚合出一家报业巨头!

收购和并购,从来都是一家企业飞跃式成长的助理,遍数后世的明星企业,无一不具备丰富的并购史。

并购界的狂人,当属思科公司,甚至于思科公司还获得一个‘并购发动机’的雅号。

思科公司在并购狂人钱伯斯的带领下,短短时间时间,思科公司就并购了九十多家企业,从思科成立到成为世界行业霸主,仅仅用了短短十多年的时间!

这无疑为何舟事业版图的疾速扩大提供了思路。

首先进入何舟视野的就是三份曾经辉煌过,又迅速跌入尘埃的报纸,分别是“田丰日报”、“香江夜报”、“新午报”这三份报纸。

这三份报纸在六十年代后期,也是盛极一时的大报,只不过由于言辞激烈,激怒了港英政府,被扣上了罪名,创始人直接被逮捕,服刑两年的才出狱。

如今将近十年的时间过去,三份报纸都不复当年,“香江夜报”与“新午报”连年亏损,入不敷出,“田丰日报”更是传出要停刊的消息。

以何舟的身家拿下这三份报纸当然是不费吹灰之力,除了承担三家报纸的负债之外,基本上只是象征性的给了笔小钱,就让原东家体面退场了。

三家报纸作为能被港英政府‘重点关照’过的存在,底蕴当然是有的,关键在于领头人有过下狱的经历后,意志消沉,无心经营罢了。

没有一个好的领头羊,在香江报业竞争如此激烈的地方,三份报纸的没落是早就注定了的。

最新小说: 吃总裁老婆软饭,关你侯亮平屁事 百鬼之王,你跟我谈纯爱? 谊停留 我不是天生冠军[竞技] 抗战暴君,我的团 综漫:超凡序列,开局改造小兰 法老的心尖宠儿 亮剑:不杀鬼子,留着过年吗? 还说开安保公司宇宙都快被征服了 影视:从大庆开始,删谁就变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