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两大利器(1 / 1)

时间如白驹过隙,经过三个多月的整合宣传,《东方日报》总算是如期与香江市民见面。

在香江这个弹丸之地,每一年都有许多报纸新生,同时也有许多的老报纸接连倒闭,但像是三份敏感报纸改头换面,重新活跃在社会层面的,绝不多见。

如果不是时值回归的敏感问题,三份报纸的合并可能连港英政府的审核都无法通过。

尽管如此,坊间对于这三份曾经无限辉煌,却又落魄多年的报纸,还是报之以关注的。

究竟是浴火重生,还是彻底跌落深渊,以倒闭收场,香江报业界甚至是普通市民,都十分关心。

“这是我给咱们报纸准备的杀手锏,务必保密!”何舟将自己攥写的作为金融版块的主打文章交给东方日报主编,郑重交代道。

提起香江,总逃不过港股二字。

作为弹丸之地,香江能够成为第三大国际金融中心,首先就在于香江炒股成风。

香江的原住民很少,绝大部分人口都来自于大陆的东南诸省,尤其是潮汕一带。

潮汕人敢打敢拼是出了名的,赌性很大,经商的风气古来盛行,几乎支撑起了港股的半壁江山。

当然了,这个年代的香江,所谓的第三大国际金融中心,还有些名不副实,与其说是金融港,倒不如说是转口贸易港。

就如同荷兰一样,绝大部分销往欧洲的产品都需要从荷兰的港口经过,仅此一项,就令荷兰赚得盆满钵满,风光无限。

而香江成为转口贸易港、国际金融都市的最大支撑,就是大陆十亿以上的庞大人口资源,以及潜力无限的广阔市场。

中国大陆与东南亚诸国伺候一个小小的香江,这福分还小吗?香江不起飞才怪!

“希明药业的财报存在漏洞?”主编黄盛眼角一跳,暗暗心惊,原来这几天老板神出鬼没,是在炮制这么一个大杀器。

念及此,他的心下有些炽热,一旦这个消息被证实,必将引爆香江舆论,东方日报必将打开名头,受到股民的追捧,进而销量大涨。

黄盛喉结滚了滚,当即打了包票,“请老板放心,如果泄露了消息,您尽管拿我是问!”

说完,便拿着分析文章,踉踉跄跄地快步跑了出去。

何舟抽了支雪茄,摘掉签字笔的笔帽,开始思索起来。

金融板块一般是高端人士的专场,普通的股票并不会多么关注金融分析文章,没那个耐心,更没有那个知识储备。

在这个领域树立权威,可以为他日后大规模进军金融领域铺垫,是一张巨大的护身符。

别的不说,如果东方日报做起来了,他通过这个工具释放一些半真半假的消息,就足够他的潜在对手喝一壶的。

有句老话说得不错,舆论机器最大的作用就是造谣,如果失去这个属性,价值无疑会大打折扣。

除了金融板块以外,何舟还盯上了小说这个吸引流量的利器。

金庸为什么在香江拥有着那样超然的地位,明明身家远不如一众大佬,却可以得到他们的礼遇?

还不是他在武侠小说的影响力太大,更准确地说是《明报》的影响力太大了。

这一块肥肉,何舟也想咬上一口!

刚开始的时候,他盯上的是《寻秦记》,虽说里边有搞颜色的内容,但谁叫读者老爷们就好这一口呢?简直就是LSP们的心头好!

当然,出于对小说板块无比重视的态度,何舟还准备了第二大利器,那就是他准备开辟盗墓题材的小说。

既然僵尸片能够俘获两岸三地民众的欢心,没道理盗墓题材小说就不具备相应的吸引力。

尽管由于香江存在一定程度的封建残余,民风处于一个开放则过于开放,保守又过分保守的阶段,刚开始的时候可能会面临一些争议,甚至是尖锐的指责。

但有争议不可怕,没人关注才最可怕。

就像是许多如同彗星一般崛起的明星,大红大紫的时候无限捞金,但渐渐的却没有了关注,似乎一夜之间就不红了,成为素人一个。

只有在某些特定的时候,路人在提及他们的时候,才会有些恍然的认出他们,依稀想起一些关于他们的记忆,谁都说不清楚,他们究竟是为什么变得不红的。

反而是一些没事儿就闹出点绯闻,甚至雇佣工作室没事炮制关于自己的绯闻,自己再买热搜澄清自己的,得以一直活跃在荧屏与大众眼帘之中,红得足够久,捞金足够多。

这种情况,已经几乎发展成为一套明星维持热度的产业链了,有黑点不可怕,可怕的是连黑都没人黑,只有人红才会是非多,不红谁管你去死?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何舟甚至直接亲笔捉刀,以第一人称的回忆口吻叙事:

“我在里面待了七年,因为表现良好获得了减刑。出来的那天,我去见了初恋,她已经为人妻为人母,孩子都会打酱油了,孩子喊我叔叔遭到她母亲的呵斥,直言我才是他的亲生父亲......”

最新小说: 谊停留 综漫:超凡序列,开局改造小兰 换亲后,夫家听我心声逆风翻盘 百鬼之王,你跟我谈纯爱? 吃总裁老婆软饭,关你侯亮平屁事 还说开安保公司宇宙都快被征服了 法老的心尖宠儿 我不是天生冠军[竞技] 亮剑:不杀鬼子,留着过年吗? 抗战暴君,我的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