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竞争对手的反应(1 / 1)

东方日报以彗星般的速度崛起,不仅整个香江报坛大为震动,就连娱乐圈、商界、政界人士都大为关注。

报纸从来都是宣传的利器,东方日报的的强势崛起,直接分走报坛一杯羹的同时,也意味着又一份拥有着巨大影响力的报纸,抢走了香江的一部分话语权。

这怎么可能不引发关注?

在资本主义社会,舆论力量的厉害,是早已被验证过的,既是盾牌,更是长剑。

“老板,有人想收购我们的报纸。”黄盛冲进何舟的办公室,气喘吁吁道。

“哦?”何舟原本站在落地窗前,自上而下地俯视着城市大道的车水马龙,阳光打在他的身上,如同给他整个人镶上了一层金边。

“回绝了吧。”何舟想也不想地说道,他既不差钱,更不会出售东方日报。

如果只是为了钱,他又一百种比办报更赚钱的方法,何必劳心劳累?

“哦好。”黄盛擦了把汗刚想迈步出去。

“先回来!”

何舟招手把他叫回来,“是什么人想要收购咱们报社?”

黄盛皱眉想了想,“对方应该只是一个中间人,但口气很大,开口就是两千万收购邀约价......”

他猜测那人应该是个白手套,背后另有其人,大概率是香江几个豪门家族的人,试图掌控一份影响力庞大的报纸。

像是《星岛日报》、《明报》这样的老牌大报,牵扯甚深,即便是香江最具影响力的几位大佬亲自出面,都谈不下来。

如果何舟没记错的话,李超人为了收购《星岛日报》,几次三番亲自登门拜访,与星岛日报掌门人商谈收购事宜都被拒绝。

后来还是《星岛日报》背后的家族衰落了二十多年,影响力大不如前,才在九十年代花费十几亿,以及许诺下不少人情,才如愿以偿。

即便是如此,仍旧令星岛日报背后的家族耿耿于怀,认为李超人是趁火打劫,落井下石。

而现在的话,星岛日报已经上市,而且市值几十亿港元。

整个香江的华资,根本就没有哪位大佬可以轻而易举的拿出这笔天量资金,别说是几十亿,就是让他们掏出十亿都够呛,搞不好还会伤筋动骨。

“两千万港元?”何舟不屑一笑,思忖片刻道,“回绝他,但委婉一些,对方路数不明,咱们不适合平白树敌。”

“好的,老板。”黄盛缓缓退了出去。

东方日报已经成为香江焦点,被盯上他是一点都不意外!

真正令他感到可笑的是,背后有意收购的人,居然只派出一枚棋子和他们谈,连一点表面功夫都懒得做,这是根本没把他放在眼里。

聪明人从来不会小瞧舆论的威力!

可见这次冒头的,也不是什么聪明人。

更何况,只要稍加调查就该知道,他何舟是差那两千万港元的人么?!

......

此时,隔了几条街道的《明报》报社,正在召开中高层管理会议。

查良镛正坐在上首位置,沈宝新则坐在他身侧,下首第一个位置则是潘粤生,以及几个较为陌生的面孔。

“都说说吧,咱们该如何应对,东方日报已经抢走了我们不少客户。”沈宝新负责具体的经营事宜,率先开口道。

潘粤生也紧接着附和道,“本来我们以为香江报坛已经定性,没想到居然闯入了这么一个搅局者,来势汹汹,大有席卷一切之势!”

二人每说一句,会议室的气氛就严肃几分,到最后甚至令人感觉有簌簌的冷风在呼啸。

金庸轻咳了两声,所有人当即看向他。

金庸虽然不责任《明报》的日常管理,但一直以来都被外界以及报社员工视为灵魂人物,他的一举一动都没人敢忽视。

金庸轻笑一声,摆手道:“大家不要太紧张,我们经历过的困难比眼前这点大多了,不还都是闯过来了?”

“可是......”沈宝新有心说这次不一样,但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金庸似乎陷入回忆,“我们一路筚路蓝缕地走来,我还记得当初尽管我们不断更改副刊内容,改变新闻路线。

我本人更是不惜抱病撰写《神雕侠侣》,但《明报》还是一步步滑向‘声色犬马’之路,销量在千份之间起伏,第一年更是出现严重亏空......”

最新小说: 百鬼之王,你跟我谈纯爱? 影视:从大庆开始,删谁就变谁 综漫:超凡序列,开局改造小兰 吃总裁老婆软饭,关你侯亮平屁事 法老的心尖宠儿 亮剑:不杀鬼子,留着过年吗? 抗战暴君,我的团 谊停留 还说开安保公司宇宙都快被征服了 我不是天生冠军[竞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