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历史军事 > 崇祯大明 > 第一百五十四章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四)

第一百五十四章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四)(1 / 2)

许多事情发生之后都很神奇。

越幸运的人越幸运,越倒霉的人就越倒霉。

崇祯发现,自从皇太极败走关内之后,他就是来运转了,不说心想事成,很多难以推行的政令,不管是李长庚还是李定国。

问都不问,先下发下去看看效果再说。

现在更是从外面回来的工匠中,都会隐藏着大才,怎么能让他不高兴。

刘汉的名字,崇祯在奏报中看大过。

然而在记忆中却找不到有这么一位名人。

这不怪人家刘汉不出名,实在是崇祯以前学习太渣。

简直不知道,老天爷让他穿越过来是干嘛的。

好在大明在他的折腾下,也算是渐渐的有了起色,不然就只能吊在歪脖子树上,结束自己最后的生命了。

在崇祯迎接这些工匠的时候。

盛京的皇太极,却是一阵暴怒。

有人幸运,就有人会不幸,此时皇太极刚好就是那个不幸的人。

皇太极的雄才大略,原本的历史轨迹已经证明过了。

可此时他的身上,根本就看不出一点雄才大略的样子,猜忌,不自信,还有易怒易爆,简直就不死一个合格的君王。

人在逆境中,确实可以崛起,也确实可以磨练出一身的本领。

皇太极以为自己能行,在当年入关的时候,可是不把崇祯放在眼中的,百战百胜的他无论功绩还是武力,都称得上“伟大”两个字。

然而只是一年多时间,两者之间再次对比。

他却绝望的发现,大明要是对他们用兵,更加游刃有余了。

此次被打到盛京脚下就是一个证明。

事后得到的消息就是,整个大明只出了大凌河堡和右屯的两个偏师,还是任谁不是很多的队伍。

就这样的火枪骑兵,他的大清却拿不出一支能够抗衡的军队。

仿佛所有的精锐,已经在当年全部战死在了蓟通两地。

回来的都是贪生怕死之辈,毫无勇气对战。

正如当年兵围京师,天下震动一样。

兵临盛京也一样是天下震动,不过这一次震动的就是大清的天下。

蠢蠢欲动的蒙古八旗,已经有了脱离的想法,而他现在还不能够以武力去威胁。

那些汉八旗的人看起来恭顺,然而他知道,汉八旗恭顺的原因就是,他们满人还在掌握着最大的军队。

数来数去,能够靠得住的,似乎也只有他的这些兄弟们。

可他的这些兄弟们靠得住吗?

一个疑问在他脑海中不断的回响。

其实皇帝奇偶这副德行,顺风顺水的时候,仿佛天命所归。

一旦处于逆风阶段,那么各种本来都被胜利压下去的隐患都会爆发。

孤独才是常态,而情感早就被消磨矣尽。

“传代善。”

独坐良久的皇太极,还是决定听听代善怎么说,他需要人支持,在他最脆弱的时候。

代善一直就在门外等着。

他最清楚兵临盛京之后的后果。

莽古尔泰让自己的手下前来勤王了,而自己固守广宁。

原本被怀疑的对象,却成了皇太极最坚定的支持者,可皇太极最为放心的阿敏,却是根本没有派会一兵一卒。

最后只带回了一份书信。

上面说着大明的军队正在右屯附近流窜。

事实是如此,可并不能让皇太极满意。

凡事最怕比较,此时刚好阿敏落入了下风。

“大贝勒,皇上让您进去。”

一名太监悄悄的走了出来说道。

“前面带路。”

代善点头道。

盛京的皇宫是按照京师的紫禁城设计的,可由于缺少材料,根本就比不上紫禁城的宏伟壮观。

只能用逼窄来形容,而且由于工匠不足,实际上是很粗燥的。

可在来辽东,在建奴的手中,这就是最好的建筑。

三月份此地还很寒冷,却没有寒冬腊月的刺骨寒风。

少了天时,面对大明的军队,就更是少了一层防护和天然的加持。

今年用兵是不用想了。

代善边走,心中边想着心思,现在最怕的就是,等到皮岛的袁崇焕,接到了大明兵临盛京的消息,还会不会和他们做生意。

“皇上,大贝勒到了。”

太监小声的提醒了一句,就悄悄的退下。

(本章未完,请翻页)

坐在椅子上沉思的皇太极,瞬间惊醒,看了过去。

“大哥来了,快座。”

皇太极看似随意的了过去,指着对面的一张椅子道。

两张椅子的中央,摆着一张桌子,桌子上全部都是一些卷宗,代善扫了一眼,就啊见到最上面的一张写着阿敏的名字。

代善不知道是皇太极故意这么做,还是为了试探他的良苦用心。

等到代善坐下,皇太极才道:“大清基业艰难啊,只有坐上这个位置了,才能明白其中的难处。”

“皇上是在担心什么?”

代善不想在绕来绕去了,在以前他还觉得大明叛臣的那些做事的方法不错,可现在已经不合时宜了。

“火药厂炸了,铸造火炮的工匠也都没了,咱们自己到现在也没有培养出什么人才,以后在火器上面,根本就无法和大明对抗。”

现在的皇太极也已经想通,大明的火枪骑兵深入到关外到底是为什么了。

可知道了又如何,在当时的那种状况之下,只有紧守盛京才是上策。

就像当年京师的大明军队,面对他们入关时的作法一样。

不能说对错,只能说最合适。

谁也不能够保证,外面是不是还埋伏的有敌人,若是判断错误,盛京没了,大清也就没了。

几十代人的努力,也就跟着风流云散。

“那就向大明求和,无论如何都要保住大清的子民。”

代善迟疑了一下,又重提旧事。

“现在大明的新皇崇祯,可不一定会接受咱们的求和,而且更加不会接受大清的国号。”

皇太极看得明白,自从关内失利之后,他想着逆天改命,才成立了大清,改了天命为天聪。

看来并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

“除非咱们放弃大清的国号,就是这样大明也不一定会答应。”

“咱们俯首称臣呢?这个大明总会给一些特许吧?”

最新小说: 穿越兽世:她生了一个新部落! 三国:重生阿斗,我一统天下 无敌小侯爷 家父李隆基 大明:爹,论治国,你真不行 我在一战当财阀:开局拯救法兰西 诸天万界修改历史系统 从靖康之变开始,缔造最强大宋 大唐:超时空,闺蜜晋阳小公主! 穿越大秦,打造最强经济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