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历史军事 > 崇祯大明 > 第二百一十一章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五)

第二百一十一章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五)(1 / 2)

崇祯从他哥哥明熹宗朱由校的手中,接手的的大明,就是那个鬼样子。

贪赃枉法的事情比比皆是,还没办法派人下去清理。

在原本的历史轨迹当中,谁也不知道派去的人是和犯法的人同流合污,还是两个派系不同从而落井下石。

虽然都是一丘之貉,可都想站在别人的道德制高点上,指责别人犯下的过错,最后轮到他来办理的时候,只会比前者更狠。

在被清理过后的雍州和冀州,乃至于朝堂之上,目前看来还很干净。

有着两拨人的人榜样在,这个可比杀人更加诛心。

死了好歹还能混一个好点的名声,活着才是最受罪的,一批人现在已经成了叛臣,据一些消息路子野的人说:混的还不如在大明修路的罪臣。

可再回头看修路的那些罪臣,整个大明的路可是无穷无尽。

谁知道何时才是个头。

而且还是带着全家去修路,只管温饱,没有任何的工钱。

至于生老病死,也就各随天意了。

这样惨烈的教训,虽然崇祯没有特意的宣传,可比任何一种写在书本上的,喊在口中的口号,更加让人畏惧。

畏惧于自己一失足,整个家就会堕入深渊,也畏惧于不想失去现在高俸禄的生活。

不错。

在崇祯提高了大明官吏的俸禄之后。

这样的贪赃枉法事件,也才渐渐的少了下去,或许以薪养廉,再加上严苛的律法,还是很有用的。

现在的一万金元,可就是以前的一百万两白银。

往上数几个朝代,一百万两银子都是一个不小的数目,在崇祯刚刚登基做皇帝的时候,整个大明的税收才多少。

就不难看出,崇祯现在到底聚拢了多大的财富。

这还是两州的经济状况,眼看着最多再有两个月的时间,就能够稳稳地拿下衮州,就有事一个巨大的税收来源。

不过相应的粮食负担也在加重。

毕竟衮州大部分都是种棉花的,粮食的种植也有,可也不算很多。

所以在刘世勋听到要给自己一万金元的拨款时,心中的兴奋就可想而知,在他们的俸禄还不足一枚金元的时候。

那会想过一万是个什么概念。

“臣,必将训练出一队纵横四海,所向无敌的水军舰队出来。”

铿锵有力的承诺,让刘世勋年轻的脸上,多了一层责任。

他早就听说过皇上对于军队的建设是不遗余力的,可耳闻总没有前言看到更加实际。

尽管许多地方的年轻人,都以加入军队而荣耀,可实际上过不过时为了一口饱饭,一点不算微薄,刚好能够养活一家人的饷银。

加入水军之后,被淘汰还不想走的那些人,更会为了贪的一份更高的粮饷哭的稀里哗啦。

刘世勋一开始也是这样想的,可在见识过了大海的辽阔之后,这样的方法就变成了征服大海,

然而这一切都得一个强大的国家,才能实现他这个愿望。

崇祯看着面前的年轻人,和他的年岁相差仿佛,。

若不是他这一世是皇帝,还真没有刘世勋这样的伟大理想,该说这个时代的大明,在民间确实集聚了不少的能人吗?

可最后不是便宜了大清,就是死于战乱之中。

想要在大明绽放出自己的精彩,都已经不可能了。

“好,朕就等着你名扬四海,青史留名。”

崇祯严肃的回了一个军礼。

在这何种严肃的问题上,他也收起了平时的随意,更是给出了一个对于年轻人有梦想的肯定回答。

一旁的晁刚和王冲,有种见证奇迹的感觉。

仿佛也就是在这一刻开始,大明的水军,又能够重现以前的辉煌了。

这种错觉一闪而逝,晁刚再次看向刘世勋的时候,眼前不由的浮现出了另外一个有些熟悉的面孔。

他记得这一次,招收的水军之中,有个叫做杨廷麟的年轻人,也说过类似的一番话:大丈夫生于天地间,不为功成名就,也要马革裹尸。

当然还有几位印象深刻的人,似乎那几位看起来老实本分的百姓,还没有经过训练,其本身都具备着良好的士兵潜质。

为怕出现问题,还特意查了一下几人的来历。

最后得知是从工程队中走出来的,才安心了一些,他知道一些工程队管理工人的办法,和现在他们的训练差不多。

不过是一个简单训练的时间短,一个只训练不做别的事情。

总的

(本章未完,请翻页)

来说,就是一个业余,一个专业的区别。

本来出门是为了散心的。

不知不觉中却也做了一件差点被他忘记了的大事。

随后的几天时间,崇祯大多不是去道院查看研究的项目进展情况,就是跑到文渊阁督促李长庚赶快批示关于水军建设的各项文件。

当然他只是动动嘴皮子,自有不少人去替他跑腿。

比较神奇的事情就是,再也没有在文渊阁之中遇到过骆养性,除了偶尔来一封奏疏之外,旁人跟本就不知道他在做什么。

说来也是奇怪。

管理军情部的熊汝霖,在被崇祯任命为部长之后,就再也见不到他人了,据说是已经亲身去了辽东,亲自主持对建奴的情报渗透工作。

前天回来的奏疏上还说,联系到了一位盛京的故人。

只是这位故人当时的状况不是很好。

而这位故人,正是在盛京捡拾马粪的范复粹。

一个文人,浑身没有多少里的文人。

要对自己多么苛刻,才能够忍受恶臭,谩骂,诋毁等等所有的侮辱。

事实上,到现在为止,盛京的那些贝勒没差不多已经忘了范复粹这个人了,毕竟没有谁回去和一个捡拾马粪的奴隶去计较什么。

可那些一同出了大明的叛臣们,却还是一如既往的给范复粹找茬。

他们已经投入了大清的怀抱做奴才了,凭什么你范复粹可以例外?

今天又是阳光明媚的一天。

大明和大清开市的时间又近了一步,整座盛京都洋溢在温暖的阳光之中。

这代表着许多人又可以过上曾经的奢侈生活了。

然而随着气温的回暖。

盛京之中街上跑马的人就多了,大部分都是大清的贝勒们。

皇太极也在朝会上不断的叮嘱,不要这么飞扬跋扈,不然被人看到可是要收到处罚的。

然而,现实就是,只管了两天的时间。

原来什么样子,现在还是什么样子,就是那些看到的监察官员们,也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大部分都是大明的叛臣在做这种出力不讨好的事情,谁敢去管主子们的事情。

可主子们的事情管不了。

角落里那个捡拾马粪的范复粹就没有那么幸运了。

最新小说: 三国:卧龙姐夫,忽悠刘备抢荆州 天下长宁 谍战:开局和郑耀先结拜,我成了军统七哥! 我教学生修仙,真是为了考清华 光宗耀明 大明第一工业巨匠 首辅 大唐天将军 我裂土封王,你才瞧得上? 大秦仙医

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