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历史军事 > 崇祯大明 > 第三百四十九章故潮信盈虚因月(七)

第三百四十九章故潮信盈虚因月(七)(1 / 2)

遍看史册,就会发现,贯穿整个古代历史的,都是粮食的问题。

金银是硬通货,可也只有在和平时期,才会体现出其价值。

崇祯隐秘的平抑物价,使得关于食物这一方面的物资,价格并不是高的很离谱。

而食物在没有出现大的波动之前,是不会有人,有胆子去挑衅现如今的朝廷的,需要赚钱,可以开工厂。

工厂每一年的收益,可要不炒作一点粮食赚的多了。

还没有到少风险。

就因为赚的太多了,所以许多工厂的主人,都心里不是很踏实,什么时候赚钱这么容易了?

只要交够了税收,就不会有人前来吃拿卡要。

很长的一段时间,赚了钱的人,都在想着法子给朝廷捐款。

然而,如今的大明,早就不是以前的大明了,捐钱都找不到门路,只能自己组织一个共同的捐赠组织。

崇祯虽然没有控制所有的商人。

可所有的商人们,却都自觉的不想成为,已经被灭族的八大晋商。

前车之鉴,就在不远处。

人的记忆不像鱼只有七秒,所以暂时来看,做什么生意的人都有,就是你没有几个做粮食生意的。

由于做粮食生意的人少了。

统计一些数据的时候,也就相对来说简单了些。

“大米和小麦,肯定是不足够的,不过多了玉米和土豆,还有红薯之后,大明如今还是有盈余。”

粮食属于民生,晁刚是不懂这些,只能把李长庚,阚玉树,王盈和刚刚到来没几天的史可法都叫了过来。

说话的就是阚玉树,经过了几天的演算。

他总算是算出来了整个雍州的粮食储备和税收多寡,除去当地卢象升的军队开支和当地官府的开支。

忽然发现,遭遇旱灾最严重的地方,居然不缺粮食了。

要知道,朝廷可是连续向雍州输入了不少的粮食的,就是昨年的粮食缺口,都一度过了皇上定下的临界线。

而今年突然就有了结余。

要不是他知道,雍州一年并没有饿死的人,他肯定要怀疑,是不是底下的那些官员又在瞒报死亡人口,从而减少粮食的分配。

无论是在雍州,还是衮州,冀州。

做官最难的就是雍州,土地贫乏,产出不多,更多的财富来源,就是跟随工程队做工。

比不得遭灾最少的两个地方。

虽然不是丰年,可神奇的就在于,几乎每一个人都能吃到饭。

不由得对于皇上玩的这一手平均,高看了一眼。

崇祯是真的在粮食上面做了平均,而不是只算了个数字,然后做了纸面上的平均,除了粮食,其他的就没有多管了。

“冀州今年的粮食是减产的,百姓们还以为今年的粮价会飞涨,官府不让多购买,许多百姓们都在忐忑中渡过,时间拉长了一点,也就都忘了粮食减产的事情。”

王盈算的是冀州的粮食收入和支出。

相对来说,随着旱灾的蔓延,冀州也不可避免的进入了快要到警戒线的危险区段。

而且在冲着取消了户籍制度之后,冀州的人口密度,可是雍州的两倍不止,为了讨生活,在老百姓的朴素观念中,别的地方会没有吃的。

京师附近一定会有。

要不是官道修通了,物流转运很及时,单凭运河的运输量,在水位下降的情况下,现在已经饿殍遍野。

“就算有着各种杂粮在增产,也刚好达到一个收支平衡,不需要从外面购买粮食,还有就是,海产品的入市,也增加了一些肉类储备。”

崇祯点点头,表示知道了。

海产品要是保存的好的话,保质期还是很长的,天津卫不断的下海大型的捕鱼船,同时训练出了更多的渔民。

真的是无本买卖,让大明的税收,看起来支出很大,却还是能够运转的开。

“衮州不是粮产地,种植的有一小半地方都是棉花,要不是登莱造船厂,不断的造出渔船,粮食问题真的很难办。”

史可法不是很清楚,齐鲁之地那么好的种粮土地,为何要种上棉花。

大明都快因为灾情,没吃的了,也而没有见削减其种植面积。

不过对于刚刚起步的衮州,能够达到收支平衡,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这么说,现在只有雍州有粮食储备?那么税收呢?那个地方的税收最高?”

王盈和史可法都不在说话,而是看向了阚玉树。

按理说,应该是冀州和衮州的税收最高,毕竟这两个地方的工厂最多,可实际上却是人口最少,土地

(本章未完,请翻页)

产出最小的地方,消费最高。

除了满足食物的需求,雍州的购买力是最大的。

从卫生纸,到铁锅,菜刀,剪刀。

仿佛雍州的贫乏,已经到了见到每一样东西都会买下来的地步。

实际上不难理解。

穷地方的人,穷惯了,忽然手中有了闲钱,还不能购买大量粮食的情况下,购买保值的物资,才是最划算的。

而且都是他们的必须要使用的生活用品。

财富的流通速度快了,自然税收也就上升的快。

“雍州的税收,暂时位居第一,每个月都有三十八万到四十二万之间的金元税收。”

别看只有几十万,要是换算成以前的银子的话,那就是三百多万到四百多万之间的税收,可以说是崇祯之前的大明差不多半年的税收总和了。

而这,现在只需要一个月就能够达到。

“这个月要是过去的话,冀州才会排在第一位。”

王盈算过一笔账,虽然湖广遭灾了,可间接引发的工厂税收,却是在持续的增长中。

每一天,单凭官府下达的物资储备任务,都能够让所有的工厂肥的流油。

崇祯心里默算了一下,粮食两州持平,雍州有点盈余,就是这个金元的税收多了一点,不过看起来虽然多,可对于想要重新营建湖广,怕是还不够用。

招兵是不能继续扩大了,最少粮食储备要上涨一倍才行。

不过所有的工程项目就不能停下来,只有花出去的钱,才是真的钱,当然其中的度还是要把握好。

不然弄成的工程经济,尾大不掉。

大明就别想着爬起来了。

“既然这样,你们都算一下,今年秋收,大明能够得到多少粮食。”

王盈对于这个已经早就准备好了,往年崇祯也会有这样的需求,不过都是王盈一人在做,今年虽然多了阚玉树和史可法。

可有准备的还是只有王盈一人。

“你看看,上面用你的要求,画出来的示意图。”

一张特殊的图纸,很直观的就让崇祯看出,今年的收成如何。

“今年的耕牛多了不少,开荒的荒地也跟着增加,虽然产量下降的厉害,总的来说收成还是不错的。”

崇祯在看,王盈在解释。

第一次看到这样直观的示意图,阚玉树见到过,倒还没有什么,史可法却是一怔。

新出现的表述方式,史可法从当中看到了新的数算形式,不过此时可不是他研究数算的时候。

“也就是说,今年秋收能够大幅度的提升总产量?”

崇祯若有所思的问道。

最新小说: 首辅 我裂土封王,你才瞧得上? 我教学生修仙,真是为了考清华 大唐天将军 光宗耀明 大秦仙医 天下长宁 大明第一工业巨匠 官府强制我成婚,反手白捡绝色双胞胎 谍战:开局和郑耀先结拜,我成了军统七哥!

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