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历史军事 > 崇祯大明 > 第三百六十七章斗成双绝(五)

第三百六十七章斗成双绝(五)(1 / 2)

在一个合适的年代,画上一张巨大的饼,还是一个几年以后,有能力了,可以验证的大饼。

绝对是会让人疯狂的。

相对于一直在西安府待着的卢象升,画出来的棉花饼子而言,可要高明了许多倍。

崇祯没想过和袁可立的对话能够瞒住其他人,却也绝对不会成为烂大街的秘密。

所有想要拿到崇祯画着的饼子,现在就只能老老实实的按照崇祯的规划来走,要不然就会失去这个能够搭上车的机会。

这也是崇祯感觉到,自己手中清理出来,可控制的地盘,越来越大的时候,防止某些人产生一些不必要的小心思。

大明要发展。

稳定最重要,错过了现在这种最好的黄金时代,要是把所有的麻烦都堆积给后背,再想要改变一些根深蒂固的东西,就很难了。

崇祯需要的是,有些人能够认清现状的走出去,而不是一直在大明的一亩三分地上折腾。

总共就这么一点蛋糕。

再使劲的折腾,能够多出来一些不成?

想要更多的财富,可以出去抢啊,别讲什么仁义道德,谁能拿到多少,都算是自己的本事。

当然,这些话崇祯不可能说出来。

更不会有任何的一点明示,最多就是引导,然后用一些政令手段,给出一点补偿。

还在为一年三熟的琼州,哀叹不已的袁可立,此时是真的惊住了。

愣神片刻之后,又神经兮兮的左右看了一眼,想要看看有没有人偷听到他和皇上的谈话。

只因他心中明白。

要是皇上说的都是真的的话,那会引起多少人的疯狂。

虽然朝堂一直在皇上的控制之下,军队也是一样,可总会有人用着各种办法,想要去拿到最大的一大好处。

都是张口闭口不谈利益的人,可骨子里,谁会嫌弃自己富有了?

还不是有了还想要更多?

“别怕,周围都是朕的子民,就算听了去,又能如何?”

崇祯瞧着这位颇为可爱的老人,装作满不在乎的说道。

也确如崇祯所言,别看他出行的时候,身边的护卫不多,可暗中保护他安全的,就连他自己都不知道有多少。

袁可立一瞪眼睛,随即反应过来,崇祯能够说给他听,也就并不是多么秘密的事情,很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就会付诸行动。

此时也而不过是借着他的口,向外面传达一个消息,“都安宁点,不然就没机会了”。

也算是给了他们袁家的一个天大的人情。

“皇上可是连老夫也算计进去了。”

想明白了其中的弯弯绕,袁可立叹息一声,知道自己袁家在他走后,是不会因为某些原因衰落了。

“你要是不喜欢的话,我还可以换一家,比如说沈家,你看怎么样?”

话说的这么明白,其实就是在给当年那些为了大明出过力的大臣们,一点补偿而已,虽然都是补偿在了后代们的身上。

不过,这也正是他们想要的。

“又在消遣老夫。”

袁可立立刻就不愿意了,既然已经把消息说个他听了,最多以后拉上沈家的人一起就成,可不能放弃这么大的一个人情。

“不过,要是皇上真的想要派人去往天竺的话,大明的这一摊子,就得迅速的解决了才行。”

崇祯竖起三根手指头,晃了一晃道:“三年,最多三年,从西边一路往过去走的话,需要等的时间太久,还是乘船的速度最快。”

他觉得只有积蓄三年的时间,大明的航海技术,才能够普遍跟得上自己得到计划。

移民是个大问题,他可不想最后,因为船不行的原因,失去更多的大明子民,那都是将来要布局天下的巨大财富。

每损失一位,他都要心疼好久。

“也是,现在的海船,和以前的根本就没法比,想当年,郑和下西洋的时候,舰队有多威武,和现在的小舢板相比,根本就没办法远行,也就在家门口扑腾两下。”

在登莱,袁可立也是建造过水军的。

而水军的训练,和陆军是两回事,不但周期长,而且需要更多的实战经验才行,要不然也不过是回划船的一群船夫。

在海里捞几条鱼还成,打仗就不要想了。

不过,鱼也是财富,这件事情,皇上也一直在做,只要等到合适的机会,这些开着大型捕鱼船的船夫们,瞬间就可以摇身一变,成为为大明开疆扩土的水军将士。

当然。

(本章未完,请翻页)

这件事情还很遥远。

需要准备的事物还很多,大明的内部要平静,周围的一些有能够威胁到大明的势力,也要铲除干净。

不然。

外面在开疆扩土,家里却要遭了劫匪,无论是谁,只要哟想到那种糟糕的局面,都会六神无主。

“那么,皇上什么时候向皇太极发兵?”

经过了连日来的交流和观察,袁可立可不相信崇祯皇帝是一个不记仇的人。

指不定在什么地方憋着坏呢。

皇太极三番五次的攻打大明,因此而死去的大明子民简直不要太多,要是不报复回去,他的名字可以倒着写。

“发兵?暂时不会,辽东那个地方还是很冷的,卢象升不是要去吐鲁番吗?要是有了足够的棉花的话,很快就能够成行。”

实际上吐鲁番,崇祯也在惦记着。

那里面的物资储备可是很多的,别看到处都是沙漠,能够种植粮食的地方也不少。

就是往那边修路,实在是麻烦了一点。

袁可立去过辽东,也知道那个方向是怎样的艰苦。

要是御寒的衣物不够的话,是真的能够冻死人的,曾经的大明可以不在乎死多少人。

朝堂上的皇帝和文武百官,关注了也只有自己的利益,还有就是能够名垂青史的机会,现在的皇上可不这样想了。

从这一次,湖广赈灾的力度,就可以看得很出来,皇上是很在乎平民的。

和他们这些只在嘴上说说的人不同。

想到这里,就对南京的那些人默哀片刻。

还行等着皇上服软,或许等着等着,就会等到一副枷锁吧。

随着雍州和冀州两地最先稳定下来,来京师的人就更加的多了,繁华总是最让人向往的。

而且经过来京师的人,回去之后的宣传。

总有更多的年轻人,想要过来看看。

街道上人来人往。

就是少了一些沿街摆摊的小商贩,不过推着车子满街走的流动商人还是有的,前提就是不要堵路。

干净的街道上,小孩子们疯跑着,叫喊着。

随着生活的好转,还有一些对小孩读书的补贴,家庭的负担减轻了,大人们也就有了更多的时间,带着孩子们出门长点见识。

“今天应该是学校放假了。”

最新小说: 光宗耀明 大明第一工业巨匠 我教学生修仙,真是为了考清华 天下长宁 我裂土封王,你才瞧得上? 大唐天将军 首辅 三国:卧龙姐夫,忽悠刘备抢荆州 谍战:开局和郑耀先结拜,我成了军统七哥! 大秦仙医

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