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历史军事 > 崇祯大明 > 第三百六十九章斗成双绝(七)

第三百六十九章斗成双绝(七)(1 / 2)

对于学院招不到生员。

崇祯认为这是不合理的,虽然军队也能够培养人才,可要是没有民间某些聪明人的改良,就凭军队那种小基数工匠。

想要创造出更多的新技术,那就是一件很遥远的事情了。

而且还有一点就是,他得承认,有时候军队培养出来的工匠,确实有点呆板。

倒不是这些人没有创造力,而是纪律已经刻在了骨子里,他们大部分人的想法都是遵守已经学过的东西。

所以在百姓们觉得去学院花冤枉钱,学一门手艺,显然是无法理解的。

晁刚不知道皇上要商量什么。

而叫上他,还以为是军部又有什么新的作战计划呢。

袁可立是打过仗的,高桂英也不是“外人”,再加上他的话,想要做什么也就不难猜到了。

军部的会议室不大。

暂时能够在这里办公的人,也只有晁刚一人,还有一位女将军,还在湖广赈灾呢。

“军部的位置不错,就是规模小了。”

随着道院不断的扩充,范围大的都快要赶上整个皇宫了,虽然其中更有一大半的闲置房间。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还是在慢慢的补充着人才。

据说徐光启已经决定对道院尽心变法了,要把研究材料和研究火器的那些人分开,免得聚在一起互相影响。

当然还有更细的划分,暂时还没有规划好。

“暂时够了,除了臣,所有的将军都在外面,建的大了,也没有多少人去使用。”

晁刚很务实。

要想在京师这种寸土寸金的地方,弄到一片很大的土地,花出去的金元简直不要太多。

而对于行军打仗军人来说,完全没有必要弄的花里胡哨的。

“你该不会认为,军部就几个人处理全国的事务吧?往后大明的疆域大了,进来的人可就多了,未雨绸缪总是要有的。”

崇祯坐在了上首位置,而晁刚却是若有所思。

听皇上的语气,似乎这个地方以后要成为一个军部特有的朝堂,就像是大明的文渊阁一样?

随着众人落座。

在崇祯示意下,高桂英就把刚刚遇到的问题,再次说了一遍。

其中的原因,确实和军队有关,让晁刚一阵紧张,要是皇上不在允许军队培养自己的人才。

那么他们的募兵工作,就不是很好开展了。

并不是任何一个百姓,都能够清晰的认识到,当兵是在改变自己的人生命运,大多数也不过是为了让自己的孩子吃饱饭。

也就只有进入了军队的人,经过了再教育的人,才能够明白这是一个怎样难得的机会。

毕竟。

有时候愚昧并不是不信,而是信了也不以为然,特别是在家中条件还差不多的情况下。

“皇上,现在的募兵工作宣传的方向,刚好就有可以进入军队免费的学习手艺,要是没了这个的话,势必对募兵有很大的影响。”

崇祯叫晁刚进来是为了解决问题的,可话音刚落,晁刚反而提出了问题。

如今随着大明的稳定,也就湖广的灾情,耸人听闻之外,所有人的生活都过得好了。

也正因为生活过的好了。

就没有多少人,想要出来当兵了,也就一些有钱人的家里,或者干脆就是一些商人们,为了自己的财富安全着想。

送出去了自己家族当中,不是很受宠的孩子。

对于募兵工作,或许以前没有所少人重视,可在崇祯弄出了一个募兵部之后,见识过这样募兵训练出来的士兵们,到底有多优秀,才渐渐的被人所接受。

并且认为是对军队来说,最好的,最重要的一个部门。

良莠不齐已经不存在了。

从根源上杜绝了歪兵的存在,听晁刚说会对募兵有影响,高桂英的眉头就皱的更紧了。

她忽然发现,自己花了大价钱弄出来的这个百工学府,忽然就成了一个可有可无的东西。

袁可立也在考虑着这个问题。

想要募兵工作顺利一些,就不能够取消军队的免费传授手艺。

而要是这样的一项制度不被取消的话,百工学府就别想招到更多的生员。

在一个免费,一个要钱的比较之下。

没有谁会脑子进水了,选择交钱去学习一个可以免费的生存技能。

崇祯心中也在思索着对策。

在他曾经有过的经历之中,他是知

(本章未完,请翻页)

道,可以让朝廷下达一个政令,军队学习的所有技能,出了军队就不再认可。

这样虽然是一个可以解决问题的办法。

可以朝廷的政令来达成目的,那就不是他想要的了。

都是一样的手艺,也没有多大的区别,这种区别对待,对于去当兵的人,就是一种对立的矛盾。

“军队学习技能,依然是免费的,这点不可更改,朕想的是,可不可以在这个基础上想一点别的办法?”

做决定很容易,难得就是在所有的选择当中选一个最正确的。

现在的问题就在于,崇祯已经自己把所有能够想到的路子给堵死了,连选择的机会都没有。

而不愿意动用朝廷的政令这种手段,也是他给自己画下的一道线,不是任何一种问题都必须要用政令来解决的。

要是一旦习惯了用政令来解决所有问题的话。

底下的人,绝对会有样学样的这么处理。

“要不补贴那些去百工学府学习的人?”

之所以晁刚这么说,就是因为这种补贴,以前崇祯玩过。

现在最明显的一块,就是粮食。

看起来还不错,就是花费的成本高了一点,相比花点钱就能够解决最根本的问题,晁刚觉得皇上一点都不会介意。

正如一开始建立的水军,没有多少人前去报名一样。

最后还不是用高于陆军的军饷给解决了。

他还记得当时因为身体原因,那些晕船的人,没有被选上哭鼻子的事情。

“一味的补贴,不是正途,这一点你要认清楚,现在是要民间对百工学院的认可,并且认为,从百工学院是能够学到更好的东西的。”

崇祯否定了晁刚的想法。

一个是国家的事情,另一个是私人的事情,都不是一回事怎么补贴?

而且要补贴多久?

没有一个良好的收入和支出循环,这个学院办的越久,付出越大,最后的收益就越小。

“皇上,老夫是听说,以后大明的所有工匠都要分级?”

袁可立忽然问道。

对工匠分级是很难的,每一个朝代都有这样的想法和做法,最后都没有办法成功。

就是不知道,皇上会用什么样的办法。

“是有这么回事,不过那也到等到大明平静下来,才能够去做,毕竟是整个大明的所有工匠。”

最新小说: 我裂土封王,你才瞧得上? 首辅 官府强制我成婚,反手白捡绝色双胞胎 我教学生修仙,真是为了考清华 光宗耀明 大唐天将军 大秦仙医 谍战:开局和郑耀先结拜,我成了军统七哥! 天下长宁 大明第一工业巨匠

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