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历史军事 > 崇祯大明 > 第三百八十四章何人拏攫银河决(二)

第三百八十四章何人拏攫银河决(二)(1 / 2)

有了一个梦幻开局。

还有当地人刘兴祚的配合,更有刘文秀时不时拿出来的食物最为奖励。

周边隐藏起来的那些百姓们,都开始打起精神干活了。

而在这一刻,刘文秀从没有发现,这么一点地方,居然会藏着这么多的百姓,不需要挨个去数,只按照一些工程上的人员分布。

很快就能够得到一个大概的数字。

差不多有三万五辽人就在周围隐藏着,据刘爱塔说说,当年阿敏来袭,就在复州,砍了两万颗脑袋。

可见当年的那一场失败,引起的后果到底有多严重。

造船,捕鱼,修路,建房等等。

刘文秀都布置的不错,其中李邦华和刘兴祚没有任何插手的余地。

倒不是他独揽大权,而是他的这些方法,李邦华和刘兴祚根本就理解不来。

随着时间的推移。

和承诺给当地人的一些口粮,建设速度再次加快。

于此同时。

京师外面的田野上,一片欢腾。

秋收开始了,四处都是忙碌的景象。

“那些打谷子的机械,就是道院研发的打谷机?”

袁可立的眼神还不错。

距离还很远,就能够看得清楚。

“没错,就是农具厂的产能不足,要不然今年收割稻谷的速度应该更快一点。”

崇祯穿着常服,本来前几天就想着出来看看京师外面状况的,一直都没有抽出时间。

也是他懒了一点。

今日出门,还是袁可立拉着他的。

“产能”又是一个新词。

袁可立略一思索,就明白了其中的大概意思。

“其实镰刀的普及,已经起了大作用了。”

之前大明禁止的东西很多,庄稼汉收割粮食,使用的镰刀,大部分都是木头做的,一个是铁矿产量不足。

另一个就是怕有人造反。

当时崇祯让农具厂,生产了差不多两万八镰刀,很快就销售一空,让他差点以为是有人倒卖出了辽东。

后来发现,是自己的百姓手中根本就没有一件像样的工具。

在接下来就是菜刀,剪刀了。

只要百姓们手中有了闲钱,这三样刀具,就是必须要购买的。

此刻被袁可立提起普及镰刀,崇祯内心一阵尴尬,虽然百姓们使用木器不是他弄出来的,可好歹是他们这一阶层禁止铁器流通出来的产物。

“我让人查了一下,还有许多地方没有普及,估计明年就好多了。”

有了水利锻造,像镰刀,菜刀和剪刀这样的工具,生产起来就块多了,奈何市场是个无底洞,需要的人太多,根本就是供不应求。

为此崇祯还开放了民间农具厂。

据他所知,有六家分别生产这三样东西,依然是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

倒不是他不想让人多开办几个这样的工厂,实在是铁产量跟不上来,他得首先满足枪炮的需求,然后才能够考虑其他的东西。

“明年吗?”

袁可立喃喃自语。

眼看着大明日新月异,他的身体却在一天天的衰老,心中蓦然的用处了一种向天再借五百年的冲动。

看着身旁年轻的皇上,心中又有了一些欣慰。

能够把大明的烂摊子,收拾的干干净净,本事已经很大了,而且身上还没有什么坏毛病,仔细想想历史,怎么看就是一代明君。

就是对儒家的不是很友好。

“算算时间,刘文秀应该已经到达红嘴堡,和刘爱塔他们联系上了。”

袁可立忽然话锋一转,转到了辽东的战事上面。

“说起刘文秀,你不应该派李邦华前去的,年纪大了,就在中原歇着,教教学生们也是极好的,何必出去受苦呢。”

崇祯承认李邦华的才能,只是如今的大明在就不是以前的大明了,经验什么的,也一点都用不上。

跑那么远,眼看着秋收过后,就要进入冬季了。

那么大的年龄,就是在遭罪。

袁可立脸上一阵尴尬,本来是一番好意,谁知道随着他对大明某些东西,了解的越多,就是到自己画蛇添足了。

参谋们给出的方案,他也看到了,按照如今大明士兵的能打,他根本就看不出一点的破绽。

神奇的居然是,希望建奴们能够多撑住一会,不要一推就倒。

免得显得他们上一朝的文臣武将们,多么的无能似得。

“哎,老夫考虑不周,让皇上见笑了。”

老脸一红,转头就承认了自己的不足。

“可惜了,早年无论是我,还是沈有容和李邦华,都在编练火枪兵,一直都没有弄出名堂。”

他还记得,当年李邦华

(本章未完,请翻页)

在易州练兵的时候都是慎重选择将吏、改造战车、精制火药、演习大炮。

而他自己在登莱也是在积极演练水军。

然而,建设不易,放弃却很快。

不管是李邦华的办法,还是他在登莱演练的水师,都是人走如灯灭,啥都没有剩下。

对于官吏的贪婪,他们心中是有数的,可贪婪道了这种地步,大明就是有金山银山,也经不起这么折腾。

“时运不济罢了,其实就是弄出名堂了,以当时朝廷的开支,也饿不足够全部换装,而且要是建奴们拿到了大明的火器的话,你猜会是怎样的一个结局?”

崇祯不是小看当时大明的朝堂。

聪明人有,还很多,可不是每一个人都会为了大明考虑的。

就连当时的神宗皇帝也在贪财,中官有所进献,都被称为孝顺,更别说底下的人了。

上行下效啊。

你要是不去贪财,那就融入不进朝堂,崇祯看过李邦华的一些隐秘消息,就是因为李邦华奏疏上批评了一点贪财的文章。

就被神宗给调走了。

更不要说是别人了。

可以说,那个年底啊,是一个疯狂的年代,贪赃枉法是正事,其他的都是邪魔外道。

当地崇祯看到这一点消息的时候,心中队伍无语,恨不得去皇陵,把神宗给叫起来,好好的聊一下,是不是应该在神宗的身上,也贪一把。

袁可立不用去猜。

在当时的朝堂之上,真要弄出了那种厉害的火枪,不需要多久,就一定会出现在建奴的手中。

而且是崭新的那种。

最后,还会因为出价高,把造枪的工匠,都会卖给建奴。

都是些要钱不要命的人,谁管这些火枪,是不是最后会打在自己的身上。

两人一边闲聊,一边往回走去。

很快就上了官道。

“水泥是个好东西,当年要是有水泥的话,辽东的建设应该会更快一点。”

袁可立是看到什么说什么。

有太多的话,曾经憋在心里不吐不快,在高阳县的时候和孙承宗没有多少话可说,都是失败者,也就不揭疮疤了。

和高弘图倒是聊得来。

可也是雾里看花,许多东西,都是要过许久,才能够想明白到底有什么用。

就拿水泥来说。

简单实用,道院的研究,也没有花费多大的功夫,当时为何就没有人能够想到,石头烧成灰还能够这么用。

“嗯,加快建设,相信往后一两百年,要是没有人能够研究出更好的替代品的话,应该还在使用。”

最新小说: 天下长宁 首辅 我教学生修仙,真是为了考清华 大明第一工业巨匠 官府强制我成婚,反手白捡绝色双胞胎 谍战:开局和郑耀先结拜,我成了军统七哥! 我裂土封王,你才瞧得上? 光宗耀明 大秦仙医 大唐天将军

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