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历史军事 > 崇祯大明 > 第三百九十七章想子胥今夜见嫦娥沉冤雪(五

第三百九十七章想子胥今夜见嫦娥沉冤雪(五(1 / 2)

道院的万能性,正在大明的各个角落发酵。

这是一个好现象,总好过人们在解决不了问题的时候,想漫天不知道有没有的神佛祈祷。

除了被人骗取钱财以外。

恐怕有些女居士,还会被骗色。

聪慧点的,觉得自己是上当了,更愚昧一些的还认为是理所当然,自己正是被神佛所关注的那一个幸运的人。

所以,在这片大地上,愚昧依然存在。

却也有人找到了某些答案。

虽然还很简陋,可已经能够勉强的解释某些神奇的现象。

这样总好过,在很久之前,崇祯把和尚和道士们,赶下山干活时,所引起的轰动。

跪了一地的磕头虫不说,在开始干活之后,总有人会想着法子,代替一些僧人和道士出苦力。

还总是一脸的与有荣焉。

觉得自己和漫天神佛更近了一步,可以为自己的家人祈福,让生活过的更好。

工程队的主管没有多管闲事,只要活干出来了,谁去多管这个活是谁干的,崇祯是吃到这件事情的,也没有特意的去下令,必须要怎么样,怎么样。

觉悟总是要从自己的心灵最深处开始,才算是真正的醒悟。

事实上,这样的醒悟,来的很快,不但快,而且很有意思。

在第一个月发放工钱的时候,这种有意思的事情就发生了,僧人和道士们领到的工钱,居然比他们这些埋头干活的人都多。

若都是如此也就罢了。

可其中几个想要抢过帮助僧人和道士们活去干的汉子们,却因此而意外的拿到了更多的工钱。

没有对比,就不会明白其中的差距。

会的家里不是上有老,下有小的,都在等着他们拿钱回去吃饭呢。

那些僧人和道士们,可不会轻易的放开,已经到手的钱财,从来都只有别人给他们施舍,或者说,捐赠功德。

哪有让伺候满天神佛的人,饿肚子的道理?

如今都在工程队中干活,可都是为了一口吃的,总不能让他们都一个个的先一步去见佛祖,或者道祖吧。

钱财不是一个很好的让人觉悟的衡量标准。

却是最简单,也最有效的一种衡量标准。

从那之后,就没有多少人,会冒着全家饿肚子的风险,帮着一群吃的肥头大耳的人去干活了。

当然,其中也有一些陷入很深的信徒。

他们可不管除了自己信仰的神佛之外的,任何东西,而这种迷信的行为方式,才是最让人头痛的。

就像是一个怎么也叫不醒的,装睡的人。

“将军,听说道院的徐掌院,正在制造一种可以自己动的机械,就是为了用在咱们的战船上,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造船厂之内,传闻着各种各样的消息。

真真假假,虚虚实实。

谁也不知道,某一个传言,会不会突然变成了真的。

毕竟,这种事情可是有前科的。

譬如说:打谷机。

用了不知道多久的拌桶,来收集粮食,忽然间就成了另外一种奇怪的机械,在许多庄稼汉的眼中。

那可是做梦才能够梦到的。

虽然之前也都有小道消息传出来,说是道院正在研究这种东西,本来都还以为是茶余饭后的笑谈。

忽然就梦想成真了。

“都是小道消息,那能够当真。”

刘世勋摆了摆手,不想谈论这件事情,而问话的那名士兵则是瞬间就懂了,将军没说任何的准确消息。

可他凭着经验,就能够准确的摸到,这件事应该是真的。

只是目前还是一个机密,根本就没有大范围扩散。

当然,这样的机密,想必也不是多么的重要,不然自己的将军,就不会在问起这件事之后,摆出这样的一个态度。

“将军说的是。”

小兵不断的点头应和着,脸上的表情就是,我已经知道了真相的那种。

“快到泉州了,都小心一点,别因为大意,犯了同样的错误。”

刘世勋看向了快速迎向自己的海岸线。

泉州他没有到过,只在书本上,地图上大概的知道这样的一个位置,由于信息传递的速度太慢。

远在京师的人,根本就不是很确定整个福建,具体到底是个什么样子。

不过只要看到郑芝虎大气的不断往出来送金票,最起码富有是没说的,他们这和谐私人是不可能收受贿赂的。

不过用另一种形式捐

(本章未完,请翻页)

献出去,作为重建湖广的资金,还是可以的。

**

泉州。

上古为百越地,《汉书·地理志》注引臣瓒曰:“自交趾至会稽七八千里,百越杂处,各有种姓。”

夏、商两代,泉州地属扬州。

西周时,为七闽地。

春秋末期至战国初期,属越国地。

明洪武二年(1369年),改泉州路为泉州府,隶福建行省;罢录事司,仍领七县:晋江、南安、同安、惠安、安溪、永春、德化。

洪武九年(1376年),福建行省改为福建等处承宣布政使司,泉州府隶之。

洪武二十年(1387年),曾一度撤销澎湖巡检司。明代中叶,台-湾属泉州府辖地。

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又在澎湖设巡检司,派兵长期驻防。清初仍置泉州府,上隶福建行省,领县同明。

到了现在崇祯四年(1631年),还是同嘉靖年间一样,并没有多大的改变。

一个是因为位置太远,不容易管控。

另外一个就是,整个官场的问题。

太祖朱元璋禁海之后,这里就成了几乎所有官员发家的地方,海上的财富,就像流淌的金银。

谁也不会把这种金山,便宜的送给朝廷。

而且因为当时官员的俸禄太少,根本就不足以维持日常开销。

整个福建,就成了大部分官员和大臣们的钱袋子。

也就辽东的战场开辟之后,这种对福建的财富,才降低了一点需求,毕竟从海上走,风险还是很大的。

谁也不确定,一船货物,走到海上,是会被海难给沉默了,还是会被海盗给打劫了。

只有辽东的风险最底。

利润也最大,大明每一年几乎一半的税收都会投入进去,只要操作的好,不但可以和建奴做生意,还能够从大明的拨款之中,捞到丰厚的回报。

泉州的码头,是他们郑家,出钱出力重新修建过的。

想让朝廷话这份钱来搞建设。

还不如当地的商人们自己筹建,就这还得给当地官府好处,不然这样的做善事的机会可轮不到他们的头上。

郑芝龙站在最高处的码头上,眺望着泉州湾的方向。

那里正有一队船队,正缓缓的驶来。

码头上的热闹场景,全部都是他手下的工人,在井然有序的搬运货物。

偶尔有露出的一角,都能够其中装着的金灿灿的谷物。

最新小说: 我教学生修仙,真是为了考清华 光宗耀明 大唐天将军 大秦仙医 我裂土封王,你才瞧得上? 谍战:开局和郑耀先结拜,我成了军统七哥! 官府强制我成婚,反手白捡绝色双胞胎 大明第一工业巨匠 首辅 天下长宁

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