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历史军事 > 崇祯大明 > 第四百二十一章声直上、蟾蜍窟(三)

第四百二十一章声直上、蟾蜍窟(三)(1 / 2)

牵一发而动全身。

朝廷的工作重心,已经在慢慢的从湖广赈灾当中,脱身而出。

正准备清理南京,杭州和福建,作为大名粮食产地的有一块拼图,有着沿海的河道运输可以利用。

也可以减轻内陆,因为旱灾影响,运输力量已经不是很行的运河压力。

为此,崇祯还亲自说服了王冲。

把守卫京师的卫武军,都拆的没剩下几个人。

在刘兴祚和刘文秀,打算等待火器到来之后,做一次大范围的攻击摸底之时。

在京师的崇祯,已经快速的召集群臣开会了。

而所谓的朝堂,如今就真的只是一个样子货,若不是一直有人打扫维护,已经没有多少人会认为,那个地方还会成为,文武百官上朝,商议国家大事的地方。

道院的会议室。

还是原来的那个地方,只是在正中央的沙盘,比原来扩大了规模,许多在地图上出现的险要关卡,也都清晰的显现了出来。

湖广的荆州之地,算是最新添加的。

而另一面墙上挂着的地图,也随之而进行了更新。

能够迅速到达这里的满朝文武,都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看着手中最新的文件。

“诸位爱卿,都说说看,朕现在要不要向建奴用兵?即便是用兵,规模需要多大?大明的后方,是不是能够支撑的起,常远距离的战斗?”

崇祯一开始就往着只能用战争,能够解决的方向上提出问题。

至于火枪锻造技术的泄露,铁矿的来源问题,可以稍后再处理。

辽东的范围很大,地形不是很复杂,然而天气却让不少人没有办法适应,也就最近一两年,棉花的使用,才渐渐地解决了边军,不会被冻伤的隐患。

而现在已经到了九月底了。

眼看着就压进入十月。

火枪兵是很厉害,也可以在一般的时候,无视天气的影响,可到底是不适合继续用兵作战。

大明已经连续打了好几年的战了。

好不容易停了下来,正是恢复各种生产的时候,要是再大范围的开战,那么在之前一举歼灭了林丹汗和皇太极的队伍,所产生的战争红利。

会被消耗矣尽。

盘子大了,需要驻兵的地方就会很多。

现在皇上的士兵,可不是以前的那种屯田兵,而是真正的不干活,只打仗的特殊军队。

没有产出,只有消耗。

一旦动身,那就是个无底洞。

军部的将官们肯定会高兴,可治理国家的文臣就很难高兴的起来。

“皇上,臣认为,进行武力威慑是有必要的,全面的战争,大明真的有点负担不起了,前段时间,建奴的代善好给朝廷送信,说是想要重开边市,用皇上的说法,这种经济战争大明还是很需要的。”

李长庚好不容易熬过了最艰难的林丹汗和皇太极,联手攻击大明的险境,又熬过了湖广最危险的赈灾时刻。

只要等到来年。

这些被清理的地方,就绝对会成为大明腾飞的助力。

要是现在把精力,都用在建奴的身上,那么一大块的苦寒之地,他承认其中是很有价值的徒弟。

可一时半会,没有办法产出。

只能靠着朝廷救济,在如今大明天灾不断的情况下,真的是捉襟见肘,难以为继。

而相反,在上一次开边市的时候,朝廷可是赚了的。

用一些价值不高的东西,换回了大量的牛马,填补了许多大明需要物力的地方。

要不然,今年秋收。

开垦出来的庄稼,真的很难在短时间内收割干净,也很难补种出来年的粮食。

李长庚的一句发言,让围在桌子周围的所有朝臣们都在交头接耳的引论着可行性,只有军部的人,端正的坐着。

治国理政,他们不擅长,或者说没有办法插手。

随意也就不会在这个时候,多说什么了。

当然对于朝廷如今的状况,坐在上首位的晁刚,王冲,和在代表着冀州将军,雍州将军,以及衮州将军的代表,心中都是一清二楚。

张弛有度,他们这些当兵打仗的也明白。

没有好的后勤保障,即便是胜利了,也只是惨胜,在如今根本就不值得拿出来炫耀。

崇祯的目光看向了军部的一方。

对于大明如今的兵力部署,他心中个有数,其中的消耗,也是巨大的,若不是郑芝龙和刘香

(本章未完,请翻页)

运输了几十条船的粮食,暂时解了大明缺粮的问题。

现在崇祯一定在头痛,从哪里才能够搞到更多的粮食。

而唯一的办法,就是去抢。

没有比让自己的邻居揭不开锅,最能走壮大自己实力的办法了。

当然,那样的话,大明的损失就会很大。

漫长的补给线,前方的士兵们,不一定会死在战斗之中,却绝对有很大的一部分人会死在恶劣的气候当中。

水土不服的问题。

在李过的军队当中还在普遍的存在,只是由于,有着军医跟随,才没有扩大范围。

“皇上,末将以为,一动不如一静,现在大势在大明,只要稳住关内,等到来年积累足够了的话,建奴根本就不再话下,刚刚末将也询问了火枪大学士傅通,从刘文秀发过来的火枪样本,在很长时间内,都是赶不上大明傅通枪的射程和威力的。”

军部在此时能够说得上话的,也就晁刚和王冲。

而能够就这件事发言的,也就只有晁刚合适,若是等到王冲说话,那么事情就会被定为皇上的意思,最后就很难再有改变。

“让火枪大学士傅通进来说说火枪的事。”

崇祯看了一圈,见没有人再有补充的说法,心中就瞬间明白,大范围的战争,是打不起来了。

他也不想在今年继续打下去。

准确的说法就是,崇祯在登基之后,一直进行的策略就是稳定内部,对于战争,几乎都是防守反击。

在他认为,几千万的人口,只要能够稳住内部不发生大的变化。

即便是科技跟不上,凭借着经济和人口的多少,拖也能够把不足一百万人口的建奴给拖死在历史的长河当中。

只是连续的胜利,掩盖了大明还没有办法,全面打出去的事实。

许多地方的百姓,都还是只能够吃饱肚子,完全没有多余的精力,去想着大明的国策是什么。

当然,这些话,崇祯没有办法说出口。

也不能说出口。

正在思索间,傅通就被请了进来,同来的还有两名他自己带着的助手,一人手中抱着一支模型火枪,和大明如今的制式火枪都大不相同。

另一人则是扛着一块支架板子。

“火枪大学士傅通,见过皇上。”

对于这些搞技术的人,一开始制式崇祯给出了丰厚的福利和条件,然而随着道院不但的发展。

最新小说: 光宗耀明 三国:卧龙姐夫,忽悠刘备抢荆州 我裂土封王,你才瞧得上? 首辅 我教学生修仙,真是为了考清华 大秦仙医 天下长宁 大唐天将军 谍战:开局和郑耀先结拜,我成了军统七哥! 大明第一工业巨匠

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