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历史军事 > 崇祯大明 > 第四百二十七章对望中天地(一)

第四百二十七章对望中天地(一)(1 / 2)

年轻人,对于同一件事物的看法,总是和老一辈的大不相同。

李邦华很聪明,一身的本事,也有一肚子的学问。

奈何这个时代,已经不是他所熟悉的那个时代了。

许多的问题,已经有了另外一种看起来很不合理的方法来解决,至于时刻担忧的那种乱子,似乎也没有出现在眼前。

李邦华以前不喜欢和人讲道理,因为在他看来,讲道理就是在诡辩,几乎没有一点问题,然而在他看不惯年轻人的做法时候。

命令的话,他没有这个权利。

打一架更加的不可能。

于是他从来都鄙视的讲道理,也就顺理成章的拿出来了。

不过,每一次都是以失败而告终。

他想不明白的事情有很多,在老家的时候,想不明白,为何皇上会免了所有的徭役,那样以后官府的做工,不是花费更大?

为何要对商人优待?

不是无奸不商吗?

又有对儒生的苛刻,这一点他最难受,却又是最无可奈何。

毕竟他对自己的学问很有自信,可对旁人的道德就不那么看好了,能够通过大明律来规范一些人的道德水准。

在他看来虽然不可取,却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然而,此时面对把朝廷几乎所有的事情,都刊登到报刊之上,李邦华就忍不住了。

从贵族到门阀,然后再到学阀。

他们这些文人的权利来自哪里?

不就是对知识的解释权吗?

现在弄得所有的解读,满大街都是,那学问还是学问吗?

此时听闻刘文秀这样说,李邦华就不得不说道说道了。

“你我走的时候,当时大明的粮价,你又不是没有经历过,突然涨了一倍有余,若不是朝廷立刻出手抑制粮价,现在已经有人因此而卖儿卖女了。”

湖广地龙翻身之后,朝廷就为了赈灾用出了所有的手段。

而当时哄抬粮价的,反而不是什么大商人,大世家,而就是平常的小老百姓。

因为都挨过饿,也太明白在灾荒年间,什么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在灾情通过报刊传播出去之后。

各地的粮食,就被购买的一干二净。

不少手中还有钱,却买不到粮食的百姓们,更是焦急的守在粮店,一步都不肯挪开,若不是当时的商人们,以平价售卖了大量的粮食。

从而把百姓们手中的余钱都吸干了。

这一场风波还真就没那么容易平息。

不过,有一件事李邦华还是没有想明白,就是当时应该会有粮商,趁机赚钱的,反而没有任何的动静。

当然,这些都是经济问题,他想不明不白,也情有可原。

刘文秀看着李邦华,一直以来两人之间的合作还是很愉快的,忽然间就又翻出了旧账,所表达的意思他也懂。

无外乎就是这样的消息,朝廷应该捏在手中,只有等到实在无法隐瞒下去了,才发送出来才是最正确的选择。

“你这话就说的绝对了,用皇上的话说:未知才会让人恐慌,若是都告知了,有了准备才会减少流言的传播,这一点虽然引起了粮价的上涨,然而,你可曾看到,有人借着湖广地震蛊惑百姓们造反的?这么算下来,朝廷舍出一点银钱,换的整个大明的太平无事,不是更加的划算?”

刘文秀说这句话的时候,不但是说给李邦华听得,也是说给刘兴祚听得。

他实在是怕了这些老一辈的人。

说他们忠心大明吗?

那不用想,有很大的一部分人的忠心,可要比他们这一辈年轻人坚定的多。

可某些想法,就很不讨人喜欢了。

刘文秀是怕刘兴祚,和李邦华走的近了,反而让自己的思想被禁锢在了过去,那样的话在聪明的一个人。

也会跟不上大明前进的脚步。

迟早是被淘汰的命运。

赵景麟几次三番的想要开口说话,却都被刘文秀给挡住了,后来的年轻人,也尊老爱幼可说出来的话会更加伤人。

生怕一个不好,赵景麟的“出口不逊”,让李邦华老爷子躺在地上,他后面还有很多的事情要办呢。

可少不了这么一位兢兢业业,任劳任怨,能够把所有事情,都处理的合乎心意的后勤主管。

什么人都要用,关键是要用在合适的位置上。

这是他在皇上身边,做参谋的时候,从皇上身上学到本事之一。

“现在的朝廷这么有钱吗?”

刘兴祚的看法,明显和刘文秀的担心,不在一条线上。

他所关注的,就是朝廷富不富有。

当年朝廷要是国库

(本章未完,请翻页)

充实的话,内部不会有各种的事端,那都可以用钱去摆平,外部的建奴们也不会那么嚣张。

毕竟不管是打仗,还是屯兵,那都是开支。

“呃···怎么说呢,这个···”

见惯了朝廷是如何花钱的刘文秀,可说不出来朝廷的富有。

那完全是个空架子,所有的银钱,都在整个市场上来回的跑,村存下来的肯定是没有,不过要是支付军费之内的。

也一样不会短缺。

说实在话,这一套骚操作,他到现在都没有搞得很明白。

“有什么问题?”

刘兴祚诧异的问道,这都已经打到盖州了,往上就要和建奴的主力交锋,若是后面的物资跟不上。

可是要出大问题的。

“没问题,大明很富有,这一点李邦华先生,最清楚不过。”

刘文秀舌头打了个结,转头就把这个他暂时无法回答的问题,扔给了一直想要和他讲道理的李邦华。

反正在外人看来,大明的国库里面的钱,怎么花都花不完。

若是说国库充足的话,也似乎没有一点错处。

“赵景麟,走咱们去商量一下,怎么把周围的那些小岛都清理一下,到时候人多了,不管是修路,还是建房子,速度都能提升一大截。”

刘兴祚不明所以的看着刘文秀和赵景麟,勾肩搭背的走了出去。

指着背影问道:“说的好好的,怎么就走了?清理周围小岛,不都是已经安排好了吗?”

李邦华看了一眼,还再继续排队,等着吃饭的流民,那些已经吃过饭的人,也已经在安排下,洗着烧热的海水。

用刘文秀的说法就是,这样做,就是消毒。

他也不明白消的哪门子毒,不过相对来说干净一点,也都还不错。

“他们是怕我这个老家伙,纠缠他们。”

说完也觉得心中无趣,没有了说话的心思,转到了已经洗完澡,正等着安排的那些人面前。

“这些人,一个个的说话神神叨叨的,一点都不爽快。”

跟随而来,还以为有一场硬仗要打的刘二,在城内转悠了一圈之后,回来刚好远远的听到了一点几人谈论的尾声。

完全都是他弄不懂得话。

“你懂什么,这些都是朝廷大计,要是真让你听明白了,你就是将军,就是大明的内阁首辅了。”

刘兴祚也听不明白,但为了自身的将军威严,在自己的跟随者面前,该保有的态度一定要端起来。

免得这个憨货,四处嚷嚷,终归是影响不好啊。

远处的流民,完全都没有意识到自己将要面对的是什么,沉默一直都在蔓延。

最新小说: 谍战:开局和郑耀先结拜,我成了军统七哥! 我教学生修仙,真是为了考清华 天下长宁 大明第一工业巨匠 我裂土封王,你才瞧得上? 光宗耀明 大唐天将军 首辅 三国:卧龙姐夫,忽悠刘备抢荆州 大秦仙医

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