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历史军事 > 崇祯大明 > 第四百七十一章心应折(一)

第四百七十一章心应折(一)(1 / 2)

次日。

御书房中就多了一封请辞的奏章。

不是张鹤鸣有多么的不贪恋权势,实在是被辽东的战报给吓怕了。

自己已经时日无多。

可不能因为曾经的陈年旧事,连累了自己的族人。

别看皇上一天到晚的,没有一个做皇帝的样子,然而正因为如此,才会让更多的人猜不透皇上的心思。

或许以前有人猜透过。

可如今就没有人能够做到了。

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皇上早就没有施展过了,说实在话,自从朝堂换了两朝臣子之后,皇上有没有用过类似的手段。

然而。

正因为不用,才会让所有人更加的忌惮。

谁也说不准,朝堂之上的人都烂了,皇上会在什么时候,再次出手。

当然。

现在想这些都为时过早。

所有的文臣武将,都在努力的做出政绩和军功,想着有朝一日,自己也能够封侯拜相,又或者做一任诸侯国的国主。

虽然分封国主这样的事情,大多都是捕风捉影。

可信得让人也大有人在。

另一封密信,就只昨天加印的报刊,刊登出去,整个京师给出的各种反馈。

崇祯坐在桌子旁,蹙着眉头,心不在焉的瞧着手中的奏章。

双眼失神的毫无光亮。

脸上不断变化的表情,让不明所以的人,还以为皇上年纪轻轻的,患上了不治之症,正痛苦的忍耐着。

突地。

“嘶····”

一声难以明确描述的声音,从崇祯的牙缝中挤了出来。

然后身体仿佛无力一般的靠在了椅子的靠背上面。

不大一会,就见到从桌子底下,钻出了一个脑袋,鬓角凌乱,呼吸急促,嘴角还有这一丝白。

“呸!”

“这就是你说的好玩的?”

仔细看正是张嫣,双颊绯红,一抹娇羞,站起身来第一件事,就是在崇祯的腰上嫩肉上狠狠的掐了一把。

今日她前来找皇上,是因为想要出宫散心,然而刚刚走进了御书房。

就在这个听起来和神圣的地方,做出了她从未曾想过的事。

“好玩的在后面呢,你看看今天发来的奏章,帮我也批阅几个。”

崇祯略一休息,就记起了刚刚自己正在办的正事。

“我去旁边的洗漱间,洗漱一下。”

已经依了崇祯一次,现在可不能在顺着崇祯的意思。

谁知道,会不会因此而得寸进尺。

弄出更加难堪的事情。

在匆忙走出去的时候,张嫣不知为了心中一荡,莫名的有了一种禁忌的情绪。

心里忽然闪过了一个念头,下一次自己应该能更熟连一些。

崇祯在张鹤鸣的奏折上批了一个“准”字。

若不是他手中真的无人可用,而张鹤鸣聪明的,紧跟他的步伐。

在写报刊的时候。

说用白话文,就用白话文,还是越水越好,张鹤鸣就老老实实的跟着照办。

然后又说要刊登依稀饿,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事情,张鹤鸣依旧很好的配合了,为此还放下了身段,去请教一些上了年纪,庄稼种的好的老农,专门写了一下如何种植各种农作物。

为此收获了不少百姓的好感。

随后就是工匠,教人如何分辨一件家具的好坏。

在接下来的就是商人。

反正只要他想办的,都办的妥妥帖帖,除了一开始,其余的根本就不需要他来操心。

说不得现在,崇祯已经过河拆桥,让张鹤鸣和韩爌一起作伴了。

“老小子,知进退,明得失,难怪可以安安稳稳的活到了现在。”

对于这些人精,崇祯可是小心了再小心。

生怕一个不好,自己控制不住,在关键的时刻,坏了自己的大事。

“嗯···接任的人是叫王与胤,看过他的几篇文章,写得还算不错,这个也准了。”

连续了批示了两个准字。

瞧见还有厚厚的一摞奏章,就知道最近应该是因为事务繁忙,都给堆积到一起了。

“湖广赈灾已经结束,现在全面进入了灾后重建,速度还是挺快的。”

对于张维国的本事,崇祯很放心,这老头虽然胆子小,可能够踏踏实实的做事,就是修路和建房,他可以胜任。

搭桥就很难办了。

小一点的桥倒是没什么,那种跨江大桥,需要的技术含量就很高了。

随手翻出了道院,对于架设桥梁的设计数据。

心中估摸了一下,暂时还是没有办法做到。

人力是一个方面,机械作业还不是很成熟,更重要的是,钢材

(本章未完,请翻页)

现在都大部分运用到了军事上。

在民用方面的投入太少。

崇祯思虑了一下,打算扩大生产钢材的工厂。

随着大明的而经济复苏,需要用到的钢铁,也越来越多。

菜刀,镰刀,锄头,铁锹等等。

每一样,都是一种巨大的消耗,年后还要生产连射步枪,进行全军换装。

随便盘算一下,都是一笔更大的开支。

也就最近大明收拢了不少的奴隶,才有底气在最危险的情况下,加大开矿的规模。

“先就这么办,再开办三个高炉,应该能够满足如今整个大明对于铁矿的需求。”

在奏章上写着:道院配合钢铁厂,设计最新,产能更大的高炉。

具体怎么做,崇祯是不知道的。

大明的能人是有很多的,关于高炉的建设,也大都是从各个矿场拉出来的人才。

目前来看,做的还都很不错。

至于辽东镇的事情,上面说的就是袁枢发现了鞍山铁矿的秘密。

鞍山是要开发的,可不是现在。

两面强敌,别看现在已经打退了皇太极,认真来说,人家的主力还真的没有损失多少,反而是拉长了大明的战线。

打下了辽东镇,以刘兴祚和刘文秀的兵力,只能勉强防守,最多就是用火枪骑兵进行游击战。

李过那边攻打沈阳,也是如此。

只有刘体仁的战役打的,让崇祯是一阵无语。

尽管已经看过了不止一次,然而每一次崇祯都是拿来当做来读的,其中的主角,就是刘体仁本人。

“原来报纸上说的都是真的?”

已经洗漱完毕的张嫣,凑了上来,看着崇祯手中的奏章,上面只是寥寥几字,可后面还有军法官洋洋洒洒的几万字。

末了还配上了图画。

很是形象的说明的当时的情况,都是真的。

不是他们在骗人,而是那些建奴们真的会玩。

“自然是真的,不过,正因为是真的,我反而不知道该如何赏赐他们。”

崇祯一手拿着奏章,一手拿着毛笔。

没法下批示啊。

想必,现在文渊阁当中的那些朝臣们,也在苦恼这样的战绩吧。

“水淹双堡,打仗还能这么打,也算是古往今来,第一次了。”

崇祯斜眼看了看张嫣的胸膛。

“水淹双堡啥的,离着京师太远,我觉得手抓双堡,应该近在眼前。”

说着崇祯很是熟练的胡来了起来。

汗滴禾下土是没有的。

最新小说: 三国:卧龙姐夫,忽悠刘备抢荆州 大唐天将军 大秦仙医 大明第一工业巨匠 光宗耀明 谍战:开局和郑耀先结拜,我成了军统七哥! 我教学生修仙,真是为了考清华 天下长宁 我裂土封王,你才瞧得上? 首辅

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