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历史军事 > 崇祯大明 > 第四百七十九章江左占形胜(一)

第四百七十九章江左占形胜(一)(1 / 2)

桥梁的修建,如今是大明的一个难题。

到是不是建桥的工匠没有,而是那些桥在崇祯看来都是小桥,他需要的是横跨大江两岸的大桥。

那种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大桥。

道院已经着手设计了,图纸一大堆,也不过勉强能够建设几丈距离桥梁,而且代价颇大。

长此以往,若是不能够降低成本,肯定是不行的。

大明四处都是河道,高山和峡谷。

要么打隧道,要么架桥梁,很显然在这个时代,架设桥梁才是最简单,也最容易办到的。

“现在道院对于架设桥梁,出现的技术难点,是那一块?”

崇祯没有办法去解决,可他也是见识过架桥的人,或许自己的某些见识,还是能够触类旁通的。

崇祯忽然心中有了一点后悔。

他出京城的速度太快了,若是早一点想到这方面,肯定是要去道院好好的看上一遍。

以此来了解,道院的科技水平,到底达到了那种地步。

他是很重视大明的科技的。

可也只是不想让自己的想法,成为别人的枷锁,然而想法是美好的,奈何到现在,只有很少的一部分技术,是道院里面的人,自发的研究出来的。

“说是在水中打桩打的太浅,根本承重不起桥梁本身的重量,更不要说在上面通行了。”

在水中打桩,浅水处很容易,可要是深水处,就很难了。

人站不稳脚跟,就是在上游用大船拦住河水,也不是长久之计。

“他们到底是怎么做的?水泥很好用的,不应该做不到啊。”

大明生产出来的水泥,崇祯是亲自看过的,质量上和他记忆中的水泥没什么区别。

差距只在钢材上面。

还有就是某些技术性的东西,需要整合起来。

“还能怎么做?挖坑,然后往里面填水泥,只要等到凝固了,一个桩就成了。”

具体的做法,王冲也是不太清楚,只能双手比划着。

大概就是这么一个意思。

“算了,等到下了一次回到京师,在好好的和他们讨论讨论。”

崇祯一阵心累,他就是在聪明,也没有办法理解的了,王冲的手势想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

随着崇祯话音落下,李长庚和高弘图他们坐在马车中的大臣们,才暗中松了一口气。

讨论的东西实在太过“高端”。

弄得他们仿佛一群无知的蠢蛋一样,坐着都不安稳。

行车的速度并不是很快,后面跟着的两百名护卫步行,还真就快不起来。

本来是有大型的客运车辆的,不知为何没有调动。

崇祯也没有就此事提起。

不外乎就是压低他的行程,好让某些速度快的,提前做好准备。

他倒要看看,沿途的治政情况,是不是和奏章上说的相符。

于是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沿途的各个县城和小镇,都知道了皇上出行的路线,所有接到消息的官吏,都在用他们最好的一面,来迎接这一次的“盛况”。

没错,就是盛况。

皇帝亲自下来视察工作,还不是随便的派出一位巡抚大臣。

那就是说明了对他们的重视。

也有人从另一个方面看出了,皇上对某些地方上的治政,不是很放心。

传达出来的隐秘寒意,让所有的官吏,都是浑身一颤。

至于有没有收受贿赂,那就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了。

毕竟,崇祯这一次出行,可是没有带着审计部的人。

攸呼仿佛一瞬。

三天时间就在马车的走走停停中过去了。

在这三天的时间内,沿途的村镇,看起来其中的百姓们还都安居乐业,崇祯只是进了几个小镇子。

随意的看了看繁华程度。

百姓们身上穿着打扮,还有小孩子欢腾的嬉闹。

从一些很小的地方,试图看出当地官吏的执政水平高低。

而在这方面,就是李长庚最拿手的了。

“这个镇子,是周围三十个村子合并到一起的,目前按照要求有一个镇长,一个巡捕处,还有一个财政,人口聚集起来的好处,就是容易管理,收税各方面也很容易,就是百姓们每一天想要出去讨生活做工,也是成群结队。”

“说点缺点,不要只说优点。”

崇祯看过之后,没有发现有让他厌烦的事情发生。

纨绔子弟在京师已经绝灭了,看来在小乡镇也没有生存的土壤了。

不过瞧着距离京师很近。

应该没有不开眼的人,想要挑战刚刚编撰出来的大明律。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不好的地方就是,人口太多,医疗问题亟待解决,若是能够想小卖部一样的,在每一个的乡镇都设置一个的话,会更加的方便。”

李长庚思索了好一会,还是说出了曾经皇上办过,却最后失败了的事情。

当时之所以失败,就是看病的人太多了。

而且还都是免费。

只要有人觉得身体不舒服,就会找上门去,似乎一天到晚,这些人不去看一下病,就活不过第二天似的。

最后逼得崇祯,不得不对官办的医馆,进行了另类的变法。

“医疗的问题,以后再说,你是知道的,上一次朕差点好心办坏事,付出的钱财不少,最后还落不下好。”

崇祯一脸的郁闷。

他以为医疗要是免费了的话,肯定能够解决大部分百姓们的看病难问题。

然而。

一切都是他想多了。

在人还是愚昧的时候,可不管你这一项政令,到底是怎么回事。

只觉得,有便宜不占,那就是王八蛋。

说他们聪明吧。

那是真的聪明。

可要说蠢吧,也算不上。

不外乎就是穷怕了,生怕自己免费的赶不上,最后政令变了,看病的时候,还要掏钱。

锦衣卫也就这件事,有个后续的追踪调查。

大部分人不是对于官办医馆忽然改成了妇幼院而失望。

所表现出来的只有庆幸。

庆幸自己在官办医馆没有改变之前,狠狠的让官府出了点血。

而没有赶上好时候的人,则是在捶胸顿足的感慨,自己来晚了一步,不然可以拿到一副免费的药物。

以后自己的家人,要是有个头痛脑热的,还能及时的服用。

至于对不对症,那就不是他们所关心的事情了。

只要有药吃。

谁还管那么多。

官办医馆的事情是很早之前,崇祯手中有了大量闲钱的时候,脑子一热弄出来的。

那时高弘图还没有来到高阳县。

具体的事务,还不是很清楚。

此刻听到李长庚说起这些,却都是在当做故事来听。

“培养一个大夫实在是太难了,朕让太医院的人,开办了一个皇家医学院,到现在学徒倒是很多,能够上手独-立看病的人还都没有出师呢。”

想要量产大夫。

崇祯感觉任重而道远。

就是在整理那些医书的时候,都会为了一个病例,一个药方,而挣得头破血流。

一会要辩证药性,一会要辩证医理。

最新小说: 大唐天将军 光宗耀明 谍战:开局和郑耀先结拜,我成了军统七哥! 天下长宁 首辅 大明第一工业巨匠 我教学生修仙,真是为了考清华 官府强制我成婚,反手白捡绝色双胞胎 我裂土封王,你才瞧得上? 大秦仙医

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