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历史军事 > 崇祯大明 > 第四百八十七章最数古徐州(三)

第四百八十七章最数古徐州(三)(1 / 2)

文人的臭毛病不少。

其中一样就是自视甚高,摆谱子,拿架子,至于有没有什么好处。

那自然是有的。

通过这些手段,可以先期试探,后期拿到话语权,最后弄到他们渴望已久的实权。

不然谁一天到晚的,把面子看得这么重?

也就只有某些穷的,只顾着狠坑一般的人,认为面子值几个铜板,不外乎就是他们早就知道,自己一辈子就是在底层劳碌的命。

想要往上走已经不可能了,所以在变着法子的,把面子兑现成真金白银。

至于能不能发家致富?没有人去深想。

想的最多的就是,先过好眼前再说。

马士英是个文人,同阮大铖是一年进行会试的,三年之后,就被任命为南京户部主事,随后一路升迁。

官运还不错。

在天启年间,官运不错的官员,有本事的不多,不贪赃枉法,根本就站不住脚跟。

在崇祯眼中不正常的做官方式,在马士英的眼中却是再正常不过。

所谓的司空见惯,不过如此。

周围的环境都这样。

由不了事,也由不得人。

当然,这些都是偶尔的时候,马士英对自己的看法,相对来说,就是守在了最后一刻也都是一身干净的袁可立来说。

马士英做官有一套,做事就是不咋地。

其实在下棋的时候,心中就在忐忑着,大明将要怎么对待他。

一直悬在头上的东西,是变成绳索,还是官帽,只要一天没有落下来。

那他就一天都不想出马府的门。

一连许多天都没有人上门来看他,更没有谁,递个纸条,说明一下如今南京城的局势。

不过是几个人,通过管家在外面收集到的消息,进行了一番他们认为的合理想象。

至于对不对。

他们绞尽脑汁想出来的,能不对?

那都是“经验之谈”。

此刻听到皇上的人上门来拜访了,而且是三个有权势的人一起,怎么像都很符合“三顾茅庐”的场景。

虽然不是皇帝亲来。

可李定国,孙传庭和刘世勋三人联袂而来,也是够意思了。

姜曰广想要再劝说一番,可看到马世龙的面色,刚要出口的话,就又咽了下去。

士大夫的臭脾气,他也有。

古有终南捷径,虽然大多是的文人都是嗤之以鼻的不屑为止。

实际上,不过是这种办法,用的人多了,也就不灵便了。

隐士。

只要读了书的人,还一心想要功名的人,那会甘愿做一名真正的隐士。

除非是时局已经不允许他们出来蹦跶了。

郭维经也觉得理所当然。

都是士子出身,学的也都是儒学,在许多事情的看法上面,一致的很。

况且,这些人上门拜访,还不下门贴,分明就是在小看他们,就是马士英想要立刻迎上去,他都想要拦着说几句“公道话”了。

门外,已经敲门等着的李定国他们,

良久,才看到一个管家打扮的老人,走了出来。

门只开了一条缝,只看到一个眼睛和嘴巴。

“我们老爷说了,今天他不见客,诸位请回吧。”

话刚说完,就立刻把门给关上了,似乎生怕门外的人,不守规矩的硬闯进来,惹得老爷不高兴。

门外候着的三人,还没来的及说话,都是对视了一眼,面面相觑的完全不明白,自己三人,刚刚进了南京城,是这么得罪马士英了?

“人家不见咱们。”

李定国的语气莫名的叹了口气。

本来他们亲自来马府,就是给了马士英的一点面子,奈何人家不要,这就让人很难堪了。

“他怕是还不知道,咱们前来是要他去大牢里走一趟吧?”

对于这些做过官的儒生们,孙传庭是最有发言权的。

只因在他还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将官的时候,经常面对的也就是这些人。

“应该是的,不然那会有这么足的底气,话说,他该不会是以为咱们一起来,是要请他出来做官的吧?”

刘世勋话刚说了一半,忽然语气一转,惊诧的问道。

然后越想,越觉得有道理。

脸上的表情就更加古怪了起来。

“不要以为,人家就是觉得咱们是来请他做官的,而且是那种南京的官员非他莫属的自信,来拒绝咱们的。”

像马士英这样的人,李定国见得多了。

当回在清理了整个雍州之后,不知道多少的儒生们,以为自己的机会来了,一个个高傲的不行。

可最后恍然发现,做官的都是那些只认识一两个字。

又或者懂点数算的人。

(本章未完,请翻页)

立刻就炸锅了。

若不是各处的军队,都还在虎视眈眈的看守者,以此来保障那一次官员就职的顺利,说不得已经闹腾的仿佛天塌了一般。

后来的事实证明,缺少了这些读书人。

大明的江山,依然稳固的很。

除了最开始的生涩之外,熟悉了官场的流程之后,新换上来的官员,治理地方上的水平,也在跟着提高。

有大明分发的做官手册,就是最不会做官的人,按照上面的提示办事,也不会错的有多么的离谱。

总之。

要比那些识字的儒生们,干的好的多。

当然,因此而来的各种流言蜚语,也是层出不穷,可皇上不在乎,也就没有人在乎了,随便说说而已。

还能成为大明百姓,茶余饭后的一点打发时间的乐子。

百姓们是最实际的。

谁做的好,谁做的不好,那都是心里门清。

乐子就是乐子,谁会真的当真。

真的当真的人,怕是生活过得好了,忘了以前的苦日子?

那都是被家中的长辈们,扯着耳朵训斥的对象。

“哎···这样的人,那怪会把南京城弄得一塌糊涂,还没有人家魏国公徐文爵有本事的多。”

刘世勋摇了摇有,对曾经的那些遗留下来的儒生们,心中是越来越失望了,跟不上时代,还不愿意改变自己。

更加不愿意去学一点新的东西。

真以为有人会被仁义道德,死死的锁住不成?

他们学习这个的人,都知道春秋笔法,都知道亲亲相隐。

不过是一群,对自己不利的时候,就开始讲仁义道德,有利的时候,谁还记得仁义道德是个什么东西。

难道都要把别人都当成了傻子不成?

“这话怎么讲?”

李定国说出口之后,就意识到自己问的这个问题,简直是在丢人。

“人家捞钱的手段,不说独一无二,也是独树一帜,而且对整个南京的控制,也都是很可怕的,相信我,若不是咱们来了,没有谁能够把魏国公给掀翻下去。”

回答他的是孙传庭。

而对于孙传庭的判断,刘世勋也是认可的。

都是领兵打仗的人,对魏国公徐文爵的某些布置,真的是再熟悉不过。

一群手中没有军权的人,想着又找翌日,翻身起来,除非是徐文爵忽然死了,剩下了一大堆空缺的权利。

“走吧,都说闻名不如见面,咱们只是还没有见面,就已经失望了。”

“我觉得,让王小二来请人,应该会顺利一些。”

“那就不叫请人,是真的宣判罪行了。”

“读书人的事,谁说得准呢?”

最新小说: 大秦仙医 三国:卧龙姐夫,忽悠刘备抢荆州 天下长宁 首辅 我裂土封王,你才瞧得上? 我教学生修仙,真是为了考清华 光宗耀明 大明第一工业巨匠 谍战:开局和郑耀先结拜,我成了军统七哥! 大唐天将军

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