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历史军事 > 崇祯大明 > 第四百九十一章连山如画(一)

第四百九十一章连山如画(一)(1 / 2)

人才,崇祯都喜欢。

可要是能够拿捏的住余进儒,还真得下一番功夫才行,没有什么比一次劳改更能够改变人的办法了。

如今的大明,不知道多少罪犯,被送去了一次劳改之后,都变了一个人似得。

不但懂礼了,整个人还都变勤快了。

为此都有一些富家人,据说都有心思,把自己管教不好的儿子们,都托关系送进工程队中,锻炼一段时间。

真假不知。

能锻炼人却是真的。

所以。

崇祯对出了工程队之后的余进儒,很是期待。

一个小镇的格局太小了,要做,就做整个天下的格局,到时候只要送出海外,他攻略海外的时候,绝对会轻松不少。

祸害大明没什么。

可要是祸害到其他的地方,崇祯绝对是举上手赞同的。

而余进儒还以为自己已经无法幸免。

断没官可做,还有可能生生世世都在工程队之中渡过,谁知峰回路转,皇上看上了他的本事。

在这一刻,他心中的诧异简直无法用笔墨来形容,曾经他为了科举,差点饿死在外面,最后虽然得到了机会。

可也短暂的之后两年时间。

连他自己都没有意识到自己到底有多大的本事,那一方面的本事,居然会被皇上看中。

直到走出驻扎营地的时候,脑子都晕晕乎乎的。

好在他还知道,自己翻下的错误,没有连累到自己的家人,他的年岁不小了,也在几年前成家了。

如今的孩子也才刚刚三岁。

一想到,自己进了工程队之中,媳妇和孩子,那就真的要受苦了。

而且在榆树镇这个地方,也没有办法继续待下去。

几个村子的人,他可是看得明白,都是好斗成性,在没了家里的顶梁柱之后,绝对会被欺负的活不下去。

心中忽然就有了悔意。

自己无所谓,可自己的家人该怎么办?

“你老婆和孩子,我们会带去南京城安置,到时候也会给你住址,至于他们如何生活,这一点请你放心,如今的那京城,可是到处都有活干。”

送他出来的就是王冲,他看得出来,皇上是想要用这个人。

也不介意给这人的家人,安排一个好去处。

余进儒闻言,满脸的感激。

“多谢。”

说出了这两个字,仿佛用尽了他一身的力气。

收买人心,崇祯虽然没有特意的去做,可周围的人,却都在帮着他去做。

特别是王冲,自从和皇上绑在了一起,这方面就做的更加的仔细了。

“其实以你的本事,完全可以过的更好的,就是做生意,也好过贪赃枉法。”

能够在一个小镇子里面玩出花的人。

王冲就不信做生意会亏本。

“我这一辈子都在求官的路上,已经忘了其他的本事到底如何去用,没了官身,也就失去了权利。”

被押解的走在前面的余进儒,长叹一声,语气莫名的说道。

作为一个官迷。

若是不让他做官了,那可是比杀了他都难受。

而且他的所学,也都必须依仗官府的力量,才能够实现。

单凭他自己,合纵连横也不是不可以做到,却绝对不会有这么的天衣无缝。

聪明人太多了。

可不见得不会识破自己的鬼魅伎俩。

毕竟在他看来,研究生意上的东西,可要比做官更加的困难许多。

王冲还不是很理解余进儒的想法。

不过这一次他亲自送余进儒回去,想必断狱给判刑的时候,会“公正”一点,不会真的让余进儒老死在工程队中。

“去了工程队,好好的锻炼一下身体,只有身体好了,活得久了,才能够多跟着皇上一段时间。”

最后的叮嘱,也而不过是给余进儒的希望,多加了一份力量而已。

“我省的。”

余进儒怔怔的说道。

于此同时。

驻扎的营地,也在快速的收拢。

他们要再次出发了。

此刻,李长庚和高弘图他们,也再次意识到,朝廷的政令再好,若是地方上的人歪曲一点,到底会酝酿出多大的祸端出来。

这还只是一个小小的镇子。

整个大明到底有多少这样的小镇,谁也无法记得清楚。

其中又有多少,差不多和榆树镇一样的镇子,镇子当中的百姓们,是不是一样的活在了旁人编织出来的谎言之中。

“皇上不断的推广教育是对的,而且必须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下大力气推广,下半年就算了,明年上半年的教育预算,给你多拨付三成。”

李长庚实在无法想象,一群愚昧的人,到底是如何被人忽悠瘸了的。

若是都读书识字了的话。

是不是这样的事情,就能够减少发生的机会。

最后想到,这次事件肯定会迅速的传回京师,然后被张鹤鸣的接班人王与胤好好的润润笔,写出一份销量可观的报纸出来。

“教书从大明的开国之初,太祖就已经优待了读书人,可到现在,你可曾发现,培养出了多少人才?”

细数历朝历代,人才不少,可总是在最初了的时候,能够做点实事,后来也就“泯然众矣”了。

倒不是这些人不聪明了。

而是奔着“难得糊涂”,在一边挖着大明的墙角,一边仿佛旁观者一样,看着大明日渐衰落。

他们也曾有心救国。

可奈何整个国家,已经不是他们读书时知道的那个国家了。

朝堂和私塾,总是两个不同的环境。

进了朝堂这个大染缸,就是本身五颜六色,都会被染得更加徇烂夺目,更不要说读书的时候,只懂得人间大义的人。

只怕刚一进去,绝对会懵逼。

紧接着就是怀疑自己书本上学到的东西,再后来被孤立。

等到尝到了第一口蜜糖之后,谁还会在意蜜蜂是有多么的辛苦,只怕割蜂蜜的时候,生怕留的多了,自己吃的少了。

“教出一批读书人不难,难得是如何改变所有人的观念,而皇上现在把工匠和武将的地位提升,就是想要办成这一件事。”

高弘图已经做教谕很多年了,看到的和听到的。

还有许多学生们心中的迷茫,都尽着最大的努力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

也就直到现在,遇到了余进儒之后,心中的某些想法才渐渐地成行。

不是百姓们不聪明,也不是儒生们读书给读傻了。

而是他们的认知,已经把自己局限在了一个很小的地方,螺蛳壳中做道场,也不是不可以,可到底地方狭窄,能有多大的出息。

正如读书就是为了做官一样。

整个朝廷的官职就那么多,谁都想要去捞一把,过一过官瘾。

那么后来者能够做的,用皇上的话说: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

不干掉老一辈的官员,年轻人怎么上位?

而有什么办法是比株连九族,更加快速腾出位置的?

可一代又一代的人,就是耗在了做官上面,至于如何治理民生,那都是想方设法的如何去收税。

高弘图是看过某些内参的。

最新小说: 大唐天将军 天下长宁 大明第一工业巨匠 光宗耀明 大秦仙医 我教学生修仙,真是为了考清华 谍战:开局和郑耀先结拜,我成了军统七哥! 首辅 我裂土封王,你才瞧得上? 三国:卧龙姐夫,忽悠刘备抢荆州

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