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历史军事 > 崇祯大明 > 第五百零五章鼓角临风悲壮(五)

第五百零五章鼓角临风悲壮(五)(1 / 2)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看来我也不是什么不知变通的人。”

画舫上,崇祯坐在船舱的窗口,看向了烟波浩渺的秦淮河。

手中的《大明洗冤录》也最好的书签,放在了面前的桌子上。

站在崇祯身后的卫江,把崇祯的自言自语,都当做了耳旁风。

要知道,这一句话,可是当年秦桧坑害岳武穆的时候,用出来的手段,这些被清理的蛀虫,哪有资格担着这样的“评价”。

若不是身上不干净,何至于大明整理汇编出来了这么一本书?

要知道,这一次清理,还是有不少人是身上真的很干净的,而这些人就没有一点事。

皇上实在按照大明律来办事。

可不是凭空污蔑人。

“孔胤植,你都去了工程队,居然还不安生。”

崇祯知道,外面的风风雨雨,都不是孔胤植干得出来的,可只要此人还活着,就有人会打着孔夫子的旗号,在外面兴风作浪。

按照卷宗上的消息。

是孔胤植的两个女媳,在外面串联弄出来的事端。

说的更直白一点,就是大明经过了崇祯的变法,让许多原本习以为常的事情,成为了犯法的事情。

都是被惯得,不是很习惯严格按照大明律来办事的这种朝廷作风。

普通的老百姓是受益者。

可那些士绅们却总觉得,自己凭什么要和百姓们守着同样的律法?

几千年根深蒂固的想法,不是崇祯一时半会能迅速扭转的了的。

“任重而道远啊。”

崇祯都不知道,自己活着的时候,还能够把控整个天下的大势,从而给出最好的发展方向,可要是自己有一天不再了呢?

是不是会因为时代的惯性,人亡政息。

最后的一切,又都回到了原来的起点上?

往后的事情,崇祯想得越多,就越是烦恼。

秦淮河上上的冷清,预示着南京城之中的权贵和士绅们,已经没有了消费的想法。

这边崇祯还在为了大明的未来而伤神,另一边的高弘图他们,却在回望着曾经热闹的秦淮河盛景。

“当年我年少轻狂的时候,在秦淮河上,也是见识过不少的美人的。”

每个人都有一段曾经辉煌的岁月。

只是精彩的程度不同而已。

“风流才子会佳人,难道高大人就没有想过,带回家?”

李长庚的出身,就注定了生活没有高弘图多姿多彩。

他先是说了一句恭维的话,接着话锋一转道:“我在西安府的时候,到处都是流民,百姓们连吃的都没有,那叫一个惨啊。”

“天灾不是从前几年才开始的吗?怎么你年轻的时候,就有流民?”

高弘图很是费解。

朝廷的各处奏章,也没有说西安府附近的百姓有多么难生活啊。

“没有天灾,就不能有人祸了?西安府附近,都是种庄稼的,喂得饱那些官吏?南京这块地方,不管怎么说,就是没了庄稼地,还可以出门干活,工钱是低了一点,总能养家糊口。”

农耕一直以来,都是这片土地上最重要的一条活路,然而随着朝代的更迭,在土里刨食吃总是比不上商人们活的滋润。

土地于是就成了百姓们的枷锁。

想要脱离,都已经不可能。

年景好一点做多饿不死,若是年景不太行,就是饿殍遍地。

那样的场景,只要没有在西安府那一带做过官,没有现在大明对待百姓的对比,就绝对无法想象,那些农民是如何活的下来的。

李长庚每次回想起来,都仿佛是在做噩梦。

曾经他的麻木的只能看着,还被当做的理所当然--‘不勤劳,怎么致富’。

现在吗。

他已经快要闭嘴了,致富和勤劳,不能说没有关系,可不会占据绝大的关系。

高弘图面色沉重。

他能够想象得到,当年西安府一带的造反,到底是为何了。

没吃的。

反抗总比饿死强。

“这秦淮河上,流淌的也都是穷苦人的血和泪,繁华也总是会付出代价的。”

王冲听卞玉京说起过关于秦淮河的故事。

文人的风流韵事,从来都是层出不穷,还会被广而告之的,可谁去关心过那些卖唱的女子?

年老色衰之后,又会是多么的残忍。

旁人口中的故事,就是卖唱女的一个悲剧。

(本章未完,请翻页)

都说戏子无情,可这世道,有情就能够过得好?

还不是在发达了之后,看不上曾经一起吃苦受累的女人。

高弘图更加的无语,此刻他再也不敢说自己曾经的年少多金,风流倜傥的话了。

“其实在我看到秦淮河冷清了之后,就清楚,李定国一定会把南京治理的不错,另外一点就是,南京城中的官吏和士绅们,也都快要被处理没了。”

巨大的财富空档期,需要更多的财富去填补。

官吏皇上已经都调过来了,而发展恰恰是需要时间的。

王冲摇了摇头,感觉又是一次冀州清理的翻版,只是在南京城,魏国公徐文爵他们干出来的事情,还不够大,场面还不够广。

当然这话,王冲只能在心里想一想,可不敢轻易的说出口。

事实是一回事,可治理国家,不能每一次都运气好的遇到这种能够帮到他们的猪队友。

“南京应天府,原来是大明的国都,你们说,皇上会不会重新迁都回来?”

当年朱棣迁都,是为了对抗关外,就近指挥。

后来的朝代,也都延续了下来。

可保不齐,现在的崇祯皇帝,心血来潮之下,重现把国都给迁回来,治理沿海这一带,如今都快成了大明朝堂之上,几乎所有群臣的共识。

想要走出去,就得有一些好点的码头。

外面的广阔天地,他们许多人,可都在等着皇上重启分封制的。

到时候,奋斗一个王侯,可不枉这一生为了大明奋斗。

高弘图脑子一转弯,突然就想到了这个。

“你想多了,若是迁都的话,皇上一定会属意西安府,可不会来到应天府。”

王冲还是很了解皇上的。

“你有何根据?”

对于王冲说的这么肯定,高弘图就不得不多问一句了。

“根据?翻开史书,只要在西安府一带建都的王朝,可都是打遍天下无敌手,其他的也就只有一个大周的洛阳,能够看一看成色。”

随着王冲的解释。

几人都是沉思良久,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到这个问题,似乎西安府那一带,在历史上定都的朝代,还真的都是赫赫有名。

秦汉,隋唐。

最新小说: 首辅 大唐天将军 谍战:开局和郑耀先结拜,我成了军统七哥! 大明第一工业巨匠 我教学生修仙,真是为了考清华 光宗耀明 天下长宁 三国:卧龙姐夫,忽悠刘备抢荆州 大秦仙医 我裂土封王,你才瞧得上?

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