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历史军事 > 崇祯大明 > 第五百三十九章叔子独千载(一)

第五百三十九章叔子独千载(一)(1 / 2)

让民间的力量,进入到海商上面去,这一进算是进一步撕开了大明禁海的祖宗之法。

尽管民间的力量,在很早之前,就在偷偷摸摸的做一些航运事业。

就是因为这种航运实在赚钱,所以才被许多人,试做囊中之物,在大明许多的皇帝,想要分一杯羹的时候。

都会被朝堂上的大臣们给扯住衣袖,从各个方面来阐述,打开海禁要不得。

而在这种一代又一代的忽悠下,后来的皇帝,那还会有对这方面的正确认识,于是杭州,福建,广东等地的人,赚的盆满钵满的时候。

皇帝还在为了国库的空虚而夜不能寐。

找不到财源,那就只能加税,可加税到最后,不过是落在了最穷的一群人的身上。

崇祯可不管李长庚说的,什么叫不是时候。

此时在吩咐了下去之后,崇祯回过头看了看,自己六年来的施政方案,神奇的发现只要是原来朝堂之上的大臣们。

不断地劝说不要做的,他都做了一遍。

不断地怂恿着让做的,反而是一件都没做,脑中闪过了一丝疑惑,或许治理国家,并没有多少难度。

只要看准时机,把许多事情,反着来做不就成了?

李长庚见皇上,没有改变自己的主意,也就不再劝说,反正只要他们这些大臣们劝说的事情,大多数都会被皇上否决掉。

然后加大力度的推进。

事实证明,他们所有的体温,似乎都是被皇上反着来运用的。

这么一想的话,他们这一朝的大臣,似乎还是有那么一点作用。

“哦,对了,立刻给军部发文,追回可以向小琉球岛用兵的军令。”

崇祯突然说道,他可不想,已经答应下来了通商的事宜,最后却被军部的命令给打乱了随后的部署。

再次在心里感叹。

大明还是太穷了,要是昨年没有孟津决口的事件。

今年又怎么会对外用兵的时候,都谨慎万分。

钱,大明的国库有的是。

可物资就不成了,现在还没有造成物资供应方面的崩溃,都是物流运转在高效率的进行着拆东墙补西墙的行为。

一点某一个环节出了问题。

怕是只有军管才能够在短时间内解决。

物资配给,还是那种精确到每一个人的物资配给,崇祯只在一开始的时候,这么干过,效果虽然不错,可到底不是长久之计。

此刻,崇祯心里还有点小窃喜。。

因为按照现在大明的发展状况,等到秋收之后,大明有了足够的粮食,就可以招募更多的士兵,然后向着高句丽用兵了。

只要打下了高句丽,那么在旁边不远处的双城卫(符拉迪沃斯托克,又叫海森威),就可以再建立一所永久的水军基地。

到那时,从海上行走到奴儿干都司,可要比从陆地上不断的推进,更快,更节省资源。

而且,崇祯已经开吃畅想,大明往后的疆域面积有多大了。

或许不可能统一整个世界,可一半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吧。

坐在下面,等着崇祯再次给出建议的李长庚,莫名其妙的看着皇上傻笑,心中不由的疑惑。

这是想到了什么好玩的?

难道后宫里的皇后和妃子们,又弄出了新的花样?

心中琢磨着,回去就买一本关于皇上的那种特殊的书籍,好好的研读一二,那上面虽然都是在吹牛,甚至是在胡说八道。

可其中的某些姿势,还是很有研究价值的。

就是有点费腰。

人参,燕窝,不多吃一点,根本就撑不住最新的体验效果。

崇祯坐在案桌前,在胡思乱想。

李长庚不知道是上行下效,还是怎么的,也在胡思乱想,只是两人想的东西,都大不相同。

只能说,李长庚人老心不老。

崇祯思绪乱飞。

好一会才收敛心神,现在想的再多,都为时过早,还是想一点现实的问题最好。

“大明的人才储备,还是不够,孩子的教育,最少要九年以后,才会有所改善,还有就是工匠这一块,暂时已经把大明能够搜刮的大匠,全部弄到了道院,往后的传承,也是需要时间来沉淀的。”

崇祯右手敲着桌面,喃喃自语道。

一桩桩一件件的麻烦事,其实在科技起来之后,都会成为过去式。

“接下来就是桥梁和水利工程了,房子的建造,如今的技术已经可以满足当下的需求······”

心里还在想着,还有

(本章未完,请翻页)

哪一个地方,没有想到。

“对了,大明的医学院,现在已经拨付给了太医署,不知道这些人现在培养的人才,多不多,能不能够满足大明现在发展的需求。”

之前的百姓们,手中没钱,就是生病了,也是凭借着自己的身体,硬生生的扛过去。

若是最后好了,那就是一家人皆大欢喜。

若是真的抗不过去,也不过是一具棺木,随时下葬。

完全就是听天由命。

崇祯弄出过一段时间的免费官办医馆,可最后也是不了了之。

想着往后的教育水准提升上来之后,继续免费官办医馆的话,是不是就要没有人想着占便宜似得,给官办医馆更大的看病压力?

都是有恒产者有恒心。

也有人说,仓禀实而知礼节,这么做应该没有问题吧?

崇祯一时不确定了起来。

他实在是被这些人给搞怕了,生怕一项好的政令下去,最后都会因为某些原因,给弄出奇葩的结果。

钱财花了不说,最后还落不下好。

“还有,大明的农作物改良,必须提升上去,不过这一点就要看天意了,急不来,不过可以加大投资,要是能够弄出杂交水稻的话,那么大明从此以后,就再也不会为了粮食不够吃而发愁了。”

崇祯在想这些问题的时候,站起身来,在书房内来回的走动。

此时此刻,他是真的觉得,自己上一辈子,没有好好的学习。

要是多学习一点的话,大明此刻的提升,根本就不是这个样子,最起码徐光启的被燃机,肯定是早就做出来了。

用不到现在,还在纠结着,怎么去缩小体积,怎么去提升更大的动力。

“高宇顺,去找妇幼院的人,要一份大明今年婴孩的出生数据。”

崇祯忽然脚步一顿,转头吩咐道。

刚刚出去传达了命令,回来的高宇顺,还没有站稳脚跟,再次领命出去了。

他不管皇上要什么,只管自己弄不弄得到。

崇祯的想法很是跳跃,前一刻还在想着大明的粮食问题,下一刻就开始关心起,大明的人口增长问题。

由于妇幼院有着最精巧的产钳,最熟练的稳婆和最干净的孕生条件,尽管所有人都是穿着一身的白大褂。

不是很吉利,

可随着名声的传扬,还有百分之一百的那种产子成功率,让大部分人都在下意识的选择妇幼院。

而每一个孩子的出声,妇幼院都会有着详细的登记和统计。

想要知道大明的人就增长情况,看这个绝对是最接近真实的一项数据。

没有压制人口增长的年代,更取消了徭役和赋,百姓们也就没有心思继续隐匿人口了。

最新小说: 大秦仙医 我教学生修仙,真是为了考清华 官府强制我成婚,反手白捡绝色双胞胎 大唐天将军 首辅 我裂土封王,你才瞧得上? 天下长宁 大明第一工业巨匠 光宗耀明 谍战:开局和郑耀先结拜,我成了军统七哥!

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