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历史军事 > 我的明朝之旅 > 第六十七章 躲不过的贤名

第六十七章 躲不过的贤名(1 / 2)

朱慕辰收到大虎的来信,看到信件中的好消息,却怎么也开心不起来,大明百姓赞扬他,皆是因为他解决了饥荒之事,百姓们能够吃得饱饭,若这种赞扬放在汉王身上,还能承担得起,只可惜于自己而言有害无益。

朱慕辰深知老朱家的德性,贤王的名号于他来说,就是一道催命符,眉头皱的紧紧的。

佰小曼有些不解,“王爷,武昌城内的百姓感激你,皆是你舍弃了王府的利益,拿出王府的钱财赈灾,只是百姓的一点风评,你又何苦忧心?”

“小曼,你不懂,树大招风,本王虽是赢得百姓的拥戴,但是当今的天子可是忌惮的很。”说着,朱慕辰修书一份,加急送到武昌城。

武昌城内,庞蛮为自家王爷感到高兴,王爷能赢得如今名声,全倚仗着自身的能力,瞅着招募来的新兵,个个身体强壮结实,皆是勇武的好汉,“还是王爷厉害,都不用标下费心!”

忽然,有人拿着书信走进来,脸上带着慌张之色,气喘吁吁,庞蛮看着上面的印鉴,急匆匆的展开信件,双手捧着,等看到上面的内容,虽是不解,但王爷之命,他向来不会抵抗。

“王爷吩咐了,让我们在武昌城内大肆宣扬,王府所作所为,乃是响应当今圣上的英明决策,人群中混进我们的人,穿着百姓的衣服,感激陛下皇恩浩荡!”

手底下的人干活也麻利,大街小巷的开始说起皇上的名声,张大虎刚刚从外面执行任务回来,脸上带着疑惑,“明明武昌城开始赈灾之前,皇上并没有下达命令,怎么武昌城之内的风向变了?难道是皇上又要……”

“万万不可胡说!”庞蛮看着四周无人,语气中带有警告,“皇家之事哪是我们可以议论的?你我的项上人头不要紧,你连王爷的安危都不顾了吗?我如此做,自然是王爷的命令,你我作为属下,理应遵从命令!”

张大虎自知说错了话,立刻拍了拍嘴,再也不敢乱说了。

武昌城内不出半天,消息就已经传开了,百姓们纷纷疑惑,武昌城饥荒最为危难之时,也不见皇上出来。

如今饥荒没了,却是传出皇上仁德,若是皇上真的为了武昌城,也就不会调走楚王了,百姓心知肚明,并没听信只言片语,反而被几个说书先生一引导,朱慕辰贤王的名号,坐的更稳了!

许多天下有志之士、文人墨客,心中思量,自然知道楚王如此做到底为何?

“楚王当真是大才,既救了天下百姓,又不揽功名,还让君王安心,我们大明得此藩王,实在是百姓的福气。”

“皇家的斗争虽是看不明白,也不是我等可以议论的,但楚王做事小心谨慎,滴水不漏,比之其他藩王,真是让人刮目相看。”

“大明的楚翘啊,只有楚王让我竖起大拇指!”

坊间的消息传的快,朱慕辰本以为他的计策实施下去,百姓一定听风得风,听雨得雨,谁知传的更加的离谱了,很是无语,这不就是人在家中坐,锅从天上来吗?

该做的已经做了,朱慕辰要是再有其他动作,恐怕皇上那边也不满,只能轻叹一口气,走一步看一步,反正现在神机营还握在手心,皇上短时间之内,不会拿他怎样。

李裕安把消息报到了御书房,朱棣虽是震惊,百姓竟然不听信流言蜚语,反而更加相信楚王,百姓目不识丁,大多都是随大流之辈,但这次却让他目瞠口呆。

跪在地上的李裕安冷汗蹭蹭,承受着帝王的威压,真害怕下一刻还没有北伐,皇上和楚王先打起来了。

把书信放在了火盆子里,朱棣面色淡淡的,“楚王知道收敛,派自己身边的人宣传朕的功德,这件事就此作罢,至于那些传流言蜚语之人,离间朕和楚王的关系通通抓起来。”

以目前局势来看,朱慕辰确实有着臣服之心,可这天下之大,那些个酸朽文人,嘴上说话没个章法,万一传到楚王耳中,他仗着自己实力强大,起兵造反也是一桩麻烦事。

若是朱慕辰能够安分的当个大明的贤王,那朱棣自然没有意见,给他贤王的名号,也是衬托他这个皇上推举贤能拥护子民,让天下士子皆可安心入朝。

再说,如今楚王在风口浪尖上,朱棣心中微微安心,全天下都在帮着朝廷注视着楚王,但凡他有风吹草动,那都是有负皇恩!

这几日朝会,朱慕辰小心谨慎,但是皇上那边竟然真的没有消息,甚至还问了几次神机营的情况,他都一一作答,朱棣很是满意,再三叮嘱让他加快时间。

这时间得加快,国库的银子也是哗啦啦的往出流,看的明朝大管家夏原吉一个劲儿的抹着眼泪,老泪纵横。

最新小说: 谍战:开局和郑耀先结拜,我成了军统七哥! 大秦仙医 首辅 光宗耀明 我教学生修仙,真是为了考清华 大唐天将军 永乐皇孙:外挂朱元璋,朱棣疯了 大明第一工业巨匠 天下长宁 三国:卧龙姐夫,忽悠刘备抢荆州

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