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历史军事 > 还政于朝之归魏 > 第一卷 还政于朝 第一百零九章 恍恍惚惚几十年

第一卷 还政于朝 第一百零九章 恍恍惚惚几十年(1 / 2)

许都城,尚书令府。

此时的荀彧,正气若游丝的躺在那病榻之上,显然是没有多长时间可活了。人在临终之际,往往会开始怀念自己这一生所有做过的事情。

这位荀令君的脑海里,此时也已经开始走马观灯似的,闪现出自己这几十年的人生。真快啊,这一辈子恍恍惚惚的,就这么过去了。

少年时,意气风发,名扬乡里,世人皆成自己有王佐之才。后来自己更是被举为孝廉,朝廷征召自己为天子近臣.守宫令,专门负责天子的笔墨纸砚等御用物品。也就是在那个时候,自己认识了曹操、钟繇他们。

不巧又逢那乱臣贼子董卓欺君罔上,自己更是一怒之下弃官回乡。再后来,自己知晓曹操起兵于兖州,便欣然投奔。曹操也不愧是一代枭雄,先后败袁绍于官渡,斩马腾于西凉,破陶谦于徐州,灭吕布于下邳,诛袁术于寿春,降刘琮于荆襄......

从此,他身旁的能人志士也是越聚越多,文人如戏志才、郭嘉、钟繇、荀攸、辛毗、刘晔、陈群、司马、贾诩、程昱之流,武将如张辽、徐晃、张郃、于禁、李典、乐进、许褚、典韦、王双之辈,还有他曹氏和夏侯氏一族诸如曹仁、曹洪、曹丕、曹植、曹彰、曹真、曹休、夏侯惇、夏侯渊、夏侯尚、夏侯玄、夏侯霸等等也是人才济济。

天下仁人志士,更是有一大半都在他的麾下。

最终,曹孟德也确实不负众望的统一了北方,再次安定了天下。只可惜这些昔日的故人们,也渐渐的都离去了。

自己与曹操相识相知几十年,对自己的计策,他也几乎是言听计从。本以为他是大汉的重臣良将,定会与自己一同匡扶大汉,于这风雨飘摇的危难之中。可没想到,自从他将天子奉于许都之后,就越来越发的飞扬跋扈,甚至迸发了不臣之心。

二十年内,他从最初一个小小的骑都尉,慢慢的变成了校尉、杂号将军、实权将军、兖州牧、司空、丞相。可以这些还不够,还不能满足他的野心,他竟然进位了异姓王。显然他早已将当年的初心和承诺,远远的抛之脑后了。

也就是从那个时候,自己才发现,他曹操已经不是当初的那个治世之能臣了。

也就是从那个时候,自己开始同他曹操分道扬镳。也或许是他曹孟德有所悔悟,之后他竟然没有再怎么做越界之事。

再后来,曹仁.曹子孝和老友钟繇.钟元常,分别降服了东吴和西蜀。

本以为,他曹操会趁机登高一呼,进位九五呢。当时的自己,也已经暗暗打定了主意,届时如果曹操敢那么做,就算玉石俱焚,也不会让他曹操得逞。

可没想到,他曹操的态度居然有了翻天覆地的改变,最后竟然选择了还政于陛下。这下大汉终于有了再次中兴的机会了,但是,汉朝江山已经四百余年,再次中兴恐怕难于登天。

更何况吃进去的东西,要是再让他吐出来,又谈何容易呢?曹氏一族其他的人,已经将高官厚禄拿到了手,又怎么会轻易再交出来呢?

自己也深知,他曹孟德终其一生,都不会登基称帝了,但是曹丕呢?就算曹丕也不会,可其他人难保没有这种心思。

所以自己又开始了费尽心思的,在朝廷和地方各拉拢了一大帮的朝臣们,与曹氏一族分庭抗礼。当今天子虽非圣君,但是相信自己等一帮臣子的尽心辅佐之下,也不算太难的事情。可眼看就要成功了,却终究人算不如天算。

难道说,大汉江山真的气数已尽嘛?难道说,苍天真的要亡我大汉嘛?

先是在建安三十五年,镇军大将军.张郃战死沙场,张氏一族更是因为当今陛下的荒唐作为,最终断了香火。

接下来的建安三十六年,大鸿胪.刘烨因为张氏一族的事情,癫狂致死。其刘氏一族,更是心灰意冷的举族回了扬州老家。

自此之后,朝廷内九卿以上的官员,只剩下自己一人,带领着剩余心向汉室的臣子们苦苦支撑。本以为,自己的所作所为都在当今天子的眼中。而且,经历了这么多的陛下,怎么着也应该有所悔悟和成长了,可终究......哎!

建安三十八年,冬,益州刺史.费祎,被贼人刺杀于岁末大会上,自己又断了一臂。可没想到,这仅仅只是一个噩梦的开始。

自己今年已经七十有六,入仕几十年,更是为曹操,为朝廷推荐了无数的贤才,可从来没有看走过眼。诸如太傅.钟繇、中军事.荀攸、御史大夫.陈群、戏志才、司空军师祭酒.郭嘉等人,都是自己推荐的,事实证明自己也都没有看错他们。

可万万没想到,自己临了了,却看走了眼。

最新小说: 神诡大明:灵能飞升 无敌小侯爷 天运投胎啦!靠心声助娘亲巅峰 孽畜,放开朕的大唐 教皇请登基 我在一战当财阀:开局拯救法兰西 穿越大秦,打造最强经济体 公主成群,赘婿家里放不下了 恶毒女配重生后,抱紧忠犬小相公 诸天万界修改历史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