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历史军事 > 还政于朝之归魏 > 第七十四章 西有大湖,湖边有古城

第七十四章 西有大湖,湖边有古城(1 / 2)

黄初三年的年关刚过不久,凉州刺史兼西域都护.邓艾,便率领着一众属臣和五千精兵,向敦煌西面的海头城进发了。

这支部队中,也不乏一些不同于汉人的面庞。比如那昔日的羌族首领.姚士祥,还有他麾下大将.无弋[yì]剑,如今他们都已经分别是西域都护府的司马和兵曹了。甚至这五千精兵当中,也有不少羌人、氐[di]人,甚至小月氏[zhi]人的面孔。

前年邓艾和敦煌太守.仓慈,已经暗暗查访过西域的形势了,所以对西域的情况还算了解。另外由于河西走廊的商路断绝,西域各国也一直盼望着再次与汉人通商,而此次西域都护府的重设,也算是众望之所归。

河西四郡,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南面是祁连山脉,北面是龙首山、合黎山、马鬃山所组成的北山山脉,东面则是黄河。而它整个地势看起来,又像是一条被两山所夹的窄窄廊道,因此也才会被称为“河西走廊”。

武威、张掖和酒泉三郡,南面有这祁连山上雪水的洗礼,东面还有穿境而过的黄河。

也正是凭借着这些得天独厚的条件,所以这三军境内也有着肥沃的土地,非常适合庄稼种植,也适宜推行军屯。要是没有这些先天条件的存在,那凉州刺史.邓艾即使有天大的本事,也不可能将武威治理成塞上江南的。

也正是因为如此,这河西之地自古以来,便是中原儒士避乱的上好之所在,尤其是那河西走廊两侧和北山和祁连山脉之中,更是怡人的很。

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这河西走廊也正是西域东进中原的必经之路。

汉灵帝后,黄巾战乱,通道断绝。后来数十年,经过数次征伐,才被打通。可即便如此,由于中原连年战乱,西域各国也不敢东进,中原的商人和朝廷也无力再向西。

再后来,天下一统,大魏太祖武皇帝曹操还政于朝之后,朝廷才有功夫腾出手来整治这片丰饶的土地。当时朝廷的几大巨头,曹操、钟繇和曹丕一番商议之后,更是将寄予厚望的邓艾,邓士载从帝都派到了这里。

那年轻人也不负众望,短短几年之内,便将治下的郡县治理成了小有名气的塞上江南。甚至西域一些稍微近些的部落,都开始派出使者和商队试探性的东进了。

见到西域的形势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刚刚继位的皇帝.曹丕在与丞相.钟繇一番商议之后,随即就派出了新任的凉州刺史邓艾,和敦煌太守.仓慈,乔装打扮进入西域进行前哨探查。

探查的结果也很喜人,可就在朝廷打算再进一步的时候,公孙渊叛乱了,这复通西域的事情也只能暂时搁置了。直到两年后的今天,才重新捡起来。

这河西走廊的东部三郡,称之为塞上江南呢,一点儿也不为过。可是越往西,雨水和雪水也就越发的少了,在离开张掖郡进入敦煌郡之后,映入眼帘的也便只有漫天的黄沙了

(本章未完,请翻页)

张掖、张掖,张国之臂掖,以通西域。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离开张掖之后就不算是河西走廊了。敦煌郡也成为了帝国,名副其实的边西第一镇。

因此近些年来,敦煌大多数的士子们都是选择向东。如今名声正是如日中天的临松先生.郭瑀和他的乘龙快婿刘昞,正是那敦煌郡人士。二人都是少年时,离开敦煌郡东进求学的。

而离开敦煌之后,也就算是真正的踏入西域了。

沙漠行军不比中原,一是水源问题,二是黄沙的原因,因此行进起来比较困难。短短三四百余里的路,邓艾一行人,愣是走了两天才走完。

可当他们穿越了二百多里的沙漠之后,脚下的青草却又渐渐的多了起来。又走了小半日,一行人终于看到了一片大海,准确点来说应该是大湖,这也正是当地人被称之为的罗布淖尔的罗布泊。

只见这片大湖,一眼望不到边际,方圆足足有上千里之阔。凉风习习,水草丰饶,一群群不知名的水鸟在湛蓝的湖面上翩翩起舞,好一幅人间之佳境。

湖边的胡杨林中,一群群牛羊正在惬意的吃着刚刚发绿的青草。因为此时马上就要阳春三月了,所以湖面上并没有打鱼的渔船,要不然万帆竞发,那才是真的壮观。

这罗布泊乃是整个西域中最大的两条河,塔里木河、车儿臣河的交汇之处。相传古时,它曾足足有五六千里之阔。

百余年前,由于塔里木河中游的注滨河改道,楼兰城严重缺水。于是当时的敦煌太守急忙调集了一千兵马,更是从鄯善、焉耆[qí]、龟[qiū]兹三国各抽调了一千兵马。四千兵马不分昼夜的往注滨河中注水,才堪堪解了海头城缺水之位。

也就是从那个时候,罗布泊开始慢慢的收缩了,可即便如此,时至今日这罗布泊仍有千余里之阔。

最新小说: 三国:重生阿斗,我一统天下 我在一战当财阀:开局拯救法兰西 家父李隆基 穿越兽世:她生了一个新部落! 无敌小侯爷 诸天万界修改历史系统 从靖康之变开始,缔造最强大宋 穿越大秦,打造最强经济体 天运投胎啦!靠心声助娘亲巅峰 教皇请登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