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历史军事 > 还政于朝之归魏 > 第八十六章 印刷之术冠神州(一)

第八十六章 印刷之术冠神州(一)(1 / 2)

帝都洛阳城,国子学的大院之内。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此时正引领着一众学子们,对着面前的一件物事啧啧称奇。

只见这位老者身高八尺,手拄着一根普通的松木拐杖,戴一顶黑色儒士帽,着一领青色的布衣,须发荣美。

此人正是当年,数次拒绝了辽东公孙氏的征召,可是华歆[xin]一封书信和朝廷一道兴学的诏令,便不远千里以古稀高龄,西进洛阳的当代青州.北海郡大儒,管宁,管幼安。

为了征召这位无心政事的当代大儒,皇帝.曹丕更是在其还未离开青州之际,便早早的封他做了国子学祭酒。并且允诺,国子学之内所有的大小事宜,都有这位老先生说了算,而且所有的一应费用都有朝廷承担,如果有其它的要求,只要是合情合理的,朝廷都予以应允。

管宁此人,本无心政事,也无意做官,志在传宗教学。当初曹丕待汉,对此他虽然说不上反感,可也绝对说不上喜欢。

可是不久后,新皇曹丕的举动,却让他惊讶不已。当时天下戎马未歇,却先兴文教。营太学,再开国子学,更是诚心诚意的征召天下有才之士,这又怎的不让他心动呢。

相比起来,这次皇帝的许诺或许还没有当年辽东公孙康许诺的利重,可是却真正许诺到了他的心中。虽然不是什么油水肥差,可是却足以让他实现自己传宗教学的毕生愿望。

因此,在老友也是当朝三公之一的司空.华歆,一封书信抵达北海的时候,次日他便以七十七岁的高龄,动身西进帝都了。而皇帝.曹丕也确实没有食言,所允诺他的事情也都一一做到了。

即便在不久后,辽东公孙渊和北方五胡发生叛乱,甚至连皇帝本人都御驾亲征了长安。

可是在对太学和国子学的校馆营造上面,却没有丝毫的耽搁。因此这太学和国子学,才能以帝国并行首所建造完成校馆的身份,在黄初三年春,便正式的开始向帝国的各州郡招收符合条件的士子了。

当然盛名之下无虚士,这位当代大儒管宁,虽然在为人上稍微执拗了一点儿,可还是有真才实学的。

从黄初三年到如今,不过也才短短两年的时间,国子学已然初具规模了。各州举荐的、毛遂自荐的有志有才的学子们,前来入学的络绎不绝。当然,这其中更多的,乃是奔着管宁的名头来的。

经过严格的筛选之后,这国子学之内,仍有合格的优异之士将近千余人了,而且其隐隐有执天下国学校馆牛耳的趋势了。

并不是太学就不行,而是因为兼任太学祭酒的大儒钟繇,只是兼任学校祭酒。它本身更是大魏国的丞相,整日里还有一堆的政事要忙,因此也就肯定不能像管宁这样,全心全意的把一门心思全部花在校馆身上了。所以,这其中的差距自然也就清晰了。

而现如今,丞相钟繇又在今年年初去世了,朝廷一时间还没有任命新的太学祭酒,虽说校务上面并没有耽误多少,可是毕竟还是会受不小的影响的。

(本章未完,请翻页)

按照朝廷律令,今年是黄初三年那批学子们在校的最后一年了。今年冬天,对他们进行摸查和考核之后,就要被举荐到朝廷内,或者各州郡府衙为官了。是骡子是马,届时便会见真章了。

到那时,明面上不会有什么,可暗地里太学和国子学也肯定会暗暗较劲的。

不过这种情况,也是皇帝.曹丕所想要看到的,只有这样两家齐驱并进,作为皇帝的他也才能够更好的从中斡旋和制衡他们。另外这太学和国子学的士子们,入朝之后也会对朝中、州郡中,这些现有豪门氏族产生很大方面的制衡。当然,这也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不过最起码也算是已经有一个很好的开端了。

此时,国子学祭酒.管宁带领着学校的一众教瑜和学子们,在仔细端详的,正是刚刚宫中的尚方令派人送来的,一整份《尚书》的雕版,足足有七八十块之多。另外,尚方令还送来了一份胶泥活字,当然暂时只是常用的数千字。

当然同时同来的,还有江陵王.曹植大人所编撰的《雕版印刷之术》和《活字印刷之术》的论策。授人于鱼,不如授人于渔,这个浅显的道理,朝廷自然还是懂得的。

最新小说: 大唐天将军 三国:卧龙姐夫,忽悠刘备抢荆州 三国:封地1秒涨1兵,百万铁骑绕京城 天下长宁 养蛊人在红楼的邪异人生 我教学生修仙,真是为了考清华 大明第一工业巨匠 晚妆媚 大秦:我的心声被政哥偷听了! 永乐皇孙:外挂朱元璋,朱棣疯了

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