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 叶晟说故事 > 帝江

帝江(1 / 2)

是古代汉族神话中的神鸟。《山海经》第二卷《西山经·西次三经》云:“又西三百五十里曰天山,多金玉,有青雄黄,英水出焉,而西南流注于汤谷。有神鸟,其状如黄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浑敦无面目,是识歌舞,实惟也。”意思就是西方的天山上,有一只神鸟,形状像个黄布口袋,红得像一团红火,六只脚四只翅膀,耳目口鼻都没有,但却懂得歌舞,名字叫做“”。除此之外,《神异经》记载的怪兽也叫此名。黄帝、共工氏首领在一些记载当中也被称为“”。

现实中有一种叫军舰鸟的海鸟,发情期能鼓起巨大的红色嗉囊,向后仰头,不断抖动翅膀尾羽,高声鸣叫。但地理位置与山海经记载有不同。

1书籍记载

《山海经》

[1]

源自《山海经》

浑敦即浑沌,浑沌的形象为识歌舞的神鸟。有的本子为“有神焉”,繁体的“鸟”与“焉”写法相近,传抄中可能有差错,但都讲得通。显然,这里“浑敦”指太阳。

即原意为:像太阳一样平坦浑圆,耳目口鼻都没有,但却懂得歌舞。

《庄子》

《庄子·应帝王》中有“南海之帝为儵,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的句子。又写到“儵与忽时

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儵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这里的记载显示浑沌的形象乃有人之情而无人之形。

在《庄子·天地》中又有“彼假修浑沌氏之术也,识其一,不知其二。治其内,而不治其外”浑沌之智力实在有限。这里浑沌更被人化而冠以“氏”。这些显然并不是上古凶兽原型。更为原始的浑沌形象出自《山海经·西次三经》,“有神焉,其状如黄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浑敦无面目,是识歌舞,实为(江读作鸿)也。”这里的浑沌已和传说中魔兽的形象很一致了。再到后来,

《神异经》

《神异经》中云:“昆仑西有兽焉,其状如犬,长毛,四

足,似罴(音皮)而无爪,有目而不见,行不开,有两耳而不闻,有人知性,有腹无五藏,有肠直而不旋,食径过。人有德行而往抵触之,有凶德则往依凭之。名为混沌。空居无为,常咋其尾,回旋仰天而笑。”浑沌已经完完全全是凶兽的形象了。

2浑沌与编辑

即帝鸿,古音“江”与“鸿”通。

而帝鸿即黄帝——传说中中华民族的始祖。

袁枚(1716年-1798年)的《子不语·蛇王》中也说:“楚地有蛇王者,状类,无耳目爪鼻,但有口。其形方如肉柜,浑浑而行,所过处草木尽枯。”这段文字把、蛇(龙)、《庄子·应帝王》中的浑沌(见下文)联系在一起,决非偶然。

南海的天帝叫倏,北海的天帝叫忽,中央的天帝叫混沌。倏和忽两人常到混沌那里去玩耍,混沌招待他们非常殷勤周到。有一天倏和忽在一块儿商量怎样报答混沌的恩德。他们说,每个人都有眼耳口鼻……七窍,用来看呀,听呀,吃东西呀等等,偏那混沌一窍也没有,未免美中不足,我们不如去替他凿出几窍来。于是就带了斧头、凿子之类的工具,去给混沌凿窍。一天凿一窍,七天凿了七窍。但是可怜的混沌,经他好朋友这么一凿,却“呜呼哀哉,寿终正寝”了。这个有点滑稽意味的寓言,包含着开天辟地的神话的概念。混沌被倏忽——代表迅疾的时间——凿了七窍,混沌本身虽然是死了,但是继混沌之后的整个宇宙、世界却也因之而诞生了。(《庄子》载)

这里对“浑沌”大致有三类解释:

1)以自然之现象解,如李颐、梁简文帝、成玄英和陆长庚;

2)以人之现象解,如林希逸和胡文英;

最新小说: 天狐闯仙路 黄昏时刻的巨龙 万界之渊 绝嫁病公子 电影世界的无限旅程 《异界侠客游》 浮光彼岸 无尽幻想大世界 帝铠 吸血鬼异世录

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