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历史军事 > 失落的龙脉之探陵 > 第一章至第五章

第一章至第五章(2 / 2)

我们又惊又喜,既充满希望又顿感失望。惊之惊大明龙脉之神秘,喜之喜终于有了线索,希望来源于找到宝藏的信心,失望来源于听闻的这些话似乎仅仅只是个传说。老板见我们发呆,便笑着说:“怎么了?各位,也想找宝藏吗?”我愣了一下,忙说:“见笑了老板,我们只是普通的游客嘛!今天和您闲谈,听得我们入了神,您讲的太精彩了!”老板说:“我也是从老辈人那里听来的,好了各位,早点休息,我就不打扰了。”说完老板站起身和我们道别,去了前院。我们几个还是发呆,头都大了。最后决定先休息,明天再说。

说是休息,其实大家都没有睡好,心里想着“水龙脉”的事。第二天一早,我们早早的吃过早饭,便开始研究龙脉的事。我拿出地图,标记出北京、南京、盱眙、凤阳这几处有明代皇陵的地方,然后仔细研究它们之间的联系。又想到农家院老板所说的“三江两湖、五水河下金”,仔细观察之后,发现跟南京相关的当然是长江,跟盱眙、凤阳两地相关的当然是淮河,而将北京与南京、盱眙、凤阳能够联系在一起的,就只有纵贯南北的京杭大运河。所以我们初步认为所谓的“三江”应该是指“长江、淮河、京杭大运河”。再仔细观察,则发现淮河入洪泽湖,洪泽湖又联通高邮湖,然后又与京杭大运河和长江汇流,最终流入东海。所以我们初步认为所谓的“两湖”应该是指“洪泽湖、高邮湖”。这样一来,我们大概的明白了什么叫做“三江两湖”,也明白了三江两湖相加才可以称之为“五水河下金”。

那么宝藏到底在哪呢?总不能三江两湖的水底下全都是黄金吧?只能是在某一段汇合的地方才会找到龙脉宝藏。经过大家一致决定,我们准备实地去南京、盱眙、凤阳看一下皇陵,然后再察看一下“三江两湖”的汇合点到底在哪里,这样才能离龙脉宝藏更近一些。说干就干,我们辞别农家院老板,驱车赶往北京西站,将车在一个可以“包月”的私人停车场放好,便坐上火车赶往下一站—南京。当然了,有些特殊的装备只能放在车里,只能带一些简单的装备。

第四章:到访固若金汤的明孝陵

因为我们乘坐的是高铁,所以仅仅五个小时之后,我们便到达了六朝古都南京。这时已经是下午六点了,我们只能在火车站附近找宾馆住宿。安排好住宿,我们出去吃了点晚饭,大家在一起聊天,畅所欲言,感觉挺轻松。吃完晚饭,我们回到各自房间休息,准备明天去明孝陵。

第二天一早,我们吃过早饭,坐地铁赶往明孝陵所在的南京钟山风景区。明孝陵是大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陵寝,因明清两代后来所有的皇陵都按照明孝陵的规制和模式营建,所以明孝陵有“明清皇家第一陵”的美誉。也是南京这个六朝古都最大的皇陵。同时,明孝陵也是中国古代最大的帝王陵寝之一。它与秦皇陵和唐乾陵并称中国最“固若金汤”的三大皇陵,分别是中国皇陵历史上三大高峰期—秦汉时期、隋唐时期、明清时期的杰出代表,也是所有盗墓者不可逾越的三大皇室宝藏。现在的明孝陵是世界文化遗产,也是南京著名的旅游景点。它与中山陵毗邻,是钟山风景区的一颗璀璨明珠。

来到钟山脚下的苜蓿园旅游车站点,见大批的游客在买票,有的去中山陵,有的去明孝陵,还有的去其它景点。去中山陵的车很多,去明孝陵的车却很少,显然是去中山陵的游客要比去明孝陵的游客多,不知道长眠此地的明太祖朱元璋和国父孙中山会怎么想,呵呵!

等到了去明孝陵的车,车是敞篷的,是钟山景区专用的游客接送车。经过十几分钟的山路行驶,我们到达了明孝陵。我买了门票,我们四人走进景区。我们进来的“门口”是两段现代建造的墙,墙面上写着“世界文化遗产”,还有世界文化遗产标志。到了景区里面,最先看到的是金水桥,熟悉历史以及皇陵建筑的人现在就会明白,我们来到的其实是整个陵区的中间。这个位置将整个陵区分为“神道部分”和“主体部分”两大部分。

我们决定先参观主体部分,过了金水桥,走了一小段路,首先来到的是孝陵的正门—文武方门。现存的建筑是新中国于1999年修复的,因为历史上多次战乱,原有的建筑早已被毁,后来在清代被修复,但再次被毁,直到新中国才被按照原样复建。现为五门、黄瓦、朱门、红墙,正门上方悬挂长方形门额,竖书“文武方门”四个鎏金大字。

过了正门,前面便是碑殿。本来这里是明孝陵的中门,但毁于战火,后来由清代改建为碑殿。正中石碑上书“治隆唐宋”四个大字,乃是清康熙皇帝御题,意思是颂扬明太祖的治国方略超过了唐宗宋祖。当然,这也是康熙皇帝为了治理汉人而采用的一种方式。后来此碑被毁倒地,同治年间被扶起粘合,到了新中国1980年以后,碑身左右都被水泥所固定,一直到屋顶,形成了一堵墙。所以从前面只能见到驮碑的龟趺的前半身,而从后面才能见到龟趺的后半身。

碑殿之后就是孝陵的享殿。原有的享殿名为孝陵殿,但早已被毁,只剩下三层须弥座台基。台基四角有石雕螭首,前后各有三道踏跺,尚存有六块浮雕云龙山水大陛石。而现在位于台基中央的享殿是清代所修复改建的三间小享殿,殿内是“明孝陵史料陈列室”。

继续前行,纵深百余米、宽数十米的空地是当年露天祭祀的场所。中间有甬道,甬道尽头有石桥,称为升仙桥,意为过了此桥便是仙界。过了桥就是方城,孝陵的方城非常高大,如同城堡一般,外部全用大条石砌成。正中为一拱门,中通圆拱形隧道,过了隧道便可见宝顶南墙。其实整个宝顶便是一座小山包,周围皆用大条石砌成,形成了一圈围墙,真是固若金汤、无人可盗之。沿方城左右两侧步道可登上位于方城之上的明楼,明楼同样高大宏伟,为重檐黄瓦大屋顶。南面开三个拱门,其余三面各开一个拱门。站在方城明楼的北面,俯看宝顶,终于明白了明孝陵固若金汤名副其实,留给我们的仿佛只有宝顶南墙上的七个字:“此山明太祖之墓”。剩下的就只能凭着自己的想象力去浮想联翩了。

参观完主体部分,我们开始往回走,一直又回到金水桥。接下来开始参观神道部分,因为我们位于整个陵区的中间位置,所以只能从棂星门开始以反向的顺序参观整个神道了。孝陵的棂星门为明代原本的建筑,但却是后来重新修复的,只有六个石柱础为本来遗留,整个棂星门呈三开间的造型。

接下来是整个神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精华—石象生。孝陵的石象生最具特色,也可以说在中国都可称绝无仅有,因为其不同于历代帝陵神道成直线型,而是完全依地形山势建造为蜿蜒曲折的布局,使建筑与地形山势完美的结合,整条神道如同北斗七星一般独具特色。石象生的排列顺序为狮子、獬豸、骆驼、大象、麒麟、马、望柱、武将、文臣,其中六种石兽各自站、卧共两对,共计十二对、二十四件。狮子象征皇权,獬豸象征公正,骆驼象征疆域辽阔,大象则象征江山稳固,麒麟象征吉祥,马象征南征北战,一统江山。石望柱一对、两根,武将、文臣各两对,共四对、八尊。孝陵石象生虽历尽六百年风雨,但其精美的雕工让人叹为观止,赞叹不已,实在是中国历史上的石雕艺术瑰宝。

来到孝陵的神功圣德碑亭,终于明白为什么它被称为“四方城”了,因为它实在是太大了,而且四壁各有一个宽五米的拱形门洞,特别像一座城堡。碑亭里面是孝陵的神功圣德碑,乃是永乐大帝朱棣为其父朱元璋所撰述的歌功颂德的巨型石碑。现在的碑亭显得非常的残破。

最后我们来到大金门,大金门是孝陵的第一道正南大门,原为黄瓦重檐式建筑。现在只能看到上部砖石砌筑的墙壁和下部石造的须弥座,共有三个券门洞,中间高,两边稍低,整座门已经非常残破了。这里有景区的出口,我们走出景区,结束了明孝陵的参观。

参观完整个明孝陵,我们不仅没有什么线索,反而更加的摸不清头续,因为我们实在看不出这明孝陵与所谓的“水龙脉”有什么关系。

第五章:钟山遇高人,大明护陵将军之谜

我们在钟山的景区小路上漫无目的地走着,没有人说话,大家的情绪都很低落,仿佛整个探访的工作都陷入了僵局。过了一会儿,听到身后传来汽车的鸣笛声,我们回头一看,是一辆出租车。司机师傅问我们要不要打车,婷婷没好气地摆手想让他走,我却灵机一动,俯在车窗上问他:“师傅,这座钟山您熟吗?”司机一笑,说:“我就是南京人,而且经常来钟山景区,当然熟了,您说吧,想去哪?”我说:“那好,那您知道有哪里可以了解关于明朝的文化吗?这明孝陵周围就没有什么展览馆和陈列室吗?”司机想了一下,说:“那倒是没有,但有个地方,有位老人在那讲明史,分文不收,只要感兴趣就行,听说他是为了弘扬大明文化。”我的心一动,赶忙说:“那好,那您带我们去吧。”说完招呼他们三人上车,他们都没明白,但只好上车,去找那位老人。

十几分钟七拐八拐的路,终于到了。离老远我就见到有一个临时搭的小凉蓬,里面有张八仙桌,几把椅子,桌上摆着茶具,最靠里面的椅子上坐着一位老者。我们下了车,付过车费,便径直来到老者近前。我先施一礼,跟老者问了声好,老者很客气,请我们坐下,并给我们倒了茶水。我见老者须发皆白,仙风道骨,顿时心生敬佩,感觉没有必要绕圈子,便开门见山地问道:“老人家,我听说您在此讲述明史,分文不取,只为弘扬大明文化,我们几个对明史非常感兴趣,特来请您赐教。”老者面露微笑,道:“那不知几位想了解哪方面的历史呢?”我回答:“既然此时我们身在明孝陵周围,那就请您给我们讲一讲这明朝皇陵的历史典故吧。”老者哈哈大笑:“哈哈!几位问对人了,实不相瞒,我之所以在此弘扬大明文化,正是因为我就是大明朝护陵大将的后人啊!我最精通的便是大明的皇陵和护陵的历史啊!”听到这里,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这才叫绝处逢生,老天相助呢!

我们赶紧请老者开始讲述,老者喝了口茶,开始讲:“当年,永乐大帝朱棣在天寿山修建完自己的陵墓—长陵之后,为了使自己死后能够不受盗墓者的打扰,便开始着手建立一支特殊的军队,这支军队便是大明的护陵军。他们是从全国军队之中挑选的顶尖武林高手,个个身怀绝艺,个个誓死效忠大明皇帝。朱棣将他们全部都御赐为“朱”姓,这对他们来说是最大的荣耀。朱棣又将他们分为“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个部队。其中,青龙军负责守卫位于盱眙的明祖陵,白虎军负责守卫位于凤阳的明皇陵,朱雀军负责守卫位于南京的明太祖朱元璋的明孝陵,玄武军负责守卫位于北京的朱棣的明长陵(当然,当时朱棣并没有想到大明的灭亡,也不会想到自己的长陵会成为明十三陵的一部分。)后来,这几支部队都经历过战争,与李自成斗,与清军斗,最后大明灭亡了。但大清没有毁灭明十三陵和明孝陵,所以玄武军的后代和朱雀军的后代便繁衍了下来,我便是朱雀军其中一名将军的后世子孙啊!但是,李自成的农民军却为了断大明的龙脉而毁了明祖陵和明皇陵,后来,明祖陵又深埋水下,成为水下皇陵。所以经过这一切,青龙军和白虎军似乎并没有留下后人,好像这两支部队都神秘失踪了。还听说他们一直在水下生活,可这种说法好像太离谱了。”

我们静静地听着,听完这一段,我问道:“老人家,这几支神秘部队经历大明王朝几百年,他们的军队成员怎么组成的呢?”老者说:“因为当初最早的第一批军人都被赐“朱”姓,所以后来的每一批军人几乎都是他们的子孙,就这样一代一代地传下来,世代姓朱。当然,我也姓朱。”我点了点头,又接着问道:“那当年李自成毁坏了明祖陵和明皇陵,他找到大明的龙脉了吗?”老者说:“当然没有,别说他了,后来的清军,再后来的国民军都没有找到大明龙脉,至今也是个谜啊!我听说青龙军和白虎军的后人一代一代的都在水下守护着大明的龙脉呢!”

听到这里,我们更加确定大明龙脉就在水下,而且最可能就在明祖陵和明皇陵附近。我们又跟老者聊了一会儿,老者很慷慨,把有关明朝的皇陵的故事都讲给了我们。最后,我们辞别老者,并保证愿意为弘扬大明文化做贡献,打了个出租车,离开了钟山景区,准备去明祖陵和明皇陵看一下,并时刻准备进入水下一探究竟。

;

最新小说: 大明:爹,论治国,你真不行 诸天万界修改历史系统 大唐:超时空,闺蜜晋阳小公主! 家父李隆基 始皇尸变,祖天师也得跪! 三国:重生阿斗,我一统天下 从靖康之变开始,缔造最强大宋 穿越兽世:她生了一个新部落! 三国:开局截胡汉献帝,号令群雄! 晚妆媚

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