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历史军事 > 魏卿 > 第八十九章 王侯西去、归身北邙

第八十九章 王侯西去、归身北邙(1 / 2)

魏帝黄初七年,夏月丁巳日,帝曹丕崩于嘉福殿,时年四十,谥号:文帝。

六月,戊寅日,文帝葬于首阳陵。

首阳陵之所在,即在洛阳城外城之东邙山之侧。此处离昌陵悼侯、故征南大将军夏侯伯仁的新墓,距离不是太远。

原来的昌陵乡侯府,此刻已然换上了“昌陵侯府”四个鎏金的隶书大字,但此刻,府内早已不复往日的欢喜热闹,而是剩下了无穷无尽的萧索。

自夏侯尚逝世,已经一年了。

自古以来,至亲离世,皆当守孝三年。无他,只因每个人降生在这世上以后,父母皆要寸步不离的照看哺育自己三年。

三年服丧,不唯追思,亦是报答。

当初的少年,在经历了诸多事情以后,也已经成长成了坚毅的大人模样。

夏侯玄,也已十八岁了。如今的他,已经需要去承担起一个家族的担子了。

没来由的,一身丧服的家主昌陵侯,想起了前朝末年的那首儿歌:

侯非侯,王非王,千乘万骑上北邙。

太白原,金谷水,古来多少王侯将相,尽皆埋骨于此。

前汉自光武中兴,定都洛阳后,已有五帝葬于邙山。其中自然包含光武帝的原陵。

更有冉耕,吕不韦,樊哙,班超,贾谊,邓晨,邓骘,祭彤,刘宽,樊崇等前代名臣名将、名盗名贼葬身此处。

想当年,光武帝剿灭群雄,击败王莽,硬生生再次光复了大汉河山,可到如今,他自己做梦也绝不会料到,竟会和新的魏朝天子同葬邙山。

夏侯玄抬眼望去只见枕河蹬山,一园千柏的汉家陵阙,真可谓风光奇绝,然而他却无心欣赏眼前的众柏成像之奇景。

这一年来,他的心智已更加成熟,他的内心,已经变的如同平湖净水。

他脑中一闪,忽然又想起了一个来自民间的传说:

传说,在很久以前,在西域之西的昆仑山上,居住着一个得道的老道士,老道士有两个小弟子,师徒三人就这样在一个仙洞里修行。

有一天,老道指着洞中的一口鼎,对两个弟子说道:“为师今日要去天外一个道友那里作客,这口大鼎里所煮的,乃是从东海抓来的一条妖蟒,妖蟒唯有被蒸煮在此鼎之中,才可被制服,你们俩人一定切记,鼎下面要不时的架上桃木柴禾,鼎内也一定要不时地加水,千万切记,切记!”老道士说完,便乘骑仙鹤而去。

于是乎,两个弟子就开始轮流昼夜不息的给大鼎下架柴,给鼎内加水。

就这样,一晃几百年过去了,可是他们的师父还没有回来,两个小弟子即便耐心极好,也是得道之人,但毕竟道行尚浅,时日已久,也不禁有点着急了。

一天,大徒弟对他的师弟说:“师父不知几百年后才会回来,看这条妖蟒已被蒸煮数百年,想来法力已弱,我俩何不乘机下山好好玩耍它一番呢?”

小师弟也早有此意。于是,俩人便把火生得旺旺的,在鼎里添满了水之后,就这样下山去了。一路上他们虽然玩得开心,但不知为何,心中总放心不下师父交待的事,于是他们在一家酒店买了些酒肉之后,便匆忙赶了回来。可是可怕的事情依旧还是发生了,只见鼎底的火早已熄灭了,鼎内的仙水冷却之后,也被那黄蟒喝干了!

师徒二人慌了神,急忙沿着那妖蟒所留的痕迹追踪而去。师兄弟二人追踪不久,这才发现那黄蟒正向东海方向逃去,而妖蟒所走过的地方,则留下了一条黄色的水道。二人慌忙沿着黄水道追去,不久黄蟒发现了他们,又急忙改道向北面奔去。师兄弟俩赶忙抄近路去截,妖蟒一见,又是乱拐一阵,最终还是朝着东海奔去了。

民间的老人常说,这条妖蟒当年七拐八拐所留下的水道,就是今日天下的九曲大河。

再说那神仙师父回到昆仑山仙洞,一看大鼎底下的仙火早已熄灭多时,而那大鼎里黄蟒也早已不在了。他急忙呼唤两个小弟子,可是也无人应声,这位仙长什么都明白了。他长叹了一声道:“两个小畜牲放走了孽蟒,使它又要祸害人间了。”

于是这位仙长立即骑鹤向东追去。

两个小弟子再次追到天黑,眼看着妖蟒已经逃进了东海,无奈之下更无他法,正想稍作休息时,师父便已骑鹤赶到了。师父大喝一声道:“畜牲!你俩使黄蟒给人间留下了灾害,万物有轮回,孽因必有果,那你俩就永远守住这条水道吧!”说完,师父含泪施法,将自己的两个小弟子变成了两座山,永远守在这水道的两边。

后来,人们就把这条黄蟒留下的黄水道叫作河,把两个小弟子变成的山叫追蟒山。再后来,大河南岸的人们觉得追蟒山不好听,就将此山改叫邙山,一直沿用至今。

这是他儿时所深信不疑的传说。夏侯玄不禁自嘲一笑。所谓道法,乃是前朝张陵于鹄鸣山所创的。今时道门之传承,尚有江南龙虎山张鲁的后人。但纵观道门创立,至今不过数十年而已。此民间奇闻自然是杜撰无疑的了。

最新小说: 穿越兽世:她生了一个新部落! 从靖康之变开始,缔造最强大宋 诸天万界修改历史系统 三国:重生阿斗,我一统天下 穿越大秦,打造最强经济体 无敌小侯爷 我在一战当财阀:开局拯救法兰西 大明:爹,论治国,你真不行 家父李隆基 大唐:超时空,闺蜜晋阳小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