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青春校园 > 星球殒灭 > 第四十四章 双子星

第四十四章 双子星(1 / 1)

?当火星迁徙计划如火如荼的进行同时,当局太空科研局突然递交上来一份关于月球表面发现核晶的报告,在这篇报告中,没有什么对火星迁徙计划有用的内容,也对新能源开发没有任何意义,然而里面有这样的一段描述:在建立月表居住基地的时候,我们曾经发现大规模的核晶物质,该物质成分与地球地核核晶成分预计相似程度为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由于我们迄今为止没有取得过地球地核核晶,故无法确定其形似度。

这篇报告原本没有什么,可是早在几百年前,地球的天文学家和地质学家曾经做出过如下预测,一,在地核周围存在着一种核晶,这种核晶及其坚硬,其形成的成分和形成原理无法预知。二、太阳系本应有十颗行星,在地球与火星之间曾经存在过一个行星,我们称之为玛雅行星,这颗行星在遭遇外太空陨石碰撞后毁灭,形成太阳系外行星带。三、对于地球的卫星——月球而言,其体积实在是太过巨大,而且该卫星并不是按照环绕方式存在,而是始终将一面对象地球旋转,这些特征都不是一颗卫星应该有的特征。

然而,太空科研局的这篇报道或许能够为我们提供如下假设。

首先,太阳系的确存在存在第十颗行星,这颗玛雅星是存在的,它的位置也确实在火星和地球之间。其次,玛雅星与地球是一个双子行星,地球与玛雅星相互环绕飞行,并且二者的的轨道十分接近。由于两颗行星太过接近,导致地球的自身引力将玛雅星吸引至地球轨道附近,随后,地球开始将玛雅星上的物质吸收到地球上,原本和火星相同大小的地球,经历过这次吸收后,体积增加了近一倍。接着,地球将玛雅星上的物质吸收完后,玛雅星仅留存了一个地核,最后,由于地球强大的引力作用,导致玛雅星自身引力消失,而且其地核内物质开始向地球挪动,最后固定,最终玛雅星一直将一面对准地球。至此,玛雅星灭亡,月球形成。

如此一来,月球的形成便解释通了,此外,另外一个假设也随之形成。那就是地球生命的起源。我们一直在寻找地球生命来自哪里。而这次发现,对这一命题有了新的解释,那就是地球的生命是随同地球一起诞生的。

在这里,我们现在可以如此大胆的假设了,地球形成后如同火星一般,昼夜温差极大,而且水源也一直是以固体冰形态存在,随着玛雅星的靠近,地壳发生剧烈震荡,大规模火山喷发开始,将地球内部的各种物质喷向地表,这些原本在地表不存在的物质为生命的形成奠定了一定的基础,然而,这些是远远不够的。仅以地球上的物质来形成生命诞生的必要基础还需要很多条件,这时,玛雅星上的物质开始向地球移动,地球表面原本的火山喷发使得地表水开始融化,地表温度急剧上升,大规模的降雨出现,而水蒸气会因为地表温度迟迟不能降低而开始在天空中留存,无法降落,玛雅星的物质到了地球后,与大气中的水蒸气结合,开始大规模降雨,这次降雨开始让火热的地表开始降温,玛雅星停留到相对固定的位置时,地壳震荡也停止了,玛雅星物质不断的流入,也使得地球出现温室效应,原本应该直线下降的温度,也开始稳定下来。

玛雅星物质的到来也带来了大规模的放电现象,这些放电使原本简单的物理反应转变成为化学反应,大气中的氮气为生命的诞生提供了平台,放电效应为生命的诞生提供了能量,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最基础的蛋白质诞生了。然而蛋白质并不是生命,但是蛋白质为核糖核酸的形成提供了一定的基础,于是,第一次的蛋白质分裂形成了。在这里,生命应该说是已经诞生了,它已经具备了生命的最主要特征——繁衍。

但是仅此来决断还不够,蛋白质的分裂并不是典型性的生命特征,因为生命有开始,必然会有结束,可是蛋白质的分裂并不会导致蛋白质的灭亡,因此,在这里还不能将蛋白质的分裂定义为生命。

而接下来的地表环境开始变化,玛雅星的物质已经全部转移给了地球,地表放电现象结束了,大规模的降雨也结束了。存在与大气中的蛋白质降落到了地表的各个地方。而且,这次地表变化使地球温度趋于平稳,其昼夜温差变化稳定到了一百摄氏度以内,这为生命的诞生提供了基础。

蛋白质的繁衍没有了放电提供的能量,也开始停滞下来,然而,玛雅星的环绕为地球提供了潮汐的可能,原本平静的水面开始流动起来,大海里的各个物质开始移动起来,于是,原本单一的各个物质形成了一个整体,他们彼此提供能量,遗传代码,提供原料,一个简单的生命就此诞生了。

这些物质各有各的分工,各有各的功能,形成一个集合体。由于彼此间的合作,这个简单的生命形成了第一次的分裂,繁衍,形成了。当外界物质不足时,这个简单的生命无法取得能量,其间的合作开始出现分歧,能量无法继续提供,导致最终,这个简单生命灭亡了,它的灭亡虽然是整体的灭亡,但是对于它们之间的个体而言,只是短暂的分开而已。这个集合体被科学家称之为女娲尘,女娲尘在灭亡后,各个物质再次从新融合,之前不够稳定的物质被相对稳定的物质所取代,然而能量的获取依旧是阻碍生命诞生的重要元素,为了克服这个问题,女娲尘找到一个理想的繁殖地:海底活火山,在这里,有足够的能量,足够的物质交换。相对稳定的物质在火山喷发中,变的足够稳定。可是当物质不断的聚集后,女娲尘本身已经无法承载这些重量了,女娲尘成就了第二次破灭。这次破灭将原本已经足够稳定的物质释放出来,这些物质在原有的基础之上,开始从新聚集,这个过程比第一次聚集迅速,稳定而且数量繁多。生命至此,已经拥有的基本的雏形。

当女娲尘经历的第二次分裂后,女娲尘进化了一个新的功能,吸收已经成型的女娲尘,这个功能使得聚集又一次加速。可是快速的聚集带来的是快速的灭亡,女娲尘需要能够的稳定来阻止这样的灭亡。于是女娲尘开始在物质之间开始的第一次明确的分工,在中间的是足够稳定的物质,周围是储存能量的物质,四周是吸收新物质的物质,但是仅仅这样是不够的,女娲尘进化出了一个划时代的功能,排泄。将结构不够稳定的物质排出体外,保留结构稳定的物质,这里,第一次新陈代谢发生了。利用火山力量,女娲尘开始吸收外界物质,并通过自身物质分工,将这些物质转变成足够稳定的物质,将剩余不够稳定的物质排出体外。这样,女娲尘再也不用担忧质量问题导致的破灭。可是仅仅这样还是不能解决问题,火山喷发并不是长久不变的。没有了能量支撑,女娲尘又一次破灭了。

为了克服这个苦难,女娲尘获取了另一项重要的技能,保护层。这个保护层不仅可以保持在能量不足时女娲尘内部能量不会向外流失,也能开始选择性的接收需要的物质,阻止不需要的物质进入,同时还能防止自身物质的流失。这样,女娲尘已经形成了生命的基本形态。当火山停止喷发时,女娲尘利用自身已有功能,将保护层关闭,使得内外物质不能交换,当遇到新能量输入时,保护层会从新打开,开始物质交换。这个功能的出现,使得女娲尘不再仅仅依靠火山的能量了。女娲尘随着水流,来到了海平面,在这里,有足够的阳光,女娲尘开始了新一轮繁衍。

在这里有必要提一下,之前文章中说的是蛋白质,可是在后面却全部是物质,似乎有些矛盾。其实在作者看来,生命刚开始的阶段,是没有RNA和DNA的存在,生命的延续全部依靠的是蛋白质的作用。此时的蛋白质不仅需要进行新陈代谢,还要刻录遗传代码,在生命出现的早期,蛋白质之间仅有简单的分工,而且遗传方式都是一样的,并没有出现生命的多样性,而女娲尘,其实是多个蛋白质通过组合后形成的一种类生命物质,之所以说是类生命,是因为在女娲尘上,不但没有出现完全的遗传,也没有出现完全的新陈代谢,所有的这些功能,都是建立在蛋白质的组合方式基础上产生的。在这里希望读者静静观看,这些内容全部都是作者自己编出来的,没有借鉴过任何读物或资料。作者知道这里的逻辑或许没有各位读者那么完整,但是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没有苦劳也有疲劳,希望各位读者在评论时手下留情,不喜勿喷,作者在此谢谢各位

最新小说: 顶流别慌:傲娇大小姐是玄学真大佬 人在高武,无敌从提前登录开始! 快穿:修仙大佬在各位面杀疯了 重生大齐,我屡破奇案 我在游戏世界抓凶手 天灾降临,我在海洋求生当大佬 我,区区扎纸匠,你却让我办大案 末世天灾,抢艘航母当基地 阴间直播:不打赏?我揍你先人 规则怪谈:花火在怪谈里欢愉

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