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港台言情 > 声色犬马之风情大宋 > 第三百六十章 等敌人都心急

第三百六十章 等敌人都心急(2 / 2)

倩娘在边上脸一红,瞪了石元孙一眼。倒让李清开了眼。原来姐姐也会做小女儿姿态呀。

党项人欲发大军前来攻打清风寨,这消息的确是倩娘先得知地,而倩娘又是从乞颜人的嘴里知道这么回事情,她如今不但是清风寨的财务主管,还是乞颜人经商的总负责人,原本风雨楼就是石元孙的耳目,而利用走家串户的商贾刺探消息,正是情报来源的不二法门。

其实朝廷也是这么做的,只不过他们做地没有倩娘那么专业罢了。象派遣买马提举官省马,宋真宗就交代了“买马之法,不独繁牧国马,亦欲招来蕃部,以伺敌情。”只是那些买马的官不是专业出身。动机是好的。效果却差强人意。

乞颜人就不一样了,他们本身也是逐水草而居。居无定所,与党项人的交道以前就打得很多,再说生活习性相通,装束也近,这比宋人就有了天生的优越性,再说上回劫马是李德明悄悄调别处兵去干的,连银州守备都不知晓,所以人家觉得冤呢;而一般的党项人就更不清楚这回事了,本来定难五州就是赖契丹支持,乞颜人是契丹那边地,那和宋人也是世仇,敌人地敌人就是朋友,千年之前这逻辑关系也说的通。

至于乞颜人在定难境内可以畅行无阻,这也是党项人没办法的事情,党项人穷啊,哪拿得出大笔钱来运行什么商业呢?何况在榷场上只有宋人能和买党项人的货物,而党项人想先拿宋人的货物以后付钱,那是门都没有的事情;再一个乞颜部落现在很弱小,李德明也知道他们穷,虽然卖马给大宋极大的损害了党项人的利益,可他也认为这不过是谋生的法子罢了,何况劫了一次马后,乞颜人再也没敢送马过来,而针头线脑、丝绸茶叶这样地小买卖又是党项所需要的,因此并没禁止乞颜人在定难境内行商,相反还很欢迎。

真正的行军打仗可不是写小说,一出手就是几万几十万的,人数上千,望不到边,人数上万,无边无岸,何况党项人这次还是从西边调精兵过来,这牵扯的事情就多了,也总会有党项人自己要询问原因地,言者无心,听者有意,“清风寨”三个字一入了乞颜人地耳朵,这引起的警觉就非常大了,花了一番功夫又打听了这次是夏国主地儿子李元昊亲自带队出征,不可谓不慎重,得知消息的乞颜人立即飞马来报倩娘。

倩娘一听可急了,清风寨虽然才把银州的党项人杀得人仰马翻,可那毕竟不是党项人的精兵,而且人数也不多,现在大军前来,清风寨怎么抵挡得了?

一方面赶紧通知刘叔早做预防,一方面倩娘就抓着石元孙向朝廷急报,告急文书是一天一封,还是倩娘守着石元孙写,边关无战事已近二十多年,不这样就怕朝廷不重视,延州才多少兵马?可洛阳就驻着好几万整日无所事事的禁军,怎么着也该调些来护卫边关。

咱大宋朝廷处事还就这么让你觉得可爱又可气的,朝廷很重视,于是专门派人到江宁把李清接了来,又催命似的赶着他到了延州,还遣了御前班值做护卫,这就是全部援军了,还特地发公文告戒延州边军不得参与纷争,一面给了宰执都难以享受的殊荣,一面送上鬼门关。估计这应该都是柳七的错,谁叫他的鼓儿词写的那么脍炙人口呢?敢情他李清就是身高丈二。双眼一瞪赛铜铃,到了两军阵上只要吼上几声。党项人就该落荒而逃,所以压根不用派别地援军了,没得糟践粮食。

盼援军只盼来个李清,倩娘也不知道自己是该高兴还是不高兴,不过瞧李清的样子也不是很恼火,倩娘想想也释然了,秦淮***虽好,可李清也不是单身前往。据闻云三娘也跟着一块去了,有两个女人在边上,想必被看得很紧,这***还无处赏去,否则怎么听说李三郎在江宁还折腾什么水军呢?这肯定是被闷得无处发泄了,否则以李三郎地性情,日日在温柔乡都不得闲。哪会和一群粗蛮汉子混去?

“倒也不与姐姐客套。这谢字无须说了,只是可曾探明党项大军究竟几何?又几时来攻清风寨?”李清问道。

倩娘也摇头了,又没有无间道,这种高层人物才知晓的军事机密,可不是行脚商人可以打听的到的,只是道听途说罢了,人家说了万儿八千,想必不会少罢,反正有备无患总是好的。辛辛苦苦立起的清风寨不能叫党项人给祸害了。

说起来还真不能说朝廷的处置就怎么离谱,边境息兵二十多年,除了党项人偶然过境劫掠,不闻杀伐已久,又不是处在两国交战的时刻。听风就是雨么?听说党项人要发大军来。可毕竟还是没来啊,调那么多军队到延州。那党项人要是不来了呢?这不成了笑话么,何况军需粮草饷俸也不是小数目。

倩娘其实心里也有些惴惴不安,消息可是从她这里放出来地,清风寨早就枕戈待旦,不象李清看到的那么不在意,而是外紧内松,刘叔连若风都派出去了,就是在边境上打探对面有什么动静,而延州城也一样,不需要倩娘催促,石元孙也放出探骑,还修书到秦凤路的军中同僚处打听党项人的虚实,可那边也和延州以及清风寨的探骑得的一个结果,就是党项人啥动静都没有,相反边境线上还比平时更安稳些,连过境劫掠的党项人都少了。

李清掰手指头算计,清风寨烧党项大军地粮草是去年年底地事情,想必党项人那边不出两月就收到风声,因为银州守兵过来讲道理就是两个月之后,然后是和大宋朝廷打嘴皮仗,就算来往信件需要时间,说翻了也就最多再花三个月,加上派人去江宁接李清以及李情来延州的行程,又是近两个月过去了,现在已是中秋时分,怎么对面还没动静呢?党项人可都是骑兵,按说就是从西边调兵,也无须花这么长时间,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党项人定是缺粮!”石元孙一锤定音的说道。

这个论断太有说服力了,连李情都觉得就是这么回事,咱不就是烧了他们的粮秣弄得他们连西边的战事都被迫停了,哪还有粮草又供应大军来攻打清风寨?何况一出动就是上万人?

而且石元孙对党项人为什么要抢劫乞颜人的马,并且越货还要烧人,这其中的原因他理解的更透彻些,因为他是朝廷命官,不象倩娘这么只关心延州和清风寨,在他认为乞颜人的送马行为已经让党项人忍无可忍了,又顾忌着契丹人地利害,才被迫抢劫,而不是明令禁止。

契丹人不愿意卖马给大宋,因为自太宗朝以来,宋朝和契丹争战不休,好几次都是举国大战,现在虽说休了兵,可防范未然还是要的,宋朝地广人多,要是有了彪勇善战的骑兵,那契丹人可就没优势了。

而大宋转而向党项人买马,这对党项人来说,也是解了燃眉之急,李德明“事宋甚恭”这么多年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向大宋换粮食么?他们和回鹘、吐蕃一直争战未休呢,前几年好不容易打下的凉州,现在又给回鹘人夺了回去;并且和吐蕃也是势成水火。

大军作战就得要粮草,而党项人只畜牧不事农桑,一直缺粮,当年太宗朝时和宋兵打了那么些年,一是为地盘,二就是为了可以向宋朝买粮,可党项人有什么?那些药材、牲畜值几个钱?唯一拿得出手的还就是马匹了。

往常只要是马,大宋地提举官都不怎么挑地,谁叫他们缺呢?现在好了,多了乞颜人这么一搅和,挑剔很多不说,价钱也直线下降,现在想卖到五十贯一匹还非得是好马不可,而且还经常出现提举官看了半天,一匹都不要。

这可把党项人气坏了,你不买马咱拿什么换粮呢?

最新小说: 穿越大唐当股东 大明:让你当锦鲤,你去当老六? 江山风华录:开局从卖驴开始 九州立志传 万历小捕快 自驾到大唐,开局救助长乐公主 江边的月亮 重生后白月光渣了所有人 归藏 嫡女重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