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评卷1(2 / 2)

此时在州府府衙之中,袁实与一名官员打扮的人正在饮茶。

一位府衙进来对着官员拱手道:“知州,卷子已整理齐了。”

这位官员便是时任临安府地方官的许知州了。

许知州对袁实道:“诚斋先生,这就请你与我一道,去看看这一届考生的试卷吧。”

袁实是地方上的文学大儒,受许知州所请,作为阅卷的评阅官。

这对于袁实所在的池南书院来说也是一种莫大的光荣,甚至也是招收学生的一块金子招牌。

说话间,两人互相谦让地出了门,到了阅卷堂。

阅卷堂其实就是几个并排的大房间,每个房间里边摆了两排桌子。

每排桌子前各有十几个阅卷文官正在阅卷。

这些阅卷官都是从往年中选的举子中选出来的,还有一些曾经考中过进士。

他们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入仕,而是选择回乡教书。

这些选拔出来的阅卷官,本身就有深厚的文学功底。

可见在宋朝对于科举还是十分看重的。

这些阅卷官按照三科把试卷分类好。

一般来说,墨义是最简单的。

只要是选出来的阅卷官都能批阅。

诗赋则往往会选那些诗词文采比较好的阅卷官批阅。

而策论一项,则一般都是由文学大儒并政府官员一起来批阅。

像诚斋先生这样名气比较大的学者就会去批阅策论。

许知州则不负责具体的阅卷工作,只需要把众人选出来的优秀卷子过目一遍即可。

考生们写的卷子都需要把名字糊上。

到殿试的时候,还会把学生们的考卷重新由专人誊抄一遍,以免由笔迹产生舞弊。

袁实随机抽取了一份策论,就开始看起来。

今年的策论取的题目是赋税。

赋税一题说容易也容易,说难却也非常难。

盖因赋税问题在历朝历代都是朝廷的重点,有许多史料和文章可以参考。

但又因为各朝各代的情况不相同,所以不能把那些文章结论完完整整抄过来,需要结合现在具体的情况,来具体做分析。

这就极考验考生对于时事的见解与细微的分析能力,甚至还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算术能力。

在袁实看来,今年的题目起的很好,因为能打“上等”卷的试卷实在是太少。

他往往看前两页就知此人立意如何,胸有多少点墨。

坐在袁实旁边的阅卷官看到袁实阅卷飞快,时不时在试卷上用朱笔写上“下等”,再按上自己的印章。

速度足足比他身边的人快两三倍。

隔壁桌的阅卷官看诚斋先生如此快速,不由地摇了摇头,与旁边的人使了个颜色,努了下嘴。

旁边的人看了一眼,也会意地摇摇头。

外面的人不知道,可在他们这些阅卷官的心里面可清楚的很,袁实阅卷可是出了名的辣手。

最新小说: 新帝国:从土匪到军阀 快穿之总有男神暗恋我 大宋青衫子 大秦:我有一个神奇书店 反派女主开局只想抢江山 快穿之宿主她好怂啊 状元养成记 穿越之王爷求您别耍流氓 时空隧道之云中谁寄锦书来 慕少你老婆虐渣了

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