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历史军事 > 红楼:开局把薛宝钗带回家 > 第二百八十二章 医者仁心和村医手册

第二百八十二章 医者仁心和村医手册(2 / 2)

因此,这样的村医药方,不用管什么副作用。

迅速起效的,才是最好的药方。

说道此处,冯一博微微一笑,随口画起了大饼,道:

「书成之日,造福一方,千古之后,定不逊《备急千金要方》!」

《备急千金要方》是药王孙思邈的著作,本意和冯一博所说的确实差不多。

都是为了应急的成方。

但孙思邈是唐代的人,很多东西局也限于那个时代。

这本医术肯定是一部奠基之作,也有着很强的指导意义。

但不得不说的是,不少药方也好,或者药材也好。

要么已经消失,或是贵的买不起。

要么证实无效,有了更好的解决办法。

所以,即使是中医,也不是越古越好。

世间一切,都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

没有什么以古为尊,也没有什么能亘古不变。

就连圣人的话,每个时代也都有不同的解读。

说来说去,就是这本书已经无法完全适应这个时代了。

不过,冯一博画的饼还是有些太大。

王济仁一听就微微撇嘴。

没办法,《备急千金要方》的地位太高。

其中包罗万象,肯定不是一本什么《村医手册》能比的。

冯一博自然也清楚,二者无法比拟。

但他要的就是简单。

他坚信,《村医手册》对于东海郡一地的医疗发展。

比《备急千金要方》那样几百年前的医书,能发挥的作用更大!

何况,他之所以找王济仁这样的名医编撰,是想要保障其最佳效果。

并非是要搞出一本医学巨著。

但此时见王济仁有些不信,冯一博就笑着道:

「我听闻:「凡大医治病,必当

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

这段话,王济仁可太熟悉了。

这正是《备急千金要方》的第一卷,《大医精诚》一章所载。

对于这个时代,任何一个学医的来说。

这都是要背诵默写的内容!

学医先修德,是这个时代的普遍观念。

千金方里的第一卷,就都是关于医德的内容。

冯一博没研究过后面的,但关于医德的记述还是看过的。

说道此处,他不由赞道:

「医家药王此言,与我儒家亚圣的「恻隐之心,仁之端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亚圣自然就是孟子。

王济仁不知道他从孙思邈说到孟子,这样东拉西扯的,到底是什么意思。

闻言只微微皱眉,并没出言打断。

「正是因为医者仁心,药王才会撰写《备急千金要方》这样的书。」

这话不假!

《备急千金要方》中的「千金」二字,就是孙思邈以人命重于「千金」之意所取。

所以这本书,也被简称为《千金方》。

孙思邈认为,每一个药方的价值,不是因为其价格,而是因为能救人于危殆之中。

这也是千百年来,每一个真正医者的共识!

冯一博这话的意思,显然是在说:

你王济仁撰写《村医手册》,就是在继承孙思邈的遗志。

事实上,冯一博说的《村医手册》。

就是准备按照《赤脚医生手册》的理念,沿用《千金方》的模式进行编撰。

所以说是继承孙思邈的遗志,倒也不算错。

「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

这话依旧是《千金方》里所载。

冯一博随后引用,一脸正色的继续道:

「若是《村医手册》问世,虽不能治一国,却也能医一郡,是不是上医不知道,但肯定在中医之上!」

说到此,他微微一顿,随口吟诵道:

「他日桃李满天下,遍地医者入你门,名扬海外传道统,儒有亚圣药有君!」

这随口吟诵的打油诗一出,王济仁只觉脑子里「轰」的一下!

冯一博将他和孟子作比,显然是说他写好了这本书,就仅次于孙思邈。

差不多说他是「药王第二」。

这样的马屁太过,他倒是没往心里去。

但冯一博的前三句,包含的关键词:

「桃李满天下」,「医者入其门」,「海外传道统」。

却描绘出一副未来的美好图景。

不得不说,就在这一刻。

他学医的初心,似乎被冯一博的大饼,给唤醒了!

「医者仁心」四个字,不断在脑海中盘旋着。

那三句话,最终也汇聚成一句话:

若是能著述一本这样的医书,他日西去也能留下一桩美谈。

王济仁刚露出一丝微笑,想要点头。

忽地又反应过来不对,皱眉道:

「您说的这个地方,在哪?」

「东海郡。」

最新小说: 大明:爹,论治国,你真不行 诸天万界修改历史系统 家父李隆基 穿越大秦,打造最强经济体 从靖康之变开始,缔造最强大宋 三国:重生阿斗,我一统天下 无敌小侯爷 穿越兽世:她生了一个新部落! 大唐:超时空,闺蜜晋阳小公主! 我在一战当财阀:开局拯救法兰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