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历史军事 > 红楼:开局把薛宝钗带回家 > 第三百六十六章 陈勤之回京

第三百六十六章 陈勤之回京(2 / 2)

“去看看是谁?”

长随闻言,连忙停车查看。

这时冯一博已经下车,见陈勤之的车停了下来,便快步上前一礼,朗声道:

“冯渊不告而至,实在失礼!”

陈勤之一听,微微皱眉?

他沉吟了一下,才吩咐道:

“先让他进来吧。”

随后,他在下人的搀扶下进了内院。

冯一博则被带到厅中,奉上香茗等候。

他在座位上鼻观眼眼观心,一动不动。

坐了良久,才终于听到外面的脚步声响起。

“身子骨不济,行动慢了些,让侯爷久等了。”

声音先到,随后陈勤之被人扶着进来。

冯一博忙起身过去跟着一起搀扶,还道:

“冯渊实是怕陈阁老闭门谢客,因此才仓促跟了过来,还望见谅。”

陈勤之和刚刚一样,并没拒绝冯一博的搀扶,还笑道:

“侯爷客气了,你为先帝报了大仇,老夫还没来得及谢过。”

将陈勤之小心翼翼的安置在座位上。

冯一博才微微一松,摇头道:

“身为人臣,这事并不值得夸耀,反倒是没有早点发现逆首的真面目,实在有些愧对先帝。”

景顺帝和陈勤之君臣相得多年,师徒感情也很深。

所以冯一博并没有过分谦虚,而且对景顺帝的死表达了遗憾。

果然,陈勤之闻言,有些感慨的道:

“你为先帝报仇,又救了陛下,今日朝堂还有一扶之恩,只要不是劝我留下,老夫便尽量满足你的请求。”

到了他这个位置和年纪,已经可以从心所欲。

既然对方这般处心积虑的来见他,那定然是有所求的。

而对方的一系列作为,又让他心存好感。

所以,陈勤之才会让他进门。

不然以冯一博的无礼,他刚刚只要不理会就好了。

现在他也没有遮掩,就直接划好界限。

只要对方所求在合理范围内,他也不介意给对方一点正向反馈。

冯一博闻言,倒是没有直接提出请求。

而是先笑了笑,问道:

“陈阁老可知道新学?”

对方没有提出请求,反而提起什么新学。

这让陈勤之有些不解,但也点点头道:

“有所耳闻。”

新学传播的极快,绝对算是最近的爆款。

上到九十九,下到刚会走。

只要家里有国子监上学的,或者是去过青楼的,茶余饭后难免提及。

他们就都成为了新学的传播者。

权贵圈,学术圈,还有后宅的女人们。

现在几乎都绕不开这个话题。

不是新学有多好,只是有足够的话题性。

比如:谁被人以“君子之诛”的名义揍了,或者哪位大儒又批评新学了。

只要有点社交的人,想要不知道新学的大名都很难。

冯一博见陈勤之都知道,心中难免还是有点小得意的。

不过,他自然不会表现出来,而是借机道:

“那陈阁老可知,这就是我们改革的第一步,从大魏的风气开始。”

这显然是在向陈勤之报告成绩,还暗藏了一点小心思。

第一步是改革风气,那第二步是什么?

可陈勤之是什么人?

他一听,心里明白了几分。

但他没有顺着冯一博的话去问,而是笑道:

“你们搞得那个‘君子之道’,老夫听说了,今日来找我,莫非你们是想作蔡元常,让我来作王介甫?”

蔡元常,就是被称为北宋六贼之首的蔡京。

他在位期间,对王安石的变法极为支持。

甚至他家还和王安石是亲家。

蔡京的弟弟娶的就是王安石的女儿。

但相传,他从政显现出了极高的能力。

却偏偏借改革漏洞,从中渔利。

甚至有人觉得,改革失败,还有北宋灭亡,都是他的锅。

当然,也有人说是王安石的锅。

很显然,这在政坛都不是什么太好的比喻。

陈勤之这些话,显然是在敲打冯一博。

让他们别想着借改革之机渔利。

“王介甫哪有阁老的格局?您老要做也是范文正!”

冯一博一进正堂就看到了墙上的字。

好巧不巧的,和李守中一样。

挂的都是范仲淹的名句,还都是一首作品里的。

正堂之中悬挂的,正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八个字。

他来不及细看,就想来一招故技重施。

可惜的是,陈勤之失笑着摇头道:

“你也别捧我,墙上这幅字是别人送的,你不如仔细看看下面的落款。”

以陈勤之的道行,自然猜到了冯一博那点小心思。

何况,冯一博也不是第一个用范仲淹拍他马屁的。

墙上的那个人才是。

冯一博微微一愣,抬头仔细端详。

只见上面落款处的印章上,写着:太液钓叟。

这个别号显然来头不小,因为太液池就在皇宫大内。

这好像是……景顺帝的别号之一?

景顺帝别号不多,大概七八个。

当然,这是相比之下不多。

毕竟相传天泰帝有上百别号。

不管怎么说,这应该都不是陈勤之自己写的了。

看来,这和恩师那次不同。

自己这次是哭错坟了啊?!

虽然如此,冯一博却丝毫不觉尴尬,转而又道:

“说来,冯渊也是看过您老的《谨始十事》,所以觉得您和范文正一样心怀天下,也正是因为有缘拜读,才燃起了改革之初心。”

没关系!

冯一博这次可是有备而来,墙上的字画不过是临场发挥。

可惜,陈勤之显然不吃这套,似笑非笑的道:

“侯爷还是不要搞这些虚套,直接说你的想法就好。”

景顺帝甫一登极,他就上《谨始十事》。

可惜的是,景顺帝刚刚尝试不久,朝中的党争就开始了。

好在,这事在陈勤之的坚持下,这些年里,陆陆续续的,有少部分已经执行下去。

都说人亡政息,现在景顺帝一死,陈勤之没了那个心气。

屡试不爽的偶像激发初心宣告失败。

冯一博见状,便不再绕弯子,直接道:

“如果陈阁老有心改革,我们愿附骥尾,如果您已经没了心气,就帮我们把把关,改革的事交给我们年轻人如何?”

“如何把关?”

陈勤之显然是没了心气,但又对改革的事还有点好奇。

他倒是想知道知道,这些搞出点动静的年轻人,还能不能搞出点别的惊喜。

冯一博闻言,笑道:

“别让我们成为王介甫就好。”

最新小说: 诸天万界修改历史系统 三国:重生阿斗,我一统天下 从靖康之变开始,缔造最强大宋 穿越兽世:她生了一个新部落! 我在一战当财阀:开局拯救法兰西 家父李隆基 无敌小侯爷 大明:爹,论治国,你真不行 大唐:超时空,闺蜜晋阳小公主! 穿越大秦,打造最强经济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