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历史军事 > 普拉斯玛 > 第16章 魔方号星舰(1)

第16章 魔方号星舰(1)(2 / 2)

因为当光速已经突破到了第三亚光速时,这就意味着人类突破光速的时间已经指日可待了。于是乎,为了迎接地球人类即将到来的光速时代,地球上的七个星舰基地全都积极的行动了起来。

七个星舰基地都开始设计研发更新、更大、更适合系外远航的超级大型星舰。而魔方号星舰,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由SA的第七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发设计和建造的。

没错。

魔方号星舰是一艘反动力驱动星舰。

可话说回来了,全球七大星舰基地设计建造的系外星舰,又有哪一艘星舰没有舰载反动力装置呢?

但是,魔方号星舰之所以与众不同,不仅仅因为它是一艘反动力星舰,也不仅仅因为它是地球人类有史以来建造的最大的一艘巨型系外星舰,而是它独一无二的构造设计。

用一句话说,那就是舰如其名。

魔方号星舰,是一艘基于魔方几何公式和几何结构设计建造的超级巨型星舰。

自从匈牙利建筑学教授鲁比克在4年发明了三阶魔方以后,在之后的几百年时间里,地球上前赴后继的涌现出了无数的魔方爱好者。这其中,就不乏专业量级的高阶玩家们。

而自从英国数学教授大卫.辛马特斯这样的数学量级玩家推出了最早的“魔方公式”以后,后续就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各行各业专业领域的高阶玩家们加入到了对高阶魔方的研究中。

而在中国,也有这么一群高智商的魔方玩家,他们不仅是高阶魔方的超级玩家,更是天体物理学家、空间物理学家和系外星舰的结构设计师。这些极具专业量级的高阶玩家基于戴森球的人造天体理论,也基于魔方几何公式和几何结构,设计建造了一艘魔方星舰。

平心而论,当量子电动力学的巨擘弗里曼·戴森在年提出戴森球人造天体理论之,他只是描述了如何收集能源的问题,并没有从细节上讲解如何建立人造天体结构。

但是已经突破了反物质驱动能、而又无需考虑如何收集能源的第七空间技术研究院的结构设计师们,却从高阶魔方体中找到了构建戴森球的构建原理。当然了,他们也参考和运用了其他原理作为辅助。

然后,一艘魔方星舰就横空出世了。

而且,这艘魔方星舰还是一艘三十三高阶的魔方体星舰。

既然是三十三高阶的魔方体,这就意味着这艘星舰在设计之初,就是严格按照三十三高阶魔方的基础结构,被分割为若干独立的舰体进行分众式融合设计的。

而这些分众融合的独立舰体先是被编订上各自的序列号,分送打造,然后再按照三十三高阶魔方体的组装程序,按次序被送到第七区的近地高空轨道上,然后从最内核的中心区域由里往外的逐层组装了整整十七层区域,这才算是完成了整艘星舰的基础构造。

魔方号星舰的内核,是星舰的中央超脑总控系统,是星舰的反物质能量转换和驱动系统所在。这里,属于星舰的内循环系统,相当于人的大脑和心脏。

然后,由里向外延伸而出十七层舰体套件,就逐层形成了外循环系统,相当于人的五官与四肢。

基于这是一艘在设计之初就已经被设定为一艘一旦离开地球,就没有打算再让它再回到地球的太阳系外移民星舰。星舰的构造专家们在设计之初,就已经充分考虑了星际在系外航行中可能会遭遇的各种撞击、爆炸、损坏和脱落。

所以,除了星舰的内核区以外,其余十七层的星舰体都被赋予了自我修复功能。

也就是说,当星舰遭遇突发性星际灾难或损毁时,星舰的十七层舰体在层层保护内核的前提下,具有自我修复性质的变形和重组功能。只有这样的设计构建逻辑,才能让星舰体既具备保护内核驱动源的能力,也具备自我升级进化的能力。

也只有这样,星舰才有可能在宇宙中长期的存在,才有可能去探索外星的超级文明。那么被打造成巨无霸的魔方号星舰真就类似于一个戴森球那样的人工天体吗?

不是。

第七空间技术研究院的设计师们只是借鉴和参考了戴森球的理论逻辑,因为戴森认为只有超巨型的人造天体结构才能在宇宙中长期存在,他甚至还建议注意搜寻这样的人造天体结构,以便找到外星超级文明。

那么,魔方号星舰的外形也类似于一个戴森球吗?

也不是。

虽然近看魔方号星舰时,会发现它的舰体线条光滑圆润得很像一个巨大的类圆形球体。但是远观,这才会发现魔方号星舰仍然保持了三十三高阶魔方体最基本的六面体和那个巨大的菱角。

只不过,那菱角分明的个直角区域已被打磨成为个半球形的半球角区融。而那十二条巨大的魔方体直角线已被逐渐拉伸成为巨大的弧线,与个半球角区融为一体。

但这些都还不足以让人侧目,真正让人侧目和瞩目的却是星舰的外层结构。

什么?

这艘星舰还有更为瞩目的外层结构吗?

那是当然。

最新小说: 首辅 我教学生修仙,真是为了考清华 大唐天将军 大明第一工业巨匠 天下长宁 大秦仙医 我裂土封王,你才瞧得上? 三国:卧龙姐夫,忽悠刘备抢荆州 光宗耀明 谍战:开局和郑耀先结拜,我成了军统七哥!

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