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古代言情 > 少年登基,我治理大宋万国来朝 > 27、西夏皇帝:小范老子胸有十万甲兵!

27、西夏皇帝:小范老子胸有十万甲兵!(1 / 2)

就在狄青到了京师不久,赵祯让陈琳找的第二个帮手也到了京师。而狄青是大宋未来的一代名将,能跟狄青一样被赵祯选中的,肯定不是一般人。而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范仲淹!

范仲淹,宋仁宗年间名臣。世人知道范仲淹,只知他是写作《岳阳楼记》的文学家,或者是幼年而孤但却有志于天下的有担当的文人。但很少有人知道,范仲淹是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出将入相皆可,所谓圣贤一样的国家大才!

范仲淹是大宋最早看出三冗问题,并且尝试改革的人,这一点他远比王安石有眼光。哼,倘若是大宋在范仲淹的手下能顺利推行庆历新政,那大宋的国力将会大大提升,哪里还会有后来的靖康之耻?恐怕大宋早就在他的改革下富国强兵,收服燕云十六州,再次缔造大宋帝国盛世了!

同时范仲淹也是当之无愧的帅才,他曾带兵镇守边关,防御西夏,组建了坚固地防御工事,打的西夏威风丧胆,让西夏几十年不敢侵犯大宋。西夏,羌人等部落,提起范仲淹无不称呼为“小范老子”,正所谓小范老子胸有十万甲兵,镇守边关无人敢犯。想想看吧,一个文官,能打的西夏这些大宋敌人纷纷叫爹,足以看出他的能力。或许西夏这些国家不把大宋放在眼里,但对于范仲淹,他们肯定闻风丧胆!

而且,范仲淹在个人品行方面也毫无问题,他的少有大志,他的节操品德,从古到今无不被人称道。要知道,从古到今能够历经千年不衰的家族只有两个,一个是孔子的孔氏家族,一个就是范仲淹的范氏家族!范氏家族足足兴盛了百余年!

孔氏家族兴盛,很大一部分原因还是当权者支持,但范仲淹家族兴盛,后辈能忍层出不穷,很大程度上可是因为范仲淹家训良好,教子有方,方能成句如此神话。所以,在各方面都无可挑剔的范仲淹,绝对是大宋最被忽视的人才。其在历史上的能力,绝对不比那些名将名将要差多少!

而赵祯正是知道范仲淹才能……

所以才会破格提拔他回来的……

赵祯心中很清楚,范仲淹有治国之才,而且才能绝对不亚于寇准。况且,范仲淹一直致力于改革大宋,这一点就让赵祯更加欣赏。是啊,赵祯也一直有富国强兵的想法,只有这样才能让大宋富强,才能有足够的实力攻夏灭辽,成就大宋霸业!

所以他才要把范仲淹放在身边……

这跟把狄青放在身边想法一样……

那就算是让范仲淹多积攒资历……

这样未来给他任职就容易多了……

此时的范仲淹,因为是贫苦出身,在朝中没有靠山,一直被放在地方上当小官呢。啧啧,这可是人才的浪费啊。要是赵祯不管他,范仲淹想要回朝还要七年呢。而在外地耽误了七年,资历这方面就下来了,未来他还怎么能当丞相改革呢?

所以,现在赵祯提前把范仲淹调回来就方便多了。一来他可以帮自己把五鬼给搞定,二来给他刷刷资历,未来对他委以重任也容易。身为大宋天子,赵祯应该有这种人才观。为了未来的富国强兵,他应该从现在就开始,为未来改革做铺垫了。

只是,此时才刚刚回到朝中的范仲淹,却却不知道他到底是被谁调回朝廷的。他去吏部报道后,吏部也暂时没有给他派官,这就让他更奇怪了。范仲淹实在是不明白,到底是谁会提拔他这么个地方小官?而且,他一向知道如今朝中奸臣当道,很多都是酒囊饭袋,又有谁能重用他范仲淹?

“范大人,呵呵,好久不见啊!”

“怎么你已去吏部报道了?”

就在范仲淹站在吏部外面的一棵树下犯迷糊时,老太监陈琳笑呵呵地来到跟前,他是知道范仲淹回来了特地来接的。

“奥,是陈琳大人啊!”

“下官拜见陈琳大人!”

陈琳是朝中为数不多的几个好人,这个范仲淹是知道的。忠臣见忠臣,两眼泪汪汪。范仲淹对陈琳一向是十分敬佩,因此他回来见到陈琳后,对他是客客气气。

“下官这不刚从吏部出来么,只是吏部的诸位大人还没给在下派官,这可真是奇怪了……嗯,这说起来,难不成是陈琳大人您帮忙我才能调回来的?嘶,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下官还真是多谢您啦!”

最新小说: 娱乐:一句白露吁,成功破防白露 木叶:宇智波的我不想轻易狗带 Moba:残血就无敌 娱乐:夫债妻偿,杨蜜诗诗泪崩了 柯学:只想苟命的我怎么就这么难 开篇恶毒继母,和反派萌娃负负得正了 抄家前,搬空敌人库房去逃荒种田 柯学之我在黑衣组织做王炸 抗战:说好的正委比李云龙还猛 我推:顶级煤老板,爱酱单推佬

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