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历史军事 > 大明公务员 > 第四十九章太子与朱元璋

第四十九章太子与朱元璋(2 / 2)

中国古代朝廷,认为量入为出是最完美的财产政策。朝廷收上来多少赋税,然后就花出去多少钱。这个办法,对于小老百姓家也是对的。但是对于现代政府却不一样了。

从赤字上就可以说明。古代朝廷的赤字一多,那就是天下崩溃的结果。而现代政府,哪一个不是债台高筑。

因为是两套完全不一样的财政逻辑。

古代朝廷的财政中,钱就是钱,甚至是实物。现代政府的钱,是信用。

而现代政府是有一整套信用扩张的办法。能无中生有地变出钱来。最简单的就是印钞票了。

对于何夕来说,营造北京城这样大工程为契机,北京房地产,蒸汽机引入生产领域生产力的发展,为解决宝钞超发提高契机。三者是一体的。没有前者,后者想要做成,就要多花不知道多少时间与财力了。

而在太子这里却不一样了。

在太子理解之中的钱,是真金白银。是国家赋税,国家赋税到底是有限的。如此大规模使用,会造成国库空虚等等问题,甚至引起天下动荡。

这就是为什么?古代隋炀帝挖运河,屡兴大工,能得天下疲惫,而亡国。而现代社会天天大兴土木,社会反而越来越繁荣了。

两者之间,根基是不一样的。底层逻辑也是不一样的。

其实这两者的区别,朱元璋有所认识,但不多。

因为朱元璋的学问根基不厚,有些事情,他是想象不出来的。关于经济学的一些东西,在现代人学习的时候,可以比照社会上的很多案例,来加深理解。但是对于朱元璋来说,他只能靠想象了。

有些东西,是很难的理解的。

而太子在这上面学到的更浅薄。

这从两个人得到现代知识之后的倾向就知道了。

朱元璋对明清历史方面是有兴趣,但更有兴趣的是现代社会。但是太子却被“靖难”给困住了。根本没有深入了解其他方面。

只是泛泛而读。

朱元璋说道:“何夕是什么样的人?你最清楚了。这方面的事情,交给他做,是最有可能办成的。何夕与我家休戚与共,他不会故意坏事的。再加上他在辽东的表现,既然敢提出来,就由一定的把握的。且看之吧。”

太子说道:“父皇,儿臣恐怕一发而不可收拾。而且儿臣也知道何夕,何夕如果没有来到本朝,他在未来也是一个泛泛之辈。如果能将本朝的生死大计,托付此人。”

朱元璋深深的看了一眼太子,说道:“太子,你错了。你徐叔叔,当年也不过一马前卒。而今却能与卫霍齐名,以出身看人的成就,本身就大错特错。这样说的话,你老子我,还不配坐这个位子了。”

太子说道:“儿臣失言。”

朱元璋说道:“好。就当你说的对。这一件事情有风险吗?自然是有的。但是本朝的生死大计吗?纵然何夕办砸了,最差什么结果,北京一片混乱。盗贼蜂起,乃至于蒙古死恢复燃?你觉得这个局面,朕收拾不了吗?”

太子哑然,说不出话来。

不要说,北京一地,就是天下重新分崩离析,朱元璋都有信心,再扫平一次。更不要说,区区北京城营造出了问题。说大,自然也是大问题。宝钞毕竟是大明的法定货币,有所变动影响巨大。但问题是,大明各地都是小农经济为主,即便宝钞崩了,也不可能波及到乡村。也就是说大明的基本盘,不会出什么问题。

这与现代的经济危机有着本质的区别。

这也是朱元璋与朱标最大的不同,朱元璋永远有着近乎狂妄的自信。对于将天下事情掌握于手中的信心。而朱标从小就是在无数期望之中长大。要被动应对所有的人目光与期望,还无时无刻要与自己的父亲相比。最先想到一定是,这些事情不能出错。这些事情一定要做好。

才养出如此谨小慎微的性子。

朱元璋说道:“标儿,其实何夕搞砸不是挺好吗?他搞砸了。我自然要降罪于他,今后几年,他很难重新被启用。你将来再用不迟,到时候,你想怎么安排就怎么安排吧。”

“这样不好吗?”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

最新小说: 晚妆媚 天下长宁 永乐皇孙:外挂朱元璋,朱棣疯了 养蛊人在红楼的邪异人生 始皇尸变,祖天师也得跪! 大秦:我的心声被政哥偷听了! 我教学生修仙,真是为了考清华 大明第一工业巨匠 三国:卧龙姐夫,忽悠刘备抢荆州 三国:封地1秒涨1兵,百万铁骑绕京城

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