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历史军事 > 犁汉 > 第五百八十章:武人

第五百八十章:武人(2 / 2)

聪慧的他明白,随着乱世到来,家族的位格成了鸡肋,谁有部曲谁就能有前程。

于是,他就用心拉出一支部曲,而一投袁绍后,果不其然,一跃而为校尉。这一年,司马朗还没到十八。

过去被狩人队压榨的苦难靠着他自己的能力,却成了一场命运的馈赠。

得失之间的辩证可见一斑。

不过即便袁军的损失也不小,但到现在,各军都已完成既定目标,也就是将大部分的黄巾都围困在太平山一带。

所以到现在,明眼人都知道,那些黄巾军再不和袁军打一场决战的话,那黄巾军自己就会被慢性自杀。

于是,刘辟他们别无选择,只能背山一战。

……

九月十八日,晨时,太平山脚下,天下着小雨。

此时的天空虽然称不上多亮,但却足够进行一场厮杀了。

在太平山的外围,袁军大营击鼓三百下,诸营吏士振奋,鼓噪攻壁。

此时天下着小雨,地面湿泞,壁垒也是打滑,但丝毫不影响袁军的战意。

可以说,现在的袁军正处在他战力飙升的时期,自汝南倡兵以来,袁军可以说三日一斗,五日一战,不是奔赴往战场上就是依旧在沙场浴血搏杀。

寻常人在这样高强度的战斗都能成为精兵,更别说曹军中有大量吏士是来自于复民户,这些本就是当年沙场老卒,经过这样残酷的淘汰更加锐气十足。

实际上,袁绍如今采用的就是典型的以战养战,以战练兵的建军方式。

袁绍之所以能行此残酷练兵法,本质就是豫州人丁足够多,而此前大量的丁口都被各自郡县给征发到军中,使得巅峰时期,整个豫州诸多战兵加起来足足有二十万之巨。

这也就是有八百万丁口的豫州才能做到了,不过这么多年流亡和消耗,豫州的人口到底有多少,谁也不清楚了。

袁绍在兼并了豫州群雄后,手下兵力一度达到十五万,但这么多的兵袁绍用不到也养不起。

于是一番减汰下来,袁绍最后得核心精兵五万,外围州郡兵三万,合计兵力八万之巨。

可以说,此时的袁绍在硬实力上几乎为关东之首,曹操也要伏其下。

而袁兵敢战的另一个原因是袁绍将其五万精兵皆单独编为一户,为武籍。

他手上这个武籍可不是后来那种具有侮辱性的户籍,却相反,他是和士籍一样的,具有特殊政治特权和经济特权的群体。

武籍它并不是单纯的身份,而是和土地制度联系到一起的。

早在汝南蛰伏时期,袁绍就和他的首席谋士许攸讨论过,日后到底要依靠什么才能在群雄中脱颖而出。

其中许攸的分析是最让袁绍豁然开朗的。

他先是高屋建瓴指出,凡任何势力要想长久生存必须要有自己的统治阶层。就好比如日中天的泰山军,他依靠的就是黔首和泰山军。

而曹操呢,也有自己的主张,他就是拉拢天下之智,也就是经学文士阶层来作为他的统治阶级,其中谯沛武人为核心,青州本土士和颍川寓士为两翼。

那袁绍以什么为核心呢?

现在的袁家因为之前血色婚礼的惨剧,家族人丁稀薄,已经无力成为统治的核心依托,而颍川士因为荀彧的原因,一半都聚拢到了曹操麾下,根本不在乎颍川现在就在袁绍手里。

于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许攸建议袁绍拉起一支单独的力量,那就是武人。

这种武人和过去的将门有很大的区别,他们的职业就是武人,就是以战争为生,以战争为业。

许攸是南阳人,所以他毫无顾忌豫州这些地方上的利益纠葛,正可以天马行空作画。

他说,武人既然要成为职业,甚至为核心,就必须给予田产。这一点是和泰山军学来的,泰山军靠着给人分地吸纳了多少人心,而现在许攸也打算效仿。

而现在的豫州也正有这个条件。

因为连连战乱,豫州现在的册籍、田籍烧毁,人也死了不少,空出了不少土地。

而现在正可以将这些土地分给武人,让他们占有土地。

发土地不是让这些武人去种地的,而是让他们成立庄园,然后让庄园里的地头、黔首供养他们。

按照许攸的计划,袁家核心的五万精锐武人,按照十户养一兵的标准,那就是需要五十万户,足足三百万人。

而这么庞大的人力资源,袁氏至今还没有凑齐,所以早早就向这些精锐武人许诺了这次攻伐黄巾军的人口会优先补给他们的庄园。

如此一来,这些袁军武人如何不战意如火,战心如铁。

最新小说: 穿越兽世:她生了一个新部落! 三国:重生阿斗,我一统天下 从靖康之变开始,缔造最强大宋 始皇尸变,祖天师也得跪! 大秦:我的心声被政哥偷听了! 三国:开局截胡汉献帝,号令群雄! 家父李隆基 大明:爹,论治国,你真不行 大唐:超时空,闺蜜晋阳小公主! 晚妆媚

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