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古代言情 > 从平凡的世界开始当农民 > 第一百七十一章 驯化游隼?

第一百七十一章 驯化游隼?(1 / 2)

王满银没有料到,这种尿素袋子造成的影响远比想象要大。

和刘向阳一样,很快有人发现那层上好的尼龙布,拆下来差不多能有二尺。两个尿素袋子有四尺多布,正好给成年人做一件单裤子。

要知道,去年过年,石圪节公社给每个社员才发了五尺布票。如果想做套棉衣,差不多需要把一家人的布票全部用上。

而且光有布票还不行,买布同样要钱。即使供销社里最便宜的白洋布,也要一毛尺。所以很多人家都是能省就省,充分发扬朴素的风格。

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衣服上大洞套小洞,补丁摞补丁。

家里有几个碎娃的,基本是老大穿完老二穿,老二穿完老三穿……实在穿不成的,可以剪裁做成鞋面。

现在得知肥料袋可以拆下来几尺不要钱的好布料,村干部们自然近水楼台先得月,纷纷据为己有。

听说某个生产队的队长和会计,因为这事儿还打了一架。

一时间,这东西竟然成了身份的象征。不但很多村干部穿,连石圪节不少有头有脸的人物也盯上了尿素袋。

别说,弄点黑色颜料一染,做成裤子相当拉风的。

兰花前两天也说过,最近裁缝门市部天天都在赶制这种尼龙裤子。

为此,还有人编出顺口溜:

大干部,小干部,一人一个尿素裤。

有黑的,有蓝的,就是没有社员的!

前面写的‘xx产,,后边写的是‘尿素,。

左边看见含氮量,右边标有百分之六十五。

王满银听说更夸张的,在黑市上,一个尿素尼龙袋卖到一块钱……

不过这些事情和自己没太大关系,王满银也没怎么。此刻他正站在空间里,眼睛盯着柳条笼子内的游隼。

这家伙刚被救下来时,完全一副气息奄奄的模样。结果被放在空间里喂养了十多天时间,伤口彻底恢复。

现在游隼一身褐色变得油光发亮,两只眼睛异常锐利,一举一动,都带着一股空中霸主的气息。

看到人类出现,这家伙立刻扇动翅膀,口中鸣叫着讨要食物,半点没有认生的样子。

王满银却没再继续投喂,而是打算今天把它重新放归山林。

这家伙应该属于天空的……继续关下去,估计和旁边土坑里那群傻野鸡没啥区别了,根本不不知道怕人。

打定主意,他提着柳条笼子出现在一处崖沟当中,解开绳子,将笼门彻底打开。

看着眼前陌生的环境,游隼眼睛里似乎带着一丝疑惑。

随即,这家伙探头探脑从其中钻出。

试探着走了几步后,游隼迅速拍打着翅膀,前方助跑一段距离,随即贴着崖沟飞起。

接着,陡然跃入空中。

绕着附近山梁盘旋几周后,灰褐色的身影便消失不见。

「啾……啾……」

….

远远的,只留下几声清脆的鸣叫。

王满银没想到这家伙如此没良心,好歹被养了十几天,离开时也没来个告别仪式。

他将柳条笼子收拾好,继续带着大黄在崖沟里寻摸蝎子。和往常一样,大蝎子放入瓦罐内,小蝎子等下放入空间饲养。

现在王满银真把捉蝎子当成一项打发时间的活动了。一天不挣个三五块钱,总感觉浑身难受。

两人分管十几亩稻田,外加崖沟里零零散散的高粱、苜蓿地,地块面积也不小了。

不过平时除了灌溉薅草外,其实没什么农活可做。

再加上

平时没人监督,他们实际过的相当悠闲。

刘向阳一般待在草棚子里看书,王满银则进入崖沟捉蝎子,两人互不干扰。

等天气热上来时,王满银才返回草棚子乘凉。

见他归来,刘向阳合上手抄本,有些佩服的开口:「王大哥,你真不嫌热呀,捉了几只蝎子?」

「没多少,就七八只。」王满银举了举手中的陶罐。

「王大哥,你回来正好,我有事情想商量……昨天下午王支书悄悄告诉我,今年石圪节公社的招工名额已经下来了,专门针对知青们。咱们村分到一个名额,是去黄原地区当煤矿工人,需要下井的。王支书问我想不想做……去的话,就把名字报上去。我现在有点拿不定主意,想问问你怎么看?」

通过这半年多接触,刘向阳现在对王满银非常信任,内心里当成哥哥看待。

所以他遇到犹豫不决的事情,第一时间找对方参谋。

而且说实话,自己能得到这个机会,也和王大哥有关。当初要不是他一番开导,自己肯定学其他人一样摆烂了,怎么可能会被村里推荐。

对于这情况,王满银倒不是很惊讶。

他心里非常清楚,绝大部分知青们早晚都会离开的。只有极少数因为种种原因,最终留在了这片黄土地上。

即使如此,他们也都被安排了工作。

事实上,从春上开始,石圪节公社已经有相当一部分知青离开了。当兵、招工、病退……各种方法都有。

王满银听说石圪节村有个知青做的非常干脆,直接把所有物品留在知青点,而后不辞而别。因为知青们喜欢到处闲逛,所以刚开始村里并没有发现异常。

直到接连一个月没见人,村干部才慌忙上报公社,又派人四处寻找。

后来才知道,人家已经通过关系当兵去了。前段时间,家人才将户口和粮食关系转走。

现在留下的,有些是父母的问题还没有解决的,剩余则是没有关系的。

刘向阳属于前一种,所以这个机会对他来说相当难得。

王满银沉吟一下,才开口道:「能够离开农村,当然属于好事。去煤矿上当工人,至少填饱肚子没问题的。」

….

守着空间,王满银有信心一点点改变罐子村的面貌,最终让村里人不再饿肚子。不过他没有劝刘向阳留下来,而是真心为对方分析利弊。

顿了顿,王满银又开口道:「但是你想要考虑清楚,下矿井干活没有想象中的容易,危险性非常大。如果去的话,最好留在井上工作……」

在这个时代,煤矿工人的待遇的确很好。

不过矿井下的工作条件也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几百米深的矿井下又潮又冷,矿工们一年四季穿棉衣而且只要下了井,就要在里边待够一个班才能上来。

更重要是,这其中伴随着巨大的生命危险。一旦出问题,活着的可能性非常小。因此家住在矿区的工人们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就是下班第一时间回家报平安,然后再做其他事情。

其实不单这个时代,就算几十年后,也经常看到矿难的报道。

如果换成王满银的话,宁肯跟着董刚倒腾二手自行车,也不会去这种危险的地方。

最新小说: 百鬼之王,你跟我谈纯爱? 法老的心尖宠儿 吃总裁老婆软饭,关你侯亮平屁事 谊停留 亮剑:不杀鬼子,留着过年吗? 还说开安保公司宇宙都快被征服了 抗战暴君,我的团 我不是天生冠军[竞技] 换亲后,夫家听我心声逆风翻盘 综漫:超凡序列,开局改造小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