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历史军事 > 历史遗忘的角落 > 第四章 拓跋的崛起

第四章 拓跋的崛起(2 / 2)

夏军分兵攻击长安,统万城防卫自然空虚了许多,拓跋焘决定趁机突袭。他留下龙骧将军陆俟镇守平城,节制留守诸军以北御柔然,自己则御驾亲征。

拓跋焘率大军从君子津渡黄河至拔邻山,即当今内蒙古准格尔旗境内,下令留下所有步兵筑城,辎重也留下,自己则亲率骑兵奔袭统万城。

骑兵利旷野作战及长途奔袭,攻城则必须要用步兵,这是军事常识,拓跋焘这个决定,显然违反军事常识。所有大臣都大吃一惊,纷纷劝阻。

拓跋焘为什么会有这个想法?很简单,他就压根没想攻城。

拓跋焘的解释:用兵之术,攻城最下。必不得已,然后用之。如果我们带着步兵、辎重、攻城器具到统万城,对方守军一看咱们这架势是来攻城的,肯定会坚守。统万城的坚固相信大伙都知道。若久攻不下,不但伤亡惨重,人困马乏,到时粮草等后勤供应再跟不上,那就麻烦了。不如以轻骑兵奔统万城,对方守军见咱们步兵没到,看架势不像攻城的样子,肯定会放松警惕,我再设法诱其出战,消灭其守城的有生力量,城自然也就破了。

这个计划属跨河长途奔袭,有一定冒险性。但正所谓置之死地而后生,冒险也值得。

战局,会像拓跋焘预测的一样吗?

427年6月,拓跋焘率3万轻骑兵奔至统万城,分兵埋伏于城外深谷之中,以少数骑兵至统万城下诱战。

夏军一开始坚守不出,拓跋焘退军示弱,另外派5000骑兵在城外掠夺夏人口。

夏主赫连昌在统万城内坚守一段时间后,盘算着北魏粮草将尽,而且未见北魏步兵,亲率步兵、骑兵共3万出城出击。

你可终于出来了!

拓跋焘等的就是这一刻,他佯装撤退,夏军分两路追击。拓跋焘等夏军被完全诱致远离统万城时,准备回军攻击。

不凑巧,正好碰上大风天,西北风沙多,北魏军逆风作战,十分不利。

逆风?我可变成顺风。拓跋焘马上分出两队精锐骑兵,分成左右两路绕到夏军主力身后。此时,北魏军成了顺风。

北魏骑兵人数占优,机动性强,旷野作战更利于骑兵的冲杀,夏军大败。

赫连昌来不及逃入统万城,慌忙逃往上邽(今甘肃天水)。与北魏军对峙于长安的赫连定,得知统万城被破的消息,觉得再对峙下去已无任何意义,也赶忙逃亡上邽。

统万城都保不住,何况无险可守的上邦。428年,北魏攻上邽,赫连昌被生擒。

4年后,也就是431年,赫连定被吐谷浑部族俘虏。赫连勃勃创建的大夏国,至此国亡,仅存24年。一个靠暴力起家而无文化滋润孕育的国家,是存活不了多久的。

北魏大军进入统万城, 皇宫富丽堂皇,超乎想象,拓跋焘大发感慨:竖子之国,竟敢如此滥用民力,怎能不灭亡!

历史都是胜利者书写的,你拓跋家当年灭人家刘卫辰满门是为了什么?刘勃勃不建统万城,你就不来攻击大夏了?灭国就灭国,毕竟成王败寇、弱肉强食,但灭了人家国,再站在道德至高点上胡喷一顿,就显得不那么厚道了。

拓跋焘在统万城设置统万镇,留征南大将军拓跋素镇守,自己率军东还。

第三节 马踏漠北

攻占夏都统万城后,北魏势不可挡,加快统一北方的步伐。最大的北患就是柔然,北魏先后13次对其用出兵,其中以429年战果最为辉煌。

429年4月,魏太武帝拓跋焘留太尉长孙嵩、卫尉楼伏连镇守京都,然后兵分两路合击柔然。

西路军由司徒长孙翰率领,向大娥山方向进军。

东路军由拓跋焘亲自率领,由向黑山(今内蒙古巴林右旗北罕山)方向进军。两路大军越过大漠,合击柔然可汗庭(今蒙古国哈尔和林西北)。

轻骑突袭,一直是拓跋焘的拿手好戏。429年5月,西路军进至至漠南(今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南地区)时,拓跋焘命令舍弃辎重,每名轻骑备两匹马,直袭直逼栗水(今翁金河)。

北魏大军突然出现在柔然面前,柔然军民来不及抵抗,纷纷溃逃,牛羊牲畜也惊骇奔散。

429年6月,拓跋焘率军沿栗水西进至菟园水(今图音河),至此,到了如今的蒙古国境内,已经离开北魏首都平城有三千七百多里。

拓跋焘将北魏军队分成几路,在东至瀚海,西接张掖水,北渡燕然山,东西宽5000里,南北纵深3000里的地域追击柔然,俘斩柔然军甚众,缴获战马甚多。

之后,拓跋焘沿弱水西行,进军至涿邪山(约今阿尔泰山脉东南部)。

墙倒众人推,原附属柔然的高车族等部落纷纷倒戈,投降北魏,逆袭柔然,前后投降北魏的有30余万。

429年7月,拓跋焘率军东还,至黑山,修养生息,将缴获的牛羊骆驼等牲畜及其他财物分赐给远征军将士。

柔然大檀可汗遭惨败,忧闷而死,其子继位,号敕连可汗。

429年8月,拓跋焘又派万余名骑兵奔袭已尼陂(今贝加尔湖东南),东部高车部亦纷纷投降北魏。

429年10月,拓跋焘班师回首都平城,将柔然、高车等部落投降者迁到漠南,划定东至濡源(今河北丰宁西北),西达阴山(今内蒙古阴山山脉)区域,令这些降民从事农牧业生产,按时向北魏政府交税,北魏设置政府机构派官员率军镇抚。

至此,魏太武帝拓跋焘马踏漠北,击败柔然,为日后统一北方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脍炙人口的《木兰辞》中描述的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其背景就是北魏击灭柔然之战。

击败柔然后,拓跋焘统一北方的步伐已势不可当。

431年,拓跋焘灭夏(前文已述),平定山胡,西逐同样是慕容鲜卑的吐谷浑,436年灭北燕(前文已述)。

439年,拓跋焘又灭掉了北凉,十六国最后一个国家灭亡,北魏完成了北方统一大业。

魏晋南北朝时期,曾出现过前凉、北凉、南凉、后凉、西凉五个政权,这几个政权都因凉州而得名,但他们之间是个什么关系呢?现在咱来捋一捋。

1、前凉(320-376):301年,凉州大姓、汉族人张轨被西晋封为凉州刺史,313年又被封为西平公。314年张轨病死,其子张寔(shi)袭位。

西晋灭亡后,张氏仍然拒守凉州,使用西晋晋愍帝司马邺的建兴年号。张寔后被部下阎沙、赵卯等人杀害,其子张骏年幼,众人推举张寔弟弟张茂为主。320年,张茂改元永元,遂成为独立政权。张茂曾向前赵刘曜称臣。

345年,张寔之子张骏称凉王,以姑臧为都城,即当今的甘肃武威市凉州区,以所在地凉州为国号凉,史称前凉。

前凉盛时疆域覆盖当今甘肃、新疆及内蒙古、青海各一部分。376年,前秦天王苻坚攻前凉,前凉主张天锡投降,前凉灭亡。

苻坚灭掉了前凉,却造就了后凉。

2、后凉(386年-403年):后凉开国国主是吕光。吕光本人的事迹,在前文中已有涉及,现在再详说一下。其先世为汉高祖刘邦皇后吕雉的族人。西汉周勃诛诸吕后,其先人吕文和逃脱,逃到略阳,也就是当今的甘肃庄浪西南,与氐人杂居,繁衍了后代。故,吕光应为汉人与氐人的混血后代。

吕光的父亲吕婆楼是前秦重臣,氐族人,前秦王苻坚的铁哥们。他辅助苻坚杀苻生夺位,王猛就是经他的推荐才成为苻坚的贤相的。王猛发现吕婆楼的儿子吕光持重老成,投桃报李,又向苻坚推荐了吕光。

王猛、吕光共同辅佐苻坚统一北方后,苻坚又开始了统一全国的计划。他派吕光西征西域,而自己则御驾南征东晋。

结果,吕光顺利荡平焉耆(今新疆焉耆)、龟兹(今新疆库车)等西域诸国。等他用两万匹骆驼,驮着一千多种珍奇的西域战利品,带着一万多匹西域骏马,得胜班师回朝时,却发现,回去已经没有意义了。

苻坚在淝水之战中被东晋击败,众叛亲离,中国北方又回到四分五裂的状态之中。

回不去就不回了。吕光遂割据凉州,建立了后凉。

后凉盛时统治范围包括甘肃西部和宁夏、青海、新疆一部分。403年,后凉主吕隆(吕光的侄子)因受不了后秦、南凉、北凉的交相攻逼,投降于羌族姚氏的后秦,后凉亡。

3、南凉(397-414):河西鲜卑秃发氏所建,都城乐都,今属青海,盛时疆域包括今甘肃西部和宁夏的一部分。

鲜卑秃发氏,前文已有叙述,是拓跋鲜卑的一支,秃发即“拓跋”的异译。汉魏之际,拓跋氏的一支从塞北迁到河西,被称为河西鲜卑。秃发鲜卑的南凉初附于后凉吕光,后灭亡于乞伏鲜卑的西秦,而西秦则灭亡于赫连定的大夏国。

4、北凉(397-439): 北凉的建立与吕光有一定的联系。吕光西征西域时,有个谋士叫段业,因战功被封为建康太守。397年5月,宿卫、匈奴支系卢水胡族的沮渠蒙逊及其堂兄沮渠男成兄弟,拥立段业为使持节大都督,凉州牧,脱离后凉独立。段业称建康公,定都张掖,史称北凉。

公元401年,沮渠蒙逊诬告沮渠男成谋反,段业斩沮渠男成。当年6月,沮渠蒙逊攻灭段业,称凉王,改元永安。

公元412年,凉王沮渠蒙逊迁都姑臧,即当今甘肃武威市凉州区,称河西王。

北凉最强盛的时候,控制今甘肃西部、宁夏、新疆、青海的一部分,是河西一带最强大的势力。

433年4月,沮渠蒙逊病死,其三儿子沮渠牧犍继位为北凉主。

5、西凉:西凉的建立者是大名鼎鼎的陇西成纪李氏。陇西成纪李氏是汉飞将军李广的后代,西凉的建立者叫李暠,是李广的十六世孙。李氏先祖自汉代移居狄道(甘肃临洮),世为西州大姓。

看过《三国演义》的同学都知道,东汉时凉州军阀董卓手下有个大将叫李傕,号称是董卓手下凉州系首席心腹大将,统领董卓的西凉精锐部队“飞熊军”,在董卓被杀后一度率军攻入长安,甚至击败了三国第一猛将吕布。

这个李傕,也是陇西成纪李氏的杰出代表。

李氏西凉先后建都于敦煌、酒泉,后于421年亡于沮渠蒙逊的北凉。

李暠的二儿子、西凉后主李歆,生有八子,其中第三子李重耳,在西凉灭国后投奔南方的刘宋政权,后又归北魏,历任弘农太守、安南将军、豫州刺史等职。

李重耳的儿子李熙又生了三个儿子,其中二儿子叫李虎,后为北周的唐国公。李虎的儿子叫李昞,是北周的骠骑大将军。李昞的儿子叫李渊,没错,就是唐高祖,李世民他老爸。

公元618年,李渊称帝建唐时,称李暠一族是其先祖,并追尊李暠为“兴圣皇帝”。

北凉灭了西凉,自己则亡于北魏的拓跋焘。

说起来,北凉还是北魏的亲家。出于政治考虑,北凉与北魏之间频繁和亲。先是北凉沮渠蒙逊把自己的女儿兴平公主嫁给了拓跋焘,也就是说沮渠牧犍是拓跋焘的大舅子。后来,拓跋焘又把自己的妹妹武威公主嫁给了沮渠牧犍,拓跋焘又成了沮渠牧犍的大舅子。

沮渠牧犍与拓跋焘互为大舅子,应该其乐融融才对,但两个大舅子each othe

却最终反目成仇,乃至动刀动枪。

导火 索?又是男人裤裆里的那档子事儿惹得。

沮渠牧犍本来是有皇后的,原皇后叫李敬爱,就是西凉国主李暠的女儿。421年,西凉国都酒泉被北凉攻陷后,李公主和母亲成为了北凉俘虏。沮渠牧犍被李敬爱的美色所倾倒,便主动纳她为妃。433年立其为皇后。

武威公主到来后,李敬爱很是郁闷,可皇帝的身体天生就不只属于一个女人,又能怎样?李皇后为大局考虑,自己回到了酒泉,后郁郁成疾,卒。

437年,武威公主顺利接班成为皇后。刚到北凉时,沮渠牧犍出于对北魏的敬畏,对她甚是敬重、体贴。可也许是武威公主长得实在太一般,沮渠牧犍很快就绷不住了,对她失去了热情,竟然和嫂子李氏产生了婚外情。

男人怕绿帽子,女人也不喜欢绿裙子。武威公主察觉后,把沮渠牧犍骂了个狗血喷头。

李氏倒是个狠角色,见事情败露,一不做二不休,439年3月,将毒药放入武威公主的饭中。但可能是没看说明书,药量不够,武威公主吃后,虽然一直呕吐,却没死。

这是欺负娘家没人?武威公主被毒的消息传到北魏首都平城(今山西大同),拓跋焘立即派御医带着药物火速赶到姑臧,为妹妹精心治疗。同时,命令沮渠牧犍立即交出李氏,送到平城等候处置。

沮渠牧犍舍不得李氏,把她送到酒泉躲避。

拓跋焘雷霆震怒,罗列了沮渠牧犍的十二条罪状,出兵北凉。439年8月,沮渠牧犍的侄子沮渠万年出城向北魏投降,姑臧也随即被攻破,沮渠牧犍被押送到平城。

起初,拓跋焘念及与沮渠牧犍互为大舅子,对他很礼遇。然而,亡国之君,永远是被猜忌的对象。

447年1月,沮渠牧犍被拓跋焘赐自杀。好在拓跋焘终归还是念及其身份,以王礼将其葬于平城郊外。

再近的亲戚,在对权力的追逐面前,都是浮云。

在北方西征北讨的同时,拓跋焘也没忘了向南方伸手。此时,南方东晋司马氏政权,已被北府兵将领刘裕建立的宋所取代,拓跋焘派兵攻取了刘宋的虎牢(今河南荥阳汜水镇)、滑台(今河南滑县东)等战略要地。

至此,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统一了北方,结束了北中国长达一百五十年的大混战,与南方汉人刘宋政权对峙,中国南北朝对峙局面正式形成,大江南北之间精彩激烈的冲突与融合也开始逐渐步入高潮。

请继续关注。

最新小说: 永乐皇孙:外挂朱元璋,朱棣疯了 我教学生修仙,真是为了考清华 大秦:我的心声被政哥偷听了! 养蛊人在红楼的邪异人生 三国:封地1秒涨1兵,百万铁骑绕京城 三国:开局截胡汉献帝,号令群雄! 始皇尸变,祖天师也得跪! 天下长宁 晚妆媚 三国:卧龙姐夫,忽悠刘备抢荆州

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