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历史军事 > 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 > 第224章 西极道九千九百里

第224章 西极道九千九百里(2 / 2)

“将趋汉中,主公可是忆起来高皇帝了?”

刘备点点头,感慨道:

“高皇帝据巴蜀汉中,还定三秦,终围兵垓下,立不世之功。”

“汉中乃大汉发祥地,宛如故乡,如今趋近反倒情怯。”

这种心情孔明也能理解,于是点了点头选择东拉西扯点别的:

“这金牛道经翼德拓宽夯实,且如今士卒皆有绑腿,走起来倒确实快速。”

说起来这个刘备脸上倒是泛起来笑容,点点头。

这事儿他还记得,当时接收了成都府库之后,孔明便将大部分物资都调取了出来,最大程度做到物尽其用。

其中有一批库存之铁,孔明便是建议制成工具由翼德大军携带,过金牛道时留下一批士卒缓行修路

毕竟当时不管汉中能否顺利打下来,成都与汉中之间的往返是肯定有很多的。

再考虑到后辈说的平益州后出兵汉中光行军就走了半年,刘备便挥笔同意。

如今还真是受益良多。

“不过等主公到汉中后,曹贼那边也当有动作了。”

刘备沉默了一下悠悠道:

“嘿,曹贼惧我夺汉中,恐炎汉三兴。”

“然,若无民心,汉中不过死地。”

“若得民心,无汉中又何妨?”

孔明面上笑意更甚,摇了摇羽扇道:

“既然如此,我等当还三秦以安定,治关中之糜烂。”

听到孔明说起来这个,刘备也叹了口气不愿去想如今的关中究竟烂成了个什么样子。

在这个小高台再次看了眼有说有笑神态轻松的士卒们,刘备扯了扯马缰回身道:

“走吧,这里距汉中还需三五日。”

在都督成都的人选上,刘备最终也没太多犹豫,指定了张松。

刘巴则是接替了孔明在工坊以及小太学上的职责,变得愈发忙碌。

张松的能力固然耀眼,但在都督一地的人选上,最重要的还是可靠性。

虽然很不愿意这么想,但刘备也清楚的知道,张松在益州形同孤臣。

而这一点的原因也特别简单:仪表不过关,而在察举制中,仪表恰恰是最重要的之一。

学识可以通过读书增加,谈吐可以通过练习提升,唯独这不受欢迎的五短身材尖嘴猴腮那是真没啥办法。

因此张松对于刘备的信任异常感激。

另一个问题则是出在张松的兄长张肃身上。

不同于张松的仪表负分,虽是一母同胞,张肃反而生得容貌甚伟,面容威仪。

故而在刘焉刘璋掌益州时,张肃的仕途反而颇为顺利,张松算是沾了兄长的光。

刘备接管益州后,便反而轮到张肃沾弟弟的光了。

毕竟相较来说,张肃虽然长得又帅又高,但才能实在平平,与张松相去甚远。

去岁刘备征南中既是为了平定南中,也有敲山震虎之意,结果没想到在成都震出来了张肃。

根据南中那边吴懿俘获爨人后所掌握的情报,南中和巴郡的大姓都是将消息送到成都,由成都官员转交给江陵振威将军府上的张裕。

而成都负责联络的官员之一,便是不被刘备重用的张肃。

而后面的事情便顺理成章了,张肃以官抵罪,褫夺为白身。

最终在刘备正式离开成都时,张松在万里桥上一拜,涕泗横流发誓必为玄德公守好益州。

回忆起来此事,刘备也是颇多叹息。

这张氏兄弟,得才不得貌,得貌不得才,一个欲叛旧主迎新主,一个人叛新主而迎旧主。

摇摇头将这些旧事暂且甩开,刘备强迫自己多去思虑一下汉中。

否则的话,若是回忆起来成都,最终就不免想起来成都的妻小以及还未来得及说个明白的吴氏女……

敲敲脑袋,刘备强迫这些想法暂时从脑海中清空出去,扭头去问军师:

“孔明以为,关中夏侯渊何时会主动发难?”

孔明对此早已胸有成竹:

“慢则二月中旬,快则就这几日。”

“曹贼若动,必先动关中声势浩大猛攻以掩人耳目。”

“待目光皆聚于此时,再对荆州发难。”

点点头,刘备对这个判断也很认可,并顺理成章推出了解法:

“云长与元直,不失则为胜。”

“而我等在关中只须败夏侯,攻破长安,无论是否得潼关,便是必执胜券!”

在孔明和刘备领军在金牛道上跋涉时,五丈原的望楼上,有士卒鸣金示警,声嘶力竭:

“敌袭!敌袭!”

(本章完)

最新小说: 天运投胎啦!靠心声助娘亲巅峰 教皇请登基 公主成群,赘婿家里放不下了 诸天万界修改历史系统 无敌小侯爷 穿越大秦,打造最强经济体 恶毒女配重生后,抱紧忠犬小相公 三国:重生阿斗,我一统天下 我在一战当财阀:开局拯救法兰西 家父李隆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