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历史军事 > 大明:我,朱棣,开局扬言夺嫡! > 第四百零三章:朱元璋对朱棣最大的褒奖!

第四百零三章:朱元璋对朱棣最大的褒奖!(2 / 2)

“这种媚上的事情,你以后少在王爷面前做!”徐妙云笑骂一句。

俞靖讪笑。

也就是他比王妃年纪大点。

要不然,他也学耿瑄,臭不要脸叫王爷姐夫!

不对,耿瑄那个臭不要脸的,已经改口叫王爷王妃师傅师娘了。

人比人气死人。

他为了海军发展,真是一片丹心啊!

徐妙云见娜仁托娅喜欢的紧,笑道:“给府中留两只,我们带两只,送到大本堂。”

“谢谢四婶儿!”

娜仁托娅甜甜叫了一声。

引得乌云琪格直翻白眼。

目视徐妙云离开。

娜仁托娅转身,“小姐,我四叔凯旋回来后,陛下南巡,咱们也跟着去吧,到时候,出海看看。”

“乌云小姐,到时候我们一起,看来海外也并非蛮荒之地。”徐妙音笑着邀请。

……

“朱府的马车!徐妙云入宫了!”

徐妙云的马车,经过六部官衙时,瞬间惊动六部官员。

百官或是推开窗户,或是从官房内涌出。

“朱四郎三峡口大捷的消息,才传回不久,徐妙云这时候入宫?”

“哼!肯定是邀宠来了!”

“咦!快看,俞靖!俞靖什么时候回来,咱们怎么一点儿消息都不知?”

“朱四郎的海军又来了?”

……

百官议论纷纷。

徐妙云抱着金豆子,坐在马车内。

她即便不看。

也知道,此刻有很多双眼睛紧盯着她。

马车一路行抵御书房外。

门外值守的小太监,见徐妙云撩起帘子,忙谄媚小跑沿阶而下,“王妃,陛下听闻燕王和诸皇子攻克三峡口大捷的消息,去了坤宁宫,婢子带您去吧?”

徐妙云含笑点点头。

砰!

“哈哈……小祈婳小心点!”

徐妙云的马车刚靠近坤宁宫宫院,朱元璋开怀笑声,就传入马车。

“祖父、祖母、娘亲!娘亲!”

小祈婳正拿着一根香烛放爆竹,看到马车时,一眼就认出来了,大喊着,高兴跑过去。

凉亭内。

朱元璋、马秀英起身。

身边站着朱雄英、朱高炽、朱允炆三个孩子。

雍鸣也想跑过去。

不过抿了抿唇忍住了。

宫内规矩多。

不像他们东番的家里。

“娘亲,阿爹又打了大胜仗,还带着五叔他们,皇祖父可高兴了,听到消息后,就乐的合不拢嘴……”

朱允炆看着徐妙云下马车后,祈婳叽叽喳喳。

气呼呼攥紧小手。

他一直盼着父亲打大胜仗的消息传来。

然后在大本堂,好好在朱祈婳、朱雍鸣面前炫耀。

可等来的,却是四叔又一次大捷的消息。

瞧把朱祈婳牛的!

自从捷报传回来。

这回,就连八叔他们的母妃,刚刚都来皇祖母寝宫,抱着朱祈婳亲了左脸亲右脸。

朱祈婳都嫌弃的擦脸。

八叔他们的母妃,也一点儿都不生气。

还笑着夸朱祈婳。

他很后悔,当时在大本堂,大哥叫他一起来祖母寝宫,干嘛跟着来。

难道就来看,朱祈婳、朱雍鸣被众星捧月?

“妙云拜见父皇、母后。”

朱允炆为众人对雍鸣、祈婳的偏爱,闷闷难受时。

徐妙云走来。

马秀英含笑扶起徐妙云,埋怨道:“一家人,搞这些虚头巴脑做什么?”

话中,从徐妙云怀中,迫不及待接过金豆子。

“娘亲,这是什么?”小祈婳站在后面,装着笼子的马车旁,大声询问。

朱元璋、马秀英看去。

看到了笼子内,两只色彩斑斓艳丽的孔雀。

好奇快步走去。

雄英三人也忙跟上。

“卑职俞靖,拜见陛下、娘娘!”俞靖忙行礼。

朱元璋打量笼中孔雀,笑问:“这是你从海外带回来的?”

“禀陛下,这是巴拉望岛上的一种孔雀,驻守巴拉望岛的兄弟们,瞧着好看,就让卑职带回来,给陛下、娘娘、诸皇子皇女观赏,逗个乐子。”

哼!

朱元璋瞥了眼俞靖,笑哼一声。

看了眼,站在马车边,激动逗弄孔雀的小祈婳。

别以为他不知。

这孔雀,俞靖主要想孝顺的是小祈婳。

“你们别把咱大孙女惯坏了!”朱元璋提醒一句,转身往凉亭走去。

老四家的入宫。

还带着俞靖。

肯定有正事。

孩子们在凉亭外观看孔雀。

大人们来到凉亭内。

徐妙云落座后,便直接表明来意,“父皇,此番俞靖回朝,还有数十艘海商海船跟随,带了一些海外珍奇物品,听闻大哥北征捷报,想为朝廷北征大捷贺,用带回来的货物,免费办一个博览会……”

博览会?

免费?

这得多少钱?

为标儿北征大捷贺?

这群海商,以及俞靖为首的海军将士,应该是想给老四连翻大捷贺。

是妙云丫头制止了他们的想法。

改为,为北征大捷贺吧?

朱元璋、马秀英含笑对视,瞬间就把其中关节猜透了。

“海商们想要打开海外货品在咱们大明的销售网,儿媳倒是认为,这个博览会其实对咱们大明也很有利。”

“首先,海商赚的钱,也要分红给雇工身股制的大明百姓,也要缴纳海贸税赋。”

“其次,海外的一些新鲜事物,也有利于大明新气象。”

“再次,有些作物,有了消费基础,咱们大明引进后,既能成为百姓口粮的补充,也能为百姓创造一些经济收益,四郎经常说,当民间各种辅助食物极度富裕时,也会很大程度,减小对主要口粮的消耗……”

……

朱元璋看着徐妙云条理清晰,不断列举理由。

心中暗乐。

他们老朱家,娶了这么个儿媳,占大便宜了。

一众儿媳中。

若论哪个最优秀。

肯定是老四家的。

老四在外开创基业,有这么个有能力的枕边人辅佐,倒也可以轻松很多。

就如当初。

秀英对他开创大明江山的支持。

以前担心老四把妙云丫头惯坏了、宠坏了。

看来是多虑了。

略微沉吟,点头道:“这个博览会可以搞,不用以北征大捷,就用老四两次大捷的名义搞!”

标儿在军中,限制老四的声望。

他已经知道了。

这无可厚非。

标儿是大明储君,未来的大明皇帝。

军队是政权统治的核心。

标儿和老四只是兄弟,限制兄弟在军中声望,是标儿这个储君该做的。

但军中以外。

谁的功劳就是谁的!

现在这大明皇帝还是他!

他身为父亲。

老四的优秀,在军中被限制。

若他再限制民间方面。

就太对不起老四的付出了。

老五他们打出这般可圈可点的战斗。

就连他们母妃都跑来亲近雍鸣、祈婳。

那些尚未封藩,此番没有跟随北征的皇子之母,也跟来亲近雍鸣、祈婳。

还不是希望,给老四留个好印象,将来关照关照兄弟们?

他也希望,以后若是还有机会,老四能带带,其他皇子。

他很清楚。

标儿可以成为诸皇子兄弟躬亲的典范。

但标儿的能力,自身够用。

可教不了皇子们。

老四却有这个能力!

……

“你不要有顾虑。”见徐妙云唇角微动,要说话,朱元璋抬手制止,“你和老四想低调,避免刺激某些人,这没错,但父皇想的更多,希望将来,你们和大明之间,能更和睦,这就需要很多人努力,上层的努力不够,民间人心期盼,也要发挥力量……”

“大明百姓对你们好感更深,朝廷这边,才不敢进行疾风骤雨式转变。为什么,全面海禁尚未开始,父皇会准许海商来金陵贸易?”

“咱就是希望,民间好感、经济往来,能加深朝廷和你们的关系,能促使这层关系更加稳定,未来,父皇就算是为了这层关系更加稳固,不但会全面开海禁,还希望,民间可以多往来一些,你们需要中原百姓,咱活着时,可以配合你们,大明立国这十几年,再次丧失土地,返贫,贫无立锥之地的百姓也不少,数十万,甚至百万可能都有。”

……

他没有调查过。

不过,各地乡土村社推行过程中,这方面反馈的问题比较多。

这部分百姓。

在推行乡土村社的过程中,有些地方官员有为,强硬以借贷赎买的方式,帮助百姓从士绅手中,赎回了丧失的土地,按利息,逐年慢慢偿还。

可这样有为的官员。

也就那么几个。

方希直、练子宁、铁铉、盛庸……

大多数官员,直接把这部分丧失土地的百姓忽略了。

让这些百姓继续给士绅当纯佃农。

用刘基无奈的总结来说,就是:这些沉默的少数,被朝廷直接抛弃了!

说实话,这部分百姓,动摇不了大局。

无论是他,亦或是刘伯温。

都未想过,去为这部分沉默少数者做什么。

首先,毕竟是少数。

其次,朝廷的收支,尚无余力。

他刚才忽然灵光一闪,觉得这些人交给老四很合适。

首先,弥补了老四外来者,在异域,毫无根基支持的弊端。

其次,也算是朝廷对这部分沉默的少数,负责吧。

好处显而易见。

这些人的亲人、朋友还在中原。

他们跟随老四出海发达后。

会不会回来探访亲人?

老四海军那种巨型旗舰的出现,从东番回金陵,一个月时间。

据说,海商已经下单这种巨型船舶。

他就算不懂大海。

也能看得出。

只要未来百姓富裕了。

肯定能坐这种安全、航行快的大船,频繁往来大明和老四治下。

民间经济、百姓往来频繁。

大明百姓对老四好感度高。

大明谁当皇帝,都要考虑,骤然和老四为敌,民心反感的问题。

至于老四在大明声望太高。

会不会让老四对大明有什么想法?

他从不担心!

这么多年了,若是还没看清老四。

他也不配做这个皇帝!

……

徐妙云认真听着。

错愕之余,又十分感动。

父皇这个安排,就意味着,父皇从不担心,四郎有一天会造大明的反。

这种信任,很高很高了!

近乎于无限!

四郎为大明做了这么多。

可以说,这番安排,算是父皇对四郎所作所为,最大褒奖!

四郎若是知晓,肯定也会感动。

马秀英见徐妙云眼睛微红,默默叹了口气。

这些年,老四其实受了很多委屈。

洪武九年、十年,被重八严密监视期且不说。

就算后来处境改善。

受的委屈也不少!

人家妙云丫头嘴上不说,要说心里不心疼四郎,对朝廷这边没埋怨,肯定是假话!

只是识大体,懂分寸,忍着罢了。

马秀英一手抱着金豆子,一手伸出,含笑轻轻拍了拍徐妙云手。

徐妙云回神,忙谢恩:“儿媳代四郎,谢父皇隆恩!”

朱元璋苦笑摇摇头。

什么隆恩!

不过是迟来的补偿罢了。

起身,吩咐道:“平日里,你也各种瞎讲究,不愿入宫看看咱和你母后,今天来了,就在宫中吃午膳,咱去下旨。”

话罢,朱元璋快步离开。

……

御书房。

蒋瓛应召而来,就见刘伯温已经在御书房内了。

微微愣怔,随即忙叩首行礼,“臣蒋瓛,拜见皇爷。”

“起来吧!”

蒋瓛谢恩起身后。

朱元璋看向二人,“俞靖率领东番海军战船抵达金陵,要接收一批俘虏,伯温,张北、三峡口两战的俘虏,你和大都督府,与俞靖接洽,此事,你们商量着办。”

“臣遵旨!”

刘伯温领旨后。

朱元璋继续道:“另外一事,就是此番跟随抵达金陵的海商,听闻朝廷大捷,想为朝廷大捷贺,拿出他们带来的货品,免费搞一个博览会,所有人都能参加,咱准备,以朱棣大捷为由,官府和东番海商合作,推行这个博览会……”

蒋瓛瞬间惊讶瞪大眼。

这不是给朱四郎扬名立万吗?

他能想象,此消息传开,引发的震动!

此战,不是太子树立威望的一战嘛?

皇爷怎么想的?

刘伯温短暂惊讶后,猜到了朱元璋的用意,微微颔首同时,暗暗感慨,‘陛下良苦用心啊!’

于君主身份,此安排,对大明无数百姓,尽到了君主责任。

于父亲身份,对燕王,是一片拳拳父爱。

也是陛下对燕王这些年所作所为,能给出的最大褒奖。

朱元璋从刘伯温表情便知,刘伯温看清他的用意了,吩咐道:“这件事,你协调应天府和海商办的漂漂亮亮,到时候,不光金陵百姓要去看,咱也要去看看,那些海商,带回什么稀奇东西。”

“臣遵旨!”

朱元璋转向蒋瓛,“锦衣卫八百里加急,追上朱棣偏师,把这个消息告诉朱棣。”

他不是向老四炫耀这份父爱。

是想告诉老四。

他对老四的信任!

说实话,此番北征冒出的很多隐患,是他也始料未及的。

若说不担心。

那是假话。

只是身为皇帝,即便担心,他也得保持镇定。

他若是做不到稳如泰山。

下面只会更乱。

他就是想告诉老四,不要忌讳这忌讳那。

北征期间,有任何想法,都要积极的,没有顾虑的说出来。

若北征真的出现问题。

或许,他最后能放心依靠,帮他解决问题的,也只有老四了!

蒋瓛诧异征询,“陛下,不用通传太子主力一路?”

朱元璋眼神瞬间变冷,“没听清咱的话吗!”

通传主力一路?

那些将领若是知道以老四大捷之名,开办的博览会,指不定又会闹出什么幺蛾子。

标儿也是。

在军中压老四的声望。

光明正大直接让汤和、徐达去做就是了。

为什么睁只眼闭只眼,让常茂这些敌视老四的人做。

本来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让他办的进退失据!

常茂这些人,定然因此而备受鼓舞!

蒋瓛吓得忙低头领命,夹着尾巴,匆匆离开。

刘伯温欲言又止,忽然开口,“陛下……”

朱元璋心情不好,没好气道:“你有什么话就说!此番回来,咱对你还不够信任吗?”

刘伯温苦笑。

抱拳道:“陛下,太子纵容郑国公常茂之流,的确办的不够好,有些进退失据,不过,臣倒是能理解,太子一面想维护和燕王的兄弟情谊,一面也要确保大明统治核心,军队的人心向背……”

太子处置此事上,公私混为一谈。

进退失据了。

他可以肯定,若是换成燕王。

会先和当事人沟通。

然后,直接下令,让身份最为合适的中山侯,亦或魏国公压制燕王在军中声望。

哼!

朱元璋哼了一声。

这就是他对标儿不满的地方。

处置不够果断,不够分明!

……

“娘!娘!”

于此同时。

朱允炆跑入吕氏寝宫,“皇祖父要给四叔大捷开博览会!”

……

求月票、推荐票、追订、全订。

(本章完)

最新小说: 始皇尸变,祖天师也得跪! 三国:卧龙姐夫,忽悠刘备抢荆州 三国:开局截胡汉献帝,号令群雄! 养蛊人在红楼的邪异人生 大秦:我的心声被政哥偷听了! 三国:封地1秒涨1兵,百万铁骑绕京城 晚妆媚 永乐皇孙:外挂朱元璋,朱棣疯了 我教学生修仙,真是为了考清华 天下长宁

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