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后宫斗法(1 / 1)

“黄大人此言差矣,我等身为朝廷重臣,又不是寺庙的和尚,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我们理应时刻为社稷、百姓着想,为天下苍生谋福祉。”

当然黄履也是经历过大风大浪的人,这种冠冕堂皇的场面话对于他来说,基本上等同于废话。但是他不知道的是,这仅仅是曾布的一番铺垫而已,先占领道德制高点的前缀罢了。只见曾布接着说道:

“就像黄大人女婿吕惠卿,想当年在朝堂上也是一言九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因得罪王相公等事,被皇上轰出京城,但是他哪怕到了边疆,也始终坚持为国尽衷,大力发展边屯、边寨,抗击西夏、吐蕃,还全力推行置将新法,巩固边塞...”

“黄大人有这样的好女婿,我等应该联合上疏皇上,将其召回京城给予重用也...”

这次曾布将黄履拿捏的死死的,你这老头可以不顾自己的仕途,但是你总得为你的女婿着想吧,他也是担任过帝国宰相的人,虽然被发配地方,但是现在还在边疆兢兢业业。

由于之前他干了糊涂事,竟然诬陷自己的恩师王相公。现在王安石已经去世,我们可以想办法把他调入京城

这记重拳直接击中了黄履内心中最脆弱的那根神经,毕竟自己也活不了几年了,要是在有生之年能将女婿吕惠卿调入京城,那就死而无憾了。毕竟自己非常看中这个女婿,要不然也不会将女儿嫁给他。

于是一场政治交易和联盟就此达成,这些新党的骨干一致支持曾布出任大宋帝国宰相,而作为回报,曾布等人上疏朝廷将西北的吕惠卿调入权力中心京城...

为了不给人口实,曾布最后说道:

“为了名正言顺的将吕惠卿生迁,我们同时将吕惠卿的死敌郑侠一并调入京城,这样就完全堵住了朝臣的嘴巴。到时等吕惠卿站稳脚根,再随便找个理由将郑侠轰出京城...”

在众人的“高,曾大人实在是高,比天都高...”的叫好声中达成了彼此的政治交易。

...当赵旭将蔡京的“论章惇全罪书”、曾布等人奏请吕惠卿、郑侠调入京城的奏章放在向太后面前时,向太后微微一笑道:

“皇儿,哀家还想多活几年,这些折子哀家就不看了,皇儿既然亲政了,哀家哪能再干涉朝政呢?”

赵旭深知后宫皇太后对朝政事务影响非常大,所以他特意将这些重要的折子拿来,听听这位以睿智著称的向太后意见。

“母后恕罪,皇儿并非为难母后,只见皇儿从政时间还很短,缺乏经验,特来请示母后。”

见赵旭这么谦虚,向太后也只好拿起折子,大概看了下,然后轻轻放下便说道:

“皇儿是不是对祖母干政之事还没有释怀呢?”

向太后何许人也,那是历经多朝的斗争才走到今天,以前这个小皇帝心里的小九九她自认为还是能看清,现在她也越来越看不懂这小皇帝了。

随着高氏的逝世,这小皇帝亲政开始了迫不及待的亲政,随后让一群朝臣忽悠的腿都瘸了,对旧党成员大肆贬低、抄家、流放...甚至在身边人的纵容下,都要取消高氏皇太后称呼了。从此便开始大权独揽,政务方面从来不让后宫参与,更不会征求她这个皇太后的任何意见。

可自从上次病危转安后,这小皇帝的态度出现了明显转变,时不时过来汇报朝会的情况,今天更是拿着这些重要的奏章来虚心请教,这小家伙到底几个意思呢?

莫非是我召集重臣商议后继新君之事被他知道了,还是我要让端王上位的事让他警觉了呢?应该不会啊,这是正常的程序,皇上要是驾崩了,她这个皇太后就有责任和义务主持商议下任皇帝人选。

所以此时向太后也只是试探性地问了下赵旭,是不是还在怪他的祖母高太皇太后。

“母后见笑了,皇儿之前不懂事,年少不明事理,甚至差点闹出笑话...到了亲政之后皇儿才发现朝堂如此复杂,遥想当年,要不是祖母替皇儿撑着门面,皇儿只怕会被那些大臣玩弄于鼓掌间,成为他们党争的工具人。”

赵旭以上帝的先知视角给于了高氏客观的评级和肯定。同时话外之音也是给向太后也吃了一颗定心丸,既然连他祖母都可以体谅了,向太后根本不在话下。

听完赵旭的话,向太后不可思议的看着赵旭,仿佛突然间感觉眼前的这位小皇帝非常的陌生,甚至有种陌生到可怕的感觉。

赵旭说的一点都没有错,想当年要不是高氏出来主持大局,镇住场面,就凭他这个十岁不到的小皇帝能拿捏的了司马光等人吗?

另外非常简单的一个道理,高氏明知道自己的强势,小皇帝内心非常记恨自己,但是她也没有办法,在那种复杂的局面下,自己一个女人不强势能行吗?女汉子都是被逼出来的啊。

高氏明知道小皇帝非常狠自己,但是还是义无反顾的带着他临朝,让小皇帝学习从政经验,让他快速成长...

要是高氏真有私心,完全可以随便找个理由废黜了这个不听话而且叛逆的小皇帝,在其他几个皇子中选一个听话的、乖巧的来继承大位。

高氏没有这么做,是不想推翻先皇定下的人选。她明知道自己百年后,这个小皇帝会对自己打击报复,但是也毅然决然的坚持做自己该做的事情,她始终相信历史会给他一个公正的评价,她更相信自己只有这样做,才能安心的下去见太祖、太宗...

这就是被称为“女中尧舜”的高滔滔,宣仁圣烈皇后,宋英宗皇后,宋神宗之母。

“皇儿有此觉悟,哀家也就再无遗憾了...”

许久之后,向太后发出了由衷的感叹,她这声感慨不止在为赵旭的成熟而发,更是为自己发。因为在大宋帝王,对于皇后、皇太后等人的亲戚,就是所谓的外戚管理的非常严格,因为唐代的外戚干政让宋代的君主们后怕不已。

而作为后宫之主,要是因为自己的原因从而让家人受难、受苦,这是她们不希望看到的,也是最担心的。如今眼前的小皇帝这么明事理,一付明君的形象,所以自己的再也没有任何后顾之忧了。

“皇儿还是想临听母后的教诲”

赵旭见自己的目的已经达到,他相信从此以后在他当政期间,后宫再也不会参与、干扰政务了,于是便进一步巩固成果,虚心的向皇太后请教到。

<

最新小说: 开篇恶毒继母,和反派萌娃负负得正了 影视:开局大庆老二,请庆帝上路 我推:顶级煤老板,爱酱单推佬 娱乐:重生十年,今天我摊牌了 玄门真千金:稳定发疯后被团宠了 娱乐:夫债妻偿,杨蜜诗诗泪崩了 情绪值男神 重生高植物,统汉大帮,权力巅峰 四合院:穿越何雨柱,人间清醒 转生剑灵,在哥布林巢穴绑定圣女

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