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古代言情 > 铁血大宋:恭送大宋皇帝上路 > 第27章 富国强兵还是与民争利

第27章 富国强兵还是与民争利(1 / 1)

而此时的瑶华宫确一片繁忙,内侍省派了大批的内侍太监、侍女来伺候孟氏,向太后更是亲自下懿旨,调太医、御厨过去服侍,朱太妃也心疼这个儿媳,派人送去了不少补品和丝绸等物,尚书省工部更是连夜整修瑶华宫

而孟氏对于眼前的这一切却显得异常平淡,只是更加虔诚的礼佛...

皇城司公事郑冷面那就更忙了,整天忙着抓人、咔嚓...

他知道这事涉及皇家颜面,所以做起来那是一丝不苟,不仅把大相国寺的后厢房全部查封了,还将主持刘五更身边的人全部秘密逮捕起来,对他们严加审讯,要是知道厢房秘事的,全部处理掉...

对于内侍省遣散的刘皇后太监、侍女也没有放过,都派了探子一路尾随他们,到了僻静处都给咔嚓了...因为在他看来,这些事情皇上不好直接开口,但是他必须得想到这些,宁愿错杀一千,不能放过一人,这就是刀疤脸的原则。

赵旭这几天大门不出,小门不迈的把自己关在了福宁殿,分析了朝堂的局势及新旧党人,然后策划着如何富国强兵...

三日后,文德殿內人头攒动,新旧党人、中间派大臣齐聚一堂...

赵旭身穿朝服、头戴长翅帽、满脸红光、迈着自信的步伐来到了文德殿,众人礼毕后便安坐在龙椅上,望着殿内众臣,顿时有了一种御览群山的帝王感觉。

“诸位爱卿,朕之前发过旨意,今日朝会议题就一个,那就是殿论新法的利弊,大家可以畅所欲言,朕都怒尔等无罪,但是有一个前提,不能借新法攻击他人,今日朝会只对事而不对人。”

简单而直接的开场白,没有任何华丽的词语,赵旭就将朝会的基调给定了下来。

“臣等遵旨”众臣此刻也都吃了定心丸,个个俯身应答,只要不整人就好,那就可以放开了议论。

“既然是殿论新法,那我们君臣就从争议最大的“青苗法”开始说起,章爱卿,你身为新法的推广者,首先你来说说看,这“青苗法”到底是富国之法还是与民争利的弊政之法?”

青苗法是王安石变法的核心,更是司马光眼中的四害之首。而指名道姓让章惇先说的原因也很简单,他主张恢复新法几年来,对青苗法的实施情况最为了解,再有就是作为改革派大哥,他最有资格第一个发言...

“臣遵旨”此刻章惇虽然没有的宰相头衔,但是却也自信满满,在讲究资历的封建王朝,他知道自己先说就意味着他在皇上心中的地位,于是接着说道:

“启禀皇上,青苗法的本质就是将朝廷的战备储备粮食,也就是常平仓、广惠仓的储粮折算为本钱,在青黄不接的时候,以百分之二十的利率贷给农民,让他们可以育苗播种,待农民收成时,再归还本金及利息。”

“青苗法最大的好处就是缓和民间高利贷盘剥农民的现象,因为在民间,农民向地主、士绅贷款需要支付%左右的利息,而朝廷贷款则只需要%的利息,所以青苗法不仅增加了朝廷的收入,更是让百姓免受民间高利贷剥削,从而达到民不加赋而国用足的目的。”

章惇的一席话说的唾沫横飞,就在他最后的飞沫还没有落地之前,保守派帝师程颐看不下去了,直接站出来反驳道:

“启禀皇上,章大人这是报喜不报忧,青苗法就是与民争利的不义之举,天下的财富总共就这么多,要是朝廷实施了青苗法,就是在跟百姓争夺利益,这不是君子之道,圣贤之举...”

“同时青苗法也有非常大的弊端,在地方实施的过程中,有些地方官员为了完成政绩,强迫不需要的老百姓贷款,官府私自提高利息,利息甚者跟民间高利贷相差无几、有些地方的利息还远远高于民间高利贷...”

“最后民间百姓向当地士绅、地主借钱粮,至少是双方的事情,而青苗法则是需要中间人做担保,而且贷款的手续很复杂,经过多个衙门,底下的每个衙门都卡一点,最后闹得很多百姓倾家荡产、流离失所...”

“为此,苏子瞻(苏轼的字)的诗句可以形容百姓办理贷款手续有多复杂,“赢得儿童语音好,一年强半在城中”,百姓为了青苗法贷个款,由于进城的次数多,连幼儿都学会了城里话,更不要说郑侠的流民图了...”

文人的心机在此时表露无疑,程颐不止自己反对,另外还顺势把苏轼拖下水,而此时苏轼不表态也不行了,于是只好硬着头皮站出来说道:

“启禀皇上,那只是当年在下的一番即兴发挥而已,不可当真,只是青苗法在刚实施的时候,确实有些不如人意的地方,但是臣认为,朝廷制定的政策是好的,只是在个别地方实施的时候,被很多官员钻了空子,他们为了政绩而私自增加利息和贷款范围,各级衙门又层层为难百姓,所以...所以...”

苏轼本来就心有余悸,“乌台诗案”确实给了他很大的教训,自己在鬼门关前走了一回,这老家伙程颐专坑队友,哪壶不开提哪壶,自从自己到了地方以后,才真切对青苗法有了新的认识,那就是总体是好的,对国家、百姓都是有利的事情,为此他还专门去江宁府拜访了王安石,为自己此前的鲁莽表达了歉意。

此刻苏轼说了实话,章惇顿时向他投来了不可思议的眼光,难得啊...难得。

而程颐则是一脸愤怒的看着苏轼,心想这家伙到底是哪个派系的,咋给队友拆台呢,是不是搞错了,还是糊涂了。此时的他完全忘记了当年自己联合刘安世等人打击苏轼的事了...

曾布见状不失时机的站了出来,启奏道:

“启禀皇上,臣一直跟随王相公,从青苗法的制定到推出全过程都参与了,这个新法的推出,王相公和先帝也是谨慎的研究了一年多,甚至还在京城周边县城做了试点,然后在逐步推向全国...”

“由于当时正直党争最激烈的时刻,所以很多地方官员为了能引起朝廷的注意,让自己快速升迁,采用了些极端的办法来推行青苗法,导致有些地方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问题,但是总体来说,青苗法是利国利民之举,从现在的国库盈余就很能说明问题。”

曾布将先帝抬了出来,意思很明确,你们别比比了,想当年为何要实施变法,那不就是朝廷没有钱了吗,所以先帝急啊,找了很多人最后还是选择了王安石来主持变法,要是没有变法所得,现在的国库能那么有钱吗,你们的工资、补贴哪里来...

<

最新小说: 转生剑灵,在哥布林巢穴绑定圣女 娱乐:夫债妻偿,杨蜜诗诗泪崩了 开篇恶毒继母,和反派萌娃负负得正了 情绪值男神 我推:顶级煤老板,爱酱单推佬 重生高植物,统汉大帮,权力巅峰 玄门真千金:稳定发疯后被团宠了 Moba:残血就无敌 影视:开局大庆老二,请庆帝上路 四合院:穿越何雨柱,人间清醒

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