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变现(1 / 2)

.la/

实际上满五十斤的黑糖。

应该能提出三十斤左右的白糖才是。

但是因为前几次实验的失败。

导致先前浪费了一些糖水。

根据上会晋江糖店询问出来的价格。

二十五斤白糖将近能卖三十多两银子。

张洛内心激动不已。

这就是暴利产业。

最好的赚钱方法就是技术上的提升。

张洛也明白。

这种挣大银子的方法也不能长久。

当提出白糖的方法传遍大江南北后。

白糖自然而然的不再是奢侈品了。

价格会回归平稳。

银子也就挣不了几个了。

等到几十年后的万历年间。

一斤白糖不过八百文钱。

大概只有一斤黑糖两倍多的价格。

在嘉靖年间已经有了少数人掌握了提晶技术。

手法只要传播开来。

白糖的卖价会成倍速的下跌。

想到这里。

张洛开始将提出来的白糖包装起来。

来不及等到鬼市再开门了。

这回去县城里读书。

就得把这些白糖变现。

三天后,进入了六月。

第一次来晋江县城的时候。

是半个月前和张长伟一块到县衙里交罚银。

现在到了六月初。

已经是和康教谕约定好上课的日子了。

上回张洛巧妙的使用了。

范文正公的名词。

让康教谕打消了辞官的念头。

他回到县学着手开始进行县学改革。

晋江县内有二官学和一私学。

泉州学堂是私人学堂。

但却是整个泉州府中试最高的地方。

在福建省都有不小的名声。

外地人来到晋江县。

都会到泉州学堂来上学。

泉州府学位于晋江城外。

有泉州官府的支持。

府学银两比较充裕。

招生面又广。

凡是泉州府各县,各乡,卫所的人。

只要过了童试都能就读。

这两年间也有几人中举。

算上得上仅次于泉州学堂的存在。

唯独这晋江县学。

有家境的人都去泉州学堂求学。

家里条件不好的。

也都想尽办法去城外的府学读书。

在康教谕到任前。

县学里大部分的秀才都是挂个名头。

想着每月领二两银子。

等到康教谕开始整治县学乱象。

这些秀才苦于新的制度太严。

被康教谕剥夺秀才资格。

全都自主离开县学。

康教谕拿着多出来的秀才银碌。

再加上自己每月的一点银子。

弄出了一个面向本县平民学子的补习班。

每月的三到八号。

学生来县学上课。

期间的衣食住行。

都有县学负责。

也算是给一些寒门子弟们。

一个免费读书和学习交流的场所。

康教谕拿出了自己的全部俸禄。

他一个没有品级的学官。

每月本来就没多少银子。

如果不是家中亲戚没有和他同来。

还在江宁老家种田。

康教谕这种做法。

都养不活全家。

为了让县学有更多的经费。

康教谕又自己在县学后面。

开了二亩荒地。

身为一县的主学官。

还要自己动手种田。

这事一下成了晋江县的大笑闻。

泉州学堂的院长对这事意见不小。

认为康教谕作为学官。

不该去做这种有辱斯文的事情。

康教谕倒是不在乎他人的指责。

最新小说: 天下长宁 光宗耀明 大明第一工业巨匠 首辅 谍战:开局和郑耀先结拜,我成了军统七哥! 永乐皇孙:外挂朱元璋,朱棣疯了 我教学生修仙,真是为了考清华 三国:卧龙姐夫,忽悠刘备抢荆州 大唐天将军 大秦仙医

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