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历史军事 > 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 > 第六百零八章 这么坏的官员不应该留下

第六百零八章 这么坏的官员不应该留下(1 / 2)

大明洪武三十六年。

皇城的钟声敲响了四十五下,皇帝驾崩的消息,传遍了天下,越来越多的人知道,朱元璋死了,人都会死,活到了朱元璋的年龄,算得上是喜丧。

“自古以来,历代皇帝,最贤者莫过于圣人。”

江西。

一名读书人感慨道。

“何也?”

“历代的贤君德政,有善者,有未尽善者,可力求尽善尽美,所定条理章程,规划周祥,以不扰民为重,无论是禁奴仆,又或者军户制,都以节省民力为宗旨,非圣人莫属。”

广东。

一名社学的老书生,向孩童们感慨道。

“民可告官,甚至审官,乃本朝所开之先河。”

“自古以来,就算最贤的朝代,也未做到,至多也不过是官审官,百姓莫不能问。”

“圣人专门为老百姓们制定了一个特权,鼓励和允许老百姓,遇到当地父母官不作为,官官相护的情况下,可以由有德老人赴京面奏,以凭保全,形成了律法规定。”

“这是我们中国历史上,皇帝第一次鼓励老百姓直达天听,告冤控官的壮举。”

“在我朝之前,不要说告御状,就算是以民告官,那也要先挨一顿板子,动不动就有性命之虞。”

北平。

“有史以来,社会的发展就是一部抗争史,利益阶层与百姓阶层的互相进退之路,而我朝圣人打压利益阶层的力度,是历朝之冠也。”

“为了让老百姓们懂法,知道如何保障自己的利益,圣人规定,天下人,应当家家有本《大诰》。”

“《大诰》中为了照顾不识字的百姓们,配上了大量的图画,哪怕不识字也能看懂,例如《大诰》第五十九条,告诉天下百姓们,如果有害民的官吏,百姓可以捉拿,任何人不得阻拦,凡是阻拦者,以诛族治罪。”

“《大诰》还告诉百姓们,官员除了不能贪赃枉法,还不能纳妾,辱民等等。”

“因为纳妾了,说明了欲望高,欲望高,花销就会高,俸禄不够用,最后就会向百姓们伸手,都是圣人深思熟虑得出的。”

“《大诰》把地方玩忽职守、滥设吏卒、贪赃受贿、科敛害民、侵吞钱粮、酷敛百姓,放卖官差,私役丁夫、妄取扰民,私吞商税、侵没赈济案、卖富差贫者、粮长交结官吏、团局造册、虚出实收、就仓盗卖、巧立名色、妄起科征,飞洒粮差、接受赃私、包揽词讼、吊打细民,豪强劣绅买嘱官吏等等阴私事情,皆说的详细清楚,告诉百姓们其中的手段,以及严厉的惩处。”

“为了鼓励百姓们购买《大诰》,因此规定百姓家中有《大诰》的,遇罪可减轻一等。”

“当天下百姓家家一部《大诰》,人人懂法,加上圣人鼓励民告官,甚至鼓励百姓们亲自捉拿,又有敢官官相护的,同样在《大诰》以诛族治罪种种。”

许多地方传来的动静,是朱高炽没想到的,朱元璋的死亡,竟然会带来这么大的动静。

根据他了解的历史,朱元璋的死,仿佛一切都很平常,甚至对于朱元璋的评价,许多人定为残暴,认为朱元璋是有史以来最残暴的君主。

可见到社会的现象,朱高炽忍不住反思起来。

首先。

明朝初期的法律,落实的比较完整,而不是像明中后期,除了多年来的积弊,也有经济的破产,导致各项制度已经形同虚设。

所以无论是《大诰》,又或者《大明律》等,执行的是比较严格的。

朱元璋的确经常见各地的粮长与乡老。

其次。

哪怕是清朝最让后世部分人称赞的顺治皇帝,也认为朱元璋是天下最贤明的君主。

反倒是自称十全老人的乾隆,在《御批历代通鉴辑览》中,对明太祖的这个制度批评道:黜陡之柄编氓转得而操之,成何政体!

意思就是朱元璋把统驭官员的权力,分给了老百姓,让老百姓有能影响官员赏罚的能力,这样太不成体统了。

乾隆的执政理念和朱元璋是截然相反,乾隆皇帝借用儒家,老百姓就是孙子,官员是儿子,自己是爷爷,就算是儿子不好,也应该是自己这个爷爷去主动管教,作为孙子,怎么可以说父母的坏话,告父母的恶状呢?

乾隆非常厌恶这样“不孝顺”的行为,几次在谕旨中强调祖子孙的治国理念,要老百姓要学会孝忍,不能僭越妄为,彻底扭转了明朝延续下来了几百年的社会风气。

朱高炽从乾清宫回来,宫里忙着朱元璋的丧事。

每个人都很忙,朱高炽也是如此,不过朱棣亲口说了,因为国事繁忙,让朱高炽以国事为重,经过朱棣的口气,朱高炽已经猜到了,朱棣决定亲自出征。

不过皇爷爷刚死,至少要等朱元璋的丧事尘埃落定。

因此。

朱高炽抓紧了与阁内,六部官员们进行战争的商讨,每个官员的脸上很疲劳,又要遵守礼节,参与皇帝的丧事,还要劝进朱棣,乃至国家大事,每个人都忙的马不停蹄。

民间上刚兴起的舆论,立刻因为朱元璋的死亡而戛然而止。

许多的人在伤心。

春风一夜吹遍大地,让大地换了颜色。

“皇太孙殿下请过目。”

兵部尚书金忠捧出一本奏疏,交给宦官转呈给朱高炽。

金忠的才能一向不错。

哪怕是史料也是如此认为,此人无权无势,白身一个,却能从小兵被朱棣提拔为长史府长史,已经说明了一切,在他的打理下,兵部井然有序,成效非凡。

朱高炽翻阅起来。

帖木儿远在万里之外,数十万大军的行程,可不是那么容易的。

他又不像大明,在各地有成熟的管理体系,粮草等物资早已齐备,需要沿途劫掠获得军资,可各地已经被屠戮过了一遍,回来也就没有那么容易。

既然决定了要战,大明可不会客气,抓住这样的机会,先把他的都城拿下,成为明军决战于国门之外的大本营。

获得了地势,也能获得帖木儿汗国的一部分物资。

“经过商议,此次战争的军队人数,应该以骑步各半为好,凑出十万骑兵,十万步军,再召集十万预备兵,二十万的民夫,合计五十万人直接参与。”

委鲁母到俺的干太远了,地方上没有积蓄,需要内地的供应,而铁道也只修建到了委鲁母,离开国境,抵达撒马尔罕城更远。

朱高炽看见了各方面的章程,并没有提出疑义。

在国家政务细致上管理,官员们要比自己更有经验,没有发生靖难之役,大批的官员留了下来,朱元璋洪武二十五年,从国子监中培养的一批成长在新时代的官员,已经涌现出不少的人才。

“诸位辛苦了。”

朱高炽赞许道。

众人连忙拱手,有人道:“一切为了国事。”

无论是帖木儿之事,又或者朱元璋的驾崩,接连的大事发生,却也让思想混乱的社会宁静了下来,人们又凝成了一股绳。

“西北的战争,不能影响到大明的周边。”

“一场战争下来,结果大明在各地的控制却失控了,这非我想要的。”

朱高炽说道。

“皇太孙殿下请看。”

内阁胡广上前一步,他早就有了准备,针对当下的局面,想出了一种全新的方式。

朱高炽好奇的打开,看完了神色复杂。

这么坏的人。

跟杨士奇一样的坏,不应该留在国内啊。

杨士奇去了东南亚。

那么胡广呢。

最新小说: 晚妆媚 家父李隆基 大秦:我的心声被政哥偷听了! 穿越兽世:她生了一个新部落! 从靖康之变开始,缔造最强大宋 三国:重生阿斗,我一统天下 大明:爹,论治国,你真不行 大唐:超时空,闺蜜晋阳小公主! 始皇尸变,祖天师也得跪! 三国:开局截胡汉献帝,号令群雄!

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