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历史军事 > 大宋神探志 > 第三十三章 现成的先生

第三十三章 现成的先生(2 / 2)

晋阳书院的山长叫钱惟咏,表字德文,号太山居士,在真宗朝颇有名望,还曾受举荐任官,可惜不适合官场风气,早早退下,后来归并州,受邀入书院讲学。

老山长病逝后,由他接任新的山长,早年间还是干了不少实事,可惜近几年岁数大了,也疾病缠身,之前久不现身,就是去山中养病了。

显然,郝庆玉敢在私下里要挟学子,收受好处,与这位山长年老体衰,顾不上书院的经营有极大的关系。

现在他是逼得不得不来书院坐镇了,反倒让身体变得更加糟糕,当狄进和郭承寿走入院中,首先听到的是一连串咳嗽声,然后就见四五位讲学先生正在嘘寒问暖,前后忙碌。

狄进眉头微不可查地皱了皱,上前见礼,就见这位苍老的山长用昏沉的目光看了看,也不知道看清楚他的长相没有,就开始说场面话了:“书院人心浮动喧扰,正需良才镇抚……咳咳……今日亲近细观,更知美玉之资……咳咳咳……”

后面就没听细听了,没必要。

狄进心挺凉的。

他入书院前也打听过的,最擅长西昆体的,毫无疑问就是这位山长,现在对方连话都说不清楚,还怎么教学?

至于这些讲学先生,瞧那巴结的模样,恐怕正琢磨着怎么接替山长和监院的位置呢,这样的讲师,还有心思教学么?

办理住宿手续时,狄进终究还是没忍住,低声询问:“我心慕西昆体,不知哪位讲学最擅这样的文风?”

郭承寿摆了摆手:“西昆体还要看太学的教授,余者皆庸碌而已!”

狄进有些无语:“我若是能入京师太学,还需问无邪兄么?”

郭承寿哈哈一笑:“看得出来,仕林兄是人如其字,一心科举入仕,如若不嫌,看我如何?”

狄进微怔:“郭兄之意,是由你来教我?”

“言重了!”郭承寿道:“狄兄若想寻找自己的座师,我也有举荐之人,若只为西昆体,我们倒是可以互相探讨……”

狄进稍作权衡,拱手一礼:“那就有劳了!”

于是乎,刚刚确定了宿舍,林小乙来不及打扫卫生,就开始和郭承寿的书童一起搬书,将一本本前唐诗集,从郭承寿的院子里,搬到狄进的屋中。

单从这点,狄进就知道,这位外戚还真有些东西。

后世有句话,叫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而宋朝前期,诗人基本也是抄唐诗。

白居易和贾岛首先成了被模仿的对象,形成了“白体”和“晚唐体”,前者多显贵,效法白居易的闲适平易,后者多寒士,贫苦的读书人对贾岛的清苦,有着天然的亲近感。

但是这两家的风格,都不太符合蒸蒸日上的宋王朝发展。

别管这个蒸蒸日上是不是带些讽刺,相对于古代而言,宋朝的经济发展得确实不错,尤其是签订澶渊之盟后,不再与辽国打仗,各地越来越繁荣,享乐之风迅速蔓延。

在士大夫眼中,享乐不仅仅是花钱,还要雅事雅谈。

于是乎,白居易的诗被认为鄙陋浅俗,贾岛的诗让人觉得寒酸穷苦,唯有李商隐的诗词艳丽工整,富美高雅,自然而然受到了追捧,最终形成了西昆体。

实际上,就算不会作诗词的人也知道,一味的堆砌典故,追求华丽,只会让诗词变成炫耀辞藻的工具,但结合时代的背景,当今士人就觉得这种文风最为得体。

所以入学的第一日,郭承寿搬来诗书,笑吟吟地坐下:“自今日起,我与仕林兄一起品读前朝李义山的瑰丽,精研我朝杨文公的典丽,还望解试之前,略有所得!”

狄进翻开诗书,由衷一笑:“请!”

最新小说: 三国:开局截胡汉献帝,号令群雄! 从靖康之变开始,缔造最强大宋 家父李隆基 三国:重生阿斗,我一统天下 大唐:超时空,闺蜜晋阳小公主! 大秦:我的心声被政哥偷听了! 晚妆媚 穿越兽世:她生了一个新部落! 大明:爹,论治国,你真不行 始皇尸变,祖天师也得跪!

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