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历史军事 > 兰芳 > 第一百二十章 兰芳二式线膛枪

第一百二十章 兰芳二式线膛枪(2 / 2)

这个时代的线膛枪因为要确保射击精度,锻炼射手的射击技术,所以一般不会装备刺刀,滑膛枪手遇到线膛枪手,直接就顶着一波射击的伤亡冲过来拼刺刀了,根本不玩对射。

第2/2页)

这也是事实。

美国独立战争中,就有线膛枪狙击手在三百米外击杀英军统帅的战例。

但与此同时,也有英军滑膛枪部队放弃对射,使用刺刀冲锋打崩掉美军线膛枪部队的战例。

在这种情况下,加上本身资源有限,赵学宁虽然有制造米尼弹加强线膛枪的想法,却受限于实际情况而无法实现,只能先随大流,把排队枪毙的战术搞起来,毕竟这一套战术背后所依靠的量产技术还是成熟的。

搞军事工业的都知道,量产才是王冠上的那颗最闪亮的明珠,搞不了量产,就没有实用价值。

直到共和国二年,随着兰芳二式枪炮改进计划的渐入佳境,赵学宁才提出了用铅制造圆锥形米尼弹的具体构思,交由工业部进行操作。

工业部对于这一构想感到惊奇,尤其在赵亚伯加入到这一计划之中以后,更是对赵学宁的这一构想感到非常喜欢,果断在改良卡隆炮的同时加入到了米尼弹与线膛枪的项目之中。

后面,根据赵学宁给出的方案,用软木塞和底部有圆形空腔的软铅弹组合而成的新式子弹成功诞生,与之配套的线膛枪也在共和国三年生产出了几条样枪,随后便是投入实验。

工业部找来军队里的熟练枪手,让其试验使用线膛枪和新式子弹,最后的实验结果证明,这一思路非常成功。

虽然同样属于前装式子弹,但是和最初的圆形线膛枪子弹不同,最初的圆形线膛枪子弹虽然一样是软铅弹,但是因为直径往往大于枪管,甚至需要用木锤将子弹锤入枪管。

后来虽然做出改进,用稍微小一些的弹丸包裹着油布塞入枪管,但是整体发射效率依然低于滑膛枪,实用性不强。

这是早期线膛枪射击效率低而不被广泛使用的主要原因。

但是米尼弹就不是如此,它在底部有一个圆形空腔,用软木塞填充,其整体直径小于枪管,可以很轻松的像滑膛枪弹药一样塞入,不需要使用木锤去锤击。

但因为铅弹质地较软,在火药激发的时候,木塞会挤入底部空腔,弹体也会受热,从而使得子弹膨胀,直接从内部嵌入膛线中,起到一个定心和闭气的作用,然后射出枪管。

如此一来,不仅射击精准度大大提高,射程也有了长足的进步,有效射程几乎能比燧发滑膛枪超出两倍有余。

在机器的辅助下,软铅弹的制造并不困难,拉膛线对于拥有相当技术的兰芳兵工厂来说也不是难事,不过这显然没有滑膛枪的生产速度快,所以这款枪械的生产并没有赶上之前数年的战争,没有经过战场的测试。

同时,为了确保射击精准度和装填效率,这款枪械确实不太方便在射击的同时装备刺刀,也因此引起了兰芳军事部门内部的争论。

部分工业部的专家据此认为这款枪械将降低士兵的肉搏能力,所以对其能否大规模列装表示怀疑,从而比较反对这款枪械的大规模生产和列装。

支持者认为使用新式子弹之后,射击效率和射击精准度包括射程都大大提升,有助于士兵在近身肉搏之前就打崩掉对手,所以刺刀并不一定是必需的。

而且原先的步枪装备刺刀射击主要是因为射程太近,如果不提前装备刺刀的话,敌人很有可能趁着弹药装填的间隙就冲上来,转瞬即至,到时候连刺刀都来不及装上就会被敌人刺死。

而现在,枪械射程几乎提升了两倍,射击效率并没有比之前更低,反而还有所提升,射击精度也大大提升,在这种情况下,军队对于敌人可能发起的冲锋是有比较充足的反应时间的。

所以支持者觉得完全可以大批量生产装备给军队,让士兵习惯远距离射击和近距离装刺刀备战的战术,这样一定可以大大提升兰芳军队的战斗力。

甚至还有更加激进的支持者认为可以尝试放弃刺刀,完全采用枪械作战,不要再依靠肉搏战取胜,而要充分依靠科技的力量取胜。

这种情况下,反对者的声音就更大了。

最新小说: 我教学生修仙,真是为了考清华 大秦仙医 大唐天将军 谍战:开局和郑耀先结拜,我成了军统七哥! 三国:卧龙姐夫,忽悠刘备抢荆州 大明第一工业巨匠 光宗耀明 永乐皇孙:外挂朱元璋,朱棣疯了 首辅 天下长宁

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