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历史军事 > 铮铮大宋 > 第五十八章:取字

第五十八章:取字(2 / 2)

别看他昨日早朝以一敌众,驳退一干台谏,但这些人中必然有心怀怨恨的,不得不防。

“下官省得。”杨义连忙答应,随即犹豫道:“但若是有人贪得无厌……”

赵旸脑海中忽然闪过张尧佐的容貌,轻笑道:“交由开封府处理。”

没错,在他看来,新任知开封府事,十有八九就是张尧佐了。

倒不是他自视甚高,有十足把握能够说服官家,他只是知道内情——单看最近官家夜夜宿于张贵妃的宁华殿,他就断定官家无法拒绝张贵妃的恳求。

这也是他会答应替张尧佐说情的原因——顺水人情嘛。

“下官明白了。”杨义先是一愣,随即若有所思。

随后在杨义的带领下,赵旸于繁塔一带转了几圈,实际视察了当地环境,随即便带着王中正等人又乘马车返回内城。

这一去一回,足足花了他两个多时辰,以至于他回到垂拱殿时,天色已临近黄昏。

此时殿内,赵祯仍在忙碌于批阅各地的札子,一听赵旸前来便将其唤入,没好气道:“使唤朕做事的,你还是头一个。”

“我这不是为国举荐人才嘛。”赵旸一脸无辜道。

“哼。”赵祯轻哼一声,“朕已下诏临安转运使,两月内便知结果。”

“官家英明。”赵旸小小恭维了一句,转头看向修起居注的位子,意外发现今日当值的并非曾公亮,但也并非毋湜、杨伟等与他结怨较深的,而是知谏院王贽。

不得不说,这位真可谓是人才,劾奏之词滴水不漏,又善见风使舵,算是昨日早朝唯一一位得以全身而退的谏官,给赵旸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

见赵旸转头看来,王贽虽出于自身职责并未出声行礼,但亦点头示意作为招呼。

赵旸亦点头示意作为回应。

尽管王贽也弹劾过他,但他也报复回去了,二人也算是两清了,鉴于目前朝中约二十名台谏他至少得罪一半,既然对方有意示好,他自然也没必要冷脸相待。

就在这时,赵祯忽然颇显突兀道:“赵旸,今日有人向朕举荐,荐张尧佐出任知开封府事一职,你觉得如何?”

不止殿内众人一愣,赵旸也是一愣,随即转头看向赵祯,笑容逐渐布满整张脸。

今日?我看是昨晚有人举荐吧?枕边举荐。

“谁?”赵旸不好怀疑地问道。

官家果然语塞,半晌后没好气斥道:“是朕问你还是你问朕?”

赵旸见好就收,挑挑眉道:“臣以为……或可,或不可。”

赵祯气乐了,语气莫名道:“你这是戏弄朕呢?”

“怎么会?”赵旸拱拱手道:“臣与张尧佐,其实也谈不上深交,不知他品性如何,才能如何,又如何能妄言他是否能胜任?是否任他为开封府事,最终还是要看官家的态度。”

赵祯面色稍霁,看着赵旸语气莫名道:“朕以为你会替他说两句好话,据朕所知,他不是还宴请过你么?”

“一顿酒宴岂能收买臣对官家的忠心?”赵旸故作慷慨激昂。

赵祯恨地牙痒痒,瞪了赵旸一眼暗示道:“朕和你说正事呢,莫要胡闹,你觉得他是否能胜任知开封府事一职?”

赵旸想了想道:“据臣所知,开封府体制完善,是否有人出任知开封府事一职,不甚影响开封府正常运作,既然钱明逸之流可以出任,张尧佐自然也无不可。”

见赵旸总算上道了,赵祯的目光也变得柔和了些,故作犹豫道:“然先前又有人弹劾张尧佐嚣张跋扈……”

赵旸暗自撇撇嘴,配合道:“这事嘛……就臣所见,他已痛改前非,想必不会再行跋扈之举。”

“唔。”赵祯点点头道:“既然如此,朕就给他一次机会。赵旸,你身为台谏,也替朕盯着他。”

这关我什么事?

赵旸暗自撇撇嘴:“是……”

此时就见赵旸挥挥手道:“好了,没事你可以先回去了。”

赵旸也气笑了,忍不住吐槽道:“官家,您可真是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后啊……”

赵祯被说得有些尴尬:“怎么?还有事?”

“是……”赵旸拖着长音道:“范相公之子范纯仁,官家见过的,今日臣去寻他,碰巧撞见与他交好的另外几名赴京赶考的举子,因臣未取表字,相聚期间多有不便,是故我想是否应当取个表字……”

“哦?”赵祯当即来了兴致,点点头道:“这个倒是……你且过来,王知谏也来出出主意。”

“遵命。”王贽连忙起身,颇有些受宠若惊地走到御桌旁。

待王守规收拾好御桌上的札子,铺上一张纸,赵祯提笔在纸上写下繁体的“暘”字。

然而待最后一笔落下后,他忽然愣住,凝视暘字片刻,又转头看向赵旸,神色复杂,眼神逐渐飘忽,久久不见有何反应。

“官家?”赵旸抬手在他眼前晃了晃。

“做什么?没大没小。”终于回过神来的赵祯没好气地打掉赵旸的手,又前后在纸上写下“旭”、“昇”二字,从旁王贽引经据典道:“旭字好,‘旭日始东升’;昇字亦不错,‘景行行止,昇于四方’。”

赵祯很满意于王贽能猜到的想法,又写了一个“昊”,但随即就皱着眉头将其划去,又写下一个“昌”字。

“东方明矣,朝既昌矣。”王贽在旁道。

直至赵祯又写下一个“昭”字,王贽忽然愣住,小心翼翼、欲言又止道:“于昭于天……官家,是否过于重了?”

“是么?”赵祯微皱着思忖片刻,又瞥了眼赵旸,权衡再三终是将“昭”字划去,又写了一个“煦”字。

王贽忙道:“煦煦雨阳,霭霭原隰。有觉其煦,莫感其寒。……煦字也不错。”

随后赵祯陆续又写下“杲”、“熙”、“明”、“晖”等字,赵旸疑惑问道:“怎么都是单字?当今的表字不都是两字么?”

赵祯抬头看向赵旸,沉默半晌后,语气莫名道:“先取单字,而后再配一字即可。”

说罢,他长吐一口气,将手中毛笔一丢:“朕倦了,你自己选吧。”

赵旸虽感觉有些奇怪但也没多想,看着纸上诸字点评道:“旭字还不错,就是不知该如何搭配。”

“东旭如何?”王贽在旁出主意道。

“赵旸,字东旭?”赵旸轻声念了一遍,摇摇头看似不甚满意,“昌字呢?”

“朝昌?”王贽建议道。

“怪怪的。”赵旸再次摇头,“景字呢?”

“景行如何?景行行止,昇于四方。景行者,大道也,又有明行之喻,正大光明。”

“景行?赵旸,字景行?”赵旸低声念叨几遍,点点头道:“听起来不错……多谢王知谏,王知谏果然是博学之士。”

“哪里哪里。”王贽一脸谦虚,心中颇为欢喜。

他也没想到今日代同僚杨伟当值居然还有这等收获:就凭他今日从旁协助赵旸取字,这位深受官家宠信的小郎君日后不得照顾照顾他?

“景行么,却也不错。”赵祯淡淡道,不知为何不复之前的兴致勃勃。

片刻后,赵旸心满意足地离去,王贽也回到了自己的小座,王守规正要上前收起那张纸,却被赵祯抬手阻止。

“煦字不好么?”官家低若蚊音地低喃,凝视半晌后,拾起桌上先前被他弃于一旁的毛笔,提笔在煦字前加了一个宗字。

宗煦……

惊鸿一瞥窥到这二字的王守规忙垂下头,不动声色地退后两步。

良久,赵祯轻叹一声,将宗字涂去后将笔掷于一旁,随即又将那张纸揉成一团。

“王都知,替朕收拾掉。”

“是,官家。”

最新小说: 大秦:我的心声被政哥偷听了! 大唐:超时空,闺蜜晋阳小公主! 晚妆媚 三国:重生阿斗,我一统天下 家父李隆基 从靖康之变开始,缔造最强大宋 始皇尸变,祖天师也得跪! 大明:爹,论治国,你真不行 三国:开局截胡汉献帝,号令群雄! 穿越兽世:她生了一个新部落!

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