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古代言情 > 我用倭兵战三国 > 第十八章 太史慈奉命出海

第十八章 太史慈奉命出海(1 / 2)

话说中平六年,也就是三年前,刘畅任命孙邵为东莱郡太守,太史慈、武安国为副都尉,临行前又专门给了他们一个锦囊妙计,再三嘱咐他们到了东莱再打开。

抵达昌阳后,孙邵联合太史慈等人当面拆开了锦囊,只见锦囊上写着“在海的东边有一个叫倭国的地方,那里的人虽然看起来跟我们一样,但是却与禽兽无异,孙邵负责在半年内铸造大船三千艘,每艘可以容纳千人的。太史慈负责东渡去倭国,给我找一个叫邪马台的王国,灭之,把他们的国王,一个叫卑弥呼的女人给我带回来,另外让卑弥呼通知邪马台国内每年集结五万青年男女送到我这里来,这样持续五年之后,就可以赎回他们的君主卑弥呼。记住,在倭国要是有不配合的给我尽数灭杀,所有带回来的必须考究三族,三族之内不允许有漏网之鱼留在倭国。”

众人看完,面面相觑,主公这是要干嘛?亡国灭族吗?不过疑惑归疑惑,孙邵等人还是不遗余力的按照刘畅的话去执行了。

初平元年年末,刘畅又派遣新归顺的华雄,周泰,蒋钦,臧霸前往昌阳担任太史慈的副将,助太史慈完成自己交给的任务。

终于到了初平元年三月初三,出海的一切准备工作全部完成,太史慈望着港口停放的三千多艘大船,心中不免忐忑不安。虽然太史慈等人深通水性,但是作为长时间在陆地上生活的他们对于陌生而又浩瀚的大海还是心存畏惧和敬畏的。

陆地的习性使他坚守稳定的传统思想,而大海的宽广无垠则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变数。在这次重要的征程中,太史慈也感到了前所未有的紧张和压力。

此刻,他望着那一片停泊着三千多艘大船的港口,眼中闪烁着坚定和决然。三千艘船,象征着他们的勇气和决心,也代表了他们的梦想和希望。然而,大海的神秘和未知,却像一块巨大的石头压在他的心头,让他无法轻松。

他深知,他们并非只是为了自己的荣耀和荣誉而战,他们是为了整个国家,为了那些需要他们保护的人们。他们将面对的是强大的敌人,他们将面对的是未知的挑战。他们必须做好准备,他们必须全力以赴。

看着每一个士兵眼中的光芒,太史慈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他抬起头,望向那无边无际的大海,心中充满了信心和期待。他们已经准备好了,他们将以无畏的勇气,迎接即将到来的挑战。无论前方有什么困难和危险,他们都将一起面对,一起战胜。

太史慈看着正在祈祷的祭祀师们,心中暗道希望上天可以听到自己与祭祀师们的祈祷吧,希望一切顺利,希望自己可以完成刘畅交给自己的任务。

终于,祭祀师们漫长的祈祷结束了,孙邵命人擂鼓,鼓声起,太史慈等人率领五千勇士与战马陆续登上了决定国家一千多年以后命运的战船。

因为战船过多,所以士兵们这一分散登船,显得是那么的空旷,太史慈暗暗发誓,等回航之日定要让船只坐满了人。

扬帆起航之后,太史慈等人从一开始对大海的恐惧,变成了麻木,再到后来的适应。

时间一天一天的过去了,太史慈凭借着日升日落判断,他们一行人已经在茫茫的大海上航行了七天了。

第七天的早上,太史慈等人醒来之后,已经形成了习惯的太史慈极目远眺,发现前方居然出现了一片树木,太史慈兴奋异常,命旗手立即用旗语通知其他所有船只,往树木之处前进。

看似很近的树木处,大船硬生生的行驶了四个时辰才抵达。

船尚未挺稳,太史慈就抽出武器,率先跳下大船,其他武将与兵士也是有模学样的纷纷手持武器跳下船来。

重新回归陆地的将士们都有一种劫后余生的感觉,站在陆地上才彻底明白脚踏实地的含义。

太史慈迅速命令兵士四下散开探查情况,而自己则去统计一下此次出海的情况。经过探查之后发现,五千匹马一路上居然死了一千多匹,而因为水土不服加上海上的恶劣气候,兵士们也有三百多人死亡。而这些死去的马匹与兵士为了避免瘟疫的出现而全部丢进大海了。

得到统计结果的太史慈默然了。沉默了好久的太史慈命令士兵就地起三百多座空坟,以此来纪念死去的兵士们。

经过这五天的休整,众将士们恢复了元气,精神抖擞,不再显得疲惫不堪。太史慈见时机成熟,便召集华雄、臧霸、周泰、蒋钦等将领前来商议下一步的行动计划。

最新小说: 影视:皇后林婉儿,纳妃范若若 谁稀罕绝色反派,我只想躺平 我只是玩具厂,你让我造南天门 骑士纪元:开局扮演逢魔时王 热血街区:拜托,我不想当番长 娱乐:我就开个民宿,咋成顶流了 诡异开局骗女鬼 北美名医:你们管这叫窝囊废? 给植物人总裁冲喜,玄学大佬被娇宠了 娱乐:吐槽杨蜜脚滂臭,她被气哭

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